分享

摄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浪木听涛 2016-03-13

摄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原创 2016-03-11 马克·德登 大众摄影


作者:马克·德登(Mark Durden) 编辑:孟伟


20世纪80年代后期便有摄影已死的断言,这一观点的提出源于数码科技从根本上改变了摄影的身份,摄影不再是一种仅仅具备准确见证性的媒介,而是拓展出更多的价值与用途。


近三十年过去了,摄影并未如预言所说的那样死亡了。


随着胶片制作与加工、胶片相机的生产,以及暗房的应用都走向没落,传统的摄影形式面对过时与淘汰的命运。


然而,由于新数码技术的发明和日益发达,图像数量不断激增;拍摄照片的人也越来越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互联网时代,摄影的环境和语境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也影响到了摄影艺术家和摄影之间的关系,摄影师进行创作的方式也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




那么,摄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




5位摄影艺术家阿法瓦多·加尔(Alfredo Jaar)、泰伦·西蒙(Taryn Simon)、尤阿希姆·施密德(Joachim Schmid)、保罗·格拉汉姆(Paul Graham)、埃瑞克·卡瑟斯(Erik Kessels)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对摄影新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探索。


你认为摄影在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未来摄影一定会向他们的探索的方向发展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让我们一起来思考,欢迎留言与我们讨论。



埃瑞克·卡瑟斯

图像的海洋



我们生活在图像的海洋里,不管是今日的摄影艺术家,还是未来的,他们都避不开这一现实,他们的创作也只能从这一现实开始。




《照片中的24小时,2011年12月-2012年1月》

350,000张照片,尺寸可变


2011年11月,埃瑞克·卡瑟斯(Erik Kessels)将一天里上传至Flickr的35万图片都打印了下来,堆满了阿姆斯特丹的一家画廊。


艺术家称这样做是为了“把那种被再现他人经验的图像所淹没的感觉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最后呈现出一幅当代特有的摄影现实图景。



阿法瓦多·加尔

看不见的图像



“在我看来,我们在今天面临一个巨大的悖论。一方面,成千上万张的图像轰炸着我们;但另一方面,图像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控制—不管这个控制是来自政府方面还是某个民间组织。因此我认为,我们丧失了去观看的能力,也无法被图像打动。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打动我们了,也没有什么东西有意义了。”

——阿法瓦多·加尔




《图像的挽歌》(细节),2002

有机玻璃文字板、光线墙、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阿法瓦多·加尔(Alfredo Jaar)的装置作品《图像的挽歌》(Lament of the Images)并未给观众呈现任何图片,而是投射出一道强光,让人很难睁开眼睛,从而强有力地重申了终结感,强调我们已然到达了一个极限。这件作品和一些根本性的问题紧密相关:在一个遍布矛盾和问题的文化中—这些矛盾和问题是由图像数量激增、图像管控更严,以及图像的情感和知识价值也似乎骤减所引发的—我们如何思考摄影?如何和摄影发生关系?



泰伦·西蒙

摄影叙事




泰伦·西蒙(Taryn Simon)从世界各地搜集故事、组织故事,试图赋予混沌以意义。“大量的图片和故事构成了一个文献库。在图片和文字的累积中,是寻找模式的努力,并力图思索这样一个问题—或许,和血统本身一样,我们围绕生命所建构的叙事也是已然被决定好了的。”



《第十一章,一个被宣告死亡的活人及其他章节一至十八》


泰伦·西蒙宏大的创作《一个被宣告死亡的活人及其他章节一至十八》(A Living Man Declared Dead and Other Chapters I-XVIII)强调了图像与文字、缺席与在场,以及有序与无序之间的空白。西蒙使用的媒介包括三种相互并列的元素:照片、文本和平面设计。肖像照片的旁边都配有一块文字板,由此,西蒙建构着叙事,勾勒出了血缘谱系中的每一个分支。



尤阿希姆·施密德

拥抱大众摄影




随着拍照片和分享照片的人越来越多,摄影发生了根本转变。面对摄影即将发生的问题和危机,施密德迎头而上。他拥抱大众摄影,颂扬大众摄影中不断增加的肖像,把我们的视线转至另外一种混杂的、和摄影史上更有原创性与艺术性的摄影作品截然不同的摄影,挑战着摄影的传统。




《他人的照片》(细节)航空餐、大鱼、咖啡


尤阿希姆·施密德(Joachim Schmid)最近创作的百科全书式的宏大项目名为《他人的照片》(Other People’s Photographs),收集在96本书当中,出版于2008—2011年间,囊括了三千多张图片。这些图片是施密德在图片分享网站Flickr.com上挑选并编辑的。自2004年创建以来,Flickr就逐渐变成了施密德所说的“人类历史上积聚起来的最大的图像库”。这里储存了数十亿张照片,每天的图片上传量达到了数百万张。



保罗·格拉汉姆

街头游荡者





格拉汉姆(Paul Graham)说他自己是个“街头游荡者”,不想“和刚认识五分钟的人就假装很熟。我愿意欣然接受和拥抱的,更多的是那些在生命中‘消失于夜色的过往船只’。”格拉汉姆很多照片中的游荡美学与他照片中很多人的生存状况相互呼应。



选自《可能性的微光》(a shimmer of possiblity)系列


保罗·格拉汉姆将他对日常街头情状的回应以另外一系列精美的出版物呈现了出来,名为《可能性的微光》(A Shimmer of Possibility)。这系列出版物共包括12本书,让我们看到了安东·契诃夫(Anton Chekov)短篇小说在文学方面带给他的影响。但是,格拉汉姆所看重和强调的是作为图像形式的摄影。他将167张彩色照片编排到颜色各异的独立卷本中,最厚的一本有64张照片,最薄的一本仅有一张照片。所有的照片都没有图注,我们仅能看到关于一系列或是一套照片是拍摄于何时何地的说明。






本文编选自

[英] 马克·德登(Mark Durden) 著;

栾志超,范静雯,周仰,罗晨译,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的

《今日摄影:1960年以来的影像艺术》一书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