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文徵明《曲港归舟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江海寄余生书馆 2016-03-15


明 <wbr>文徵明《曲港归舟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徵明 曲港归舟图 纸本墨笔 115x33.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鉴赏

《曲港归舟图》描绘山间雨后的景象,云雾蒸腾,林木葱郁,笔墨工稳细润,意境清新幽静,是文氏细笔山水画的代表作。
文征明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
文徵明的细笔本色画,细笔山水最能代表文徵明自己的山水画面貌,他虽然师从沈周,却并未受沈周雄强刚健、粗犷张扬的画风所限制,反而偏爱秀丽、细润、雅致一路的山水,这与他独特的审美有很大关系。文徵明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主张绘画贵在“温厚平和”,刚柔有度,推崇精工、秀润、清丽、含蓄的画风。
本幅自题五言诗并署:“雨绝树如沐,云空山欲浮。草分波动处,曲港有归舟。徵明。”钤“徵仲父印”(白文)印。本幅有明彭年、陆师道、王谷祥及清乾隆帝题诗共四则。作品曾经清内府收藏。近代庞莱臣《虚斋名画录》著录。


画家简介

文徵明(1470-1559),42岁前名壁,一作璧,后以字行,44岁后均署徵明,更字征仲,号稀奇山、停云生、衡山、衡山居士,私谥贞献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天祥后裔。以岁贡生试吏部,授翰林院待诏,人称“文待诏”。聪颖博学,诗、文、书、画都名闻一时。文学宗吴宽。书法宗李应祯。少拙于书,刻意临学,亦规模宋、元,既悟笔意,遂悉弃去,专法晋、唐。其小楷虽自黄庭、乐毅中来,而温纯精绝。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黄庭坚者尤佳。隶书法钟繇,独步一世。生平雅慕赵孟頫,每事多师之。其书宽展舒和,温和雅遒,极是丰富。画学沈周,兼有李唐、吴仲圭、赵孟頫、黄公望笔法。山水、人物、花卉都极出色,画风细致温雅,笔墨精锐,气韵神采,独步一时。粗笔有沈周温厚淳朴之风,又有细腻工整之趣;细笔取法于王蒙,取其苍润浑厚的构调,又有高雅的风采。长于用细笔创造出幽雅间静的意境,也能用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画人物和水墨花卉,技法熟练,风格秀丽。画水仙多用冰白知法,花叶离披,备天然之妙。其画名满当世,影响颇大,有“吴门派”之称。所刻印章,虽不能法秦、汉,然雅而不俗,清而有神,得六朝陈、隋之意,苍茫古朴,略有不逮。与沈周、唐寅、仇英世称“明四子”;在文学史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被称为“吴中四杰”或“吴中四才子”;在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称“吴中三子”。有《莆田集》、《五湖集》等行世。长子文彭、次子文嘉,均为画家。






━━━━━━━━━━━━━━━━━━━━━━━━━━━━━━━━━━━━━━━━━━━━━━━━

阴山箴言 阅画千卷,不如读透一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