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3月15日一日一诗 胡澄:《母亲的最后时日》(读诗版)

 秦岭之尖 2016-03-15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1:29 胡澄:《母亲的最后时日》 来自冯站长之家

母亲的最后时日
胡  澄
 
将母亲抱到椅子上
庭园里坐满了人
八月的乡村夜晚
星群像低垂的葡萄串
房前的玉米叶子摩挲着
母亲说:“空中有许多七仙女”
母亲又问:“什么时候在这里种上了花?
一大片花”
母亲抬头向着天空
说完这几句后  再没有说话
 
我感到安慰
虽然这是止痛剂的毒副作用
但母亲没有在幻觉里看见
厉鬼和送葬队伍

点评

胡澄是纯粹心灵的诗人。在她诸多美好的诗篇中,我尤其珍爱和念念难忘的是那些写母亲的诗。她写的是那样语淡情长、举重若轻、深入人心。

在这首诗中诗人回忆母亲的临终时刻,就像用洗练的线条、温暖的笔触所绘的一幅白描画。通篇没有一个“死”字,没有一点常人谈及死亡——尤其是母亲之死时的凄惶悲恐。这首诗的语调那么舒缓,有如随意道来,令人感到诗人之念想母亲是一件时常发生、随时进行的事。全诗以一个温暖的动作开始,“将母亲抱到椅子上”,仿佛给年迈生病的母亲洗漱后,将她安置在椅子上小憩。“庭园里坐满了人/八月的乡村夜晚/星群像低垂的葡萄串/房前的玉米叶子摩挲着”。这仿佛是母亲的眼睛在环顾四周,她打量到的是令她安心的场景,正如终生生活在这里的她每天之所见。“庭园里坐满了人”,是关切着她的熟悉的乡邻和亲戚,人多而不喧闹,有一种富含人情味的秩序感。“八月的乡村夜晚”,表明母亲离世的时间和地点。“星群像低垂的葡萄串”,晴朗的夜,只有乡间才有的密集而硕大的星星。“房前的玉米叶子摩挲着”,起了微风。原来,母亲离世的夜晚竟是这样安恬祥和。这一切就像一面镜子,映现着她离世时的心境,她对生与死的认知。这也是诗人自己的心境和认知。没有剧烈呼号的悲痛、没有徒劳的恐惧和挣扎。仿佛母亲的离世可以是如此平和、从容对之的一件事。在这个“八月的乡村夜晚”,在人、星群、玉米叶子默契地织成的共同静默中,母亲开口了,她出语惊人:“空中有许多七仙女”,“什么时候在这里种上了花?一大片花”。这是母亲的最后遗言,也是她,一个终生操劳的中国乡村妇女在这个世界所看到的最后景象。死,在她的临终之眼里不是呈现为可怕的“厉鬼和送葬队伍”,而是仙女和鲜花的形象。这正是儿女们哀恸中的安慰。这样安详如归的死,也是我们所有这些必死之人的安慰。(扶桑

 

胡澄,女,1997年开始从事诗歌、散文等创作,2000年被《诗刊》“每月诗星”栏目推出,先后曾被《诗刊》头条和《人民文学》“新浪潮”栏目头条推出。作品广泛见于全国各报刊。诗歌和散文分别入选各年度精选。出版个人诗集《密闭的花园》、《两种时光》。其中《两种时光》获浙江省2009——2011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