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学习困难综合症”】他们需要合适的“教学模式”

 彩云追月01 2016-03-14


“孩子成绩不理想”是困扰一些家长的长期问题,“能不能专心点!”“你不许偷懒!”“你怎么那么笨!”这些脱口而出的建议、训斥和埋怨根本无助于孩子成绩的提高。事实上,孩子的学习习惯长期不良,成绩长期明显落后可能并非由不专心、偷懒、笨造成,而是因其有“学习困难综合症”。

 

“学习困难综合症”是一种学习技能的发育障碍。这类症状的儿童智商指数都在70以上,并非呆傻或愚笨,而是从发育的早期阶段起,获得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损,表现在阅读、计算、或绘画等单一方面的能力低下,而其他技能均正常,他们常出现某一门功课成绩好,而另一门成绩差的偏科现象。

 

长期以来,学习困难的孩子多被家长误解为懒或笨,而错过最佳干预时间,影响心理发展。本期起,我们将结合实际案例,从具体症状的解决方法入手,让家长认识和了解“学习困难综合症”。


案例


“帮助她成为坚强的小草”

 受访者:深圳松坪小学语文教师 张欣欣

 

张欣欣的班上有一名因先天原因造成学习困难的女孩妍妍。“入学第一天分好座位,她躲在角落不肯回座位,我发现了她的异常。”张欣欣说。

 

随后的时间里,妍妍在学校中表现出越来越多和同学的“不同”。上课时,妍妍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经常学狗叫、在地上爬、甚至唱起歌;数学课上,其他孩子已经按老师的示范穿好算盘珠子了,妍妍却还在把珠子当玩具玩;别人发言时,她不会在座位上认真倾听,总是跑来跑去;妍妍的作业完成得很潦草,字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画”出来的,而在她的画里,一切都是圆的,人是圆的,鳄鱼也是圆的……但妍妍不笨,教她的东西都能学会,只是比较慢一些。张欣欣还逐渐发现,妍妍身上有其他孩子没有的优点——更容易快乐,不会被挫折影响。


支招


家校配合,教孩子学会合作

 

“对于妍妍,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帮助,而不是改变。”张欣欣说,老师和家长可以一起努力,让妍妍成为一棵坚强的小草。张欣欣会与彤彤的父母提前沟通近期的学校教学内容,让他们在家中和孩子一起练习,她说,“彤彤在家里与家长提前练习课堂内容,到了教室也会和其他同学合作。”

 

课堂上,张欣欣还会分派给彤彤一些较简单的任务,帮助她集中注意力,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和打扰同学。“我明确地告诉妍妍,课堂上没有完成的任务,下课后得继续做完。”张欣欣说。当妍妍完成了任务,张欣欣会给她一张小贴花,集齐一定数量的小贴花,可以换取面具、贴纸等礼物。

 

巧设桥梁,引导孩子学会交际

 

妍妍不会主动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人做朋友,张欣欣便通过让她分发作业本来认识同学,同时,她也告诉拿到作业本的同学要对妍妍说谢谢。张欣欣说,“在帮妍妍建立朋友圈时,成人的加入会让其他孩子感兴趣,这有利于他们自然而然将妍妍看成团体的一员。”

 

当然,张欣欣也不会特别地迁就妍妍,一定要遵守的集体规则不会对妍妍“网开一面”。在一次班级活动中,全班要一起吃蛋糕,妍妍是第一个拿到蛋糕的人,张欣欣告诉她,“不可以提前吃蛋糕,要等其他同学都分到蛋糕了再吃。”那天妍妍做到了,她学会了等待,这是她学会合作的重要表现之一。

 

现在,妍妍渐渐学会了在课堂上控制情绪,通过提前预习和课后辅导,也慢慢跟上同学的学习进度,她的进步让整个班级感动。张欣欣说:“老师和家长能给妍妍的并不多,只是‘接受不完美的她’,给她多一点耐心,这样已经足够。”


声音


希望学校能提供合适的授课形式

受访者:家长 苏女士

 

苏女士的孩子在三年级时被诊断为“读写障碍”,是“学习困难”综合症中的一种。他的背诵、书写能力都表现得比同龄人差。在多次被孩子询问“妈妈,我是不是很笨”后,苏女士发现,如果用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和给他们测验,会不断加重孩子的挫折感。

 

她希望学校可以做出一些改变,帮助这类孩子。比如香港的大多数学校,会给有“学习困难”的孩子安排特别的辅导师资和课程。在考试时,也允许“学习困难”的孩子延长考试时间,或由教师帮忙读出试题,或让这些孩子口述答案。因为“学习困难”的孩子左脑的解码通道缺陷,需要训练强化或是通过右脑的动作、听觉、视觉、触觉等通道来帮助解码和记忆。一些简单的改善方法,例如,老师在讲课的同时,展示相关的图像;或者在背诵练习中,让孩子同时做一些相关的动作,就能改善教学的效果。


专家视点


遵循学习规律,分清孩子的学习类型

受访者:深圳市学习困难关爱协会秘书长 许倩

 

当孩子某一学科的成绩不理想时,家长不要纠结表面原因,粗暴地指责孩子“懒”、“笨”,而是要找到真正原因,然后在根据学习规律来引导孩子。比如,当发现孩子的注意力长期明显不足时,不要再盲目增加孩子的学习时间和任务,而是要分次、减量、按照孩子注意力集中的特点给其布置任务。

 

此外,许倩告诉家长,大多数孩子是通过听觉和视觉来学习知识,因此能够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更快地实现自主学习,而学习困难的孩子更多的是在运用动觉来学习知识。很多家长不明白这一点,总是“掠夺”孩子天然擅长的学习方式,一定要其像大多数人一样,运用听觉和视觉来学习,这样只会加重孩子的学习困难症状。

 

事实上,不同于视觉和听觉型学习者,动觉型学习者往往无法专心在桌前写作业,当成人表述知识时,他们表现得注意力难以集中,这类学生很容易成为老师、家长眼中的“坏孩子”。另外,大人也会低估这类孩子的学习能力,认为他们“不是学习的料”。面对动觉型学习者,教育者应该多为其创设动手探索型的学习情境,并把学习任务细分化,不要强迫其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