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江南杏林一奇葩——龙砂医学
2016-03-15 | 阅:  转:  |  分享 
  
江南杏林一奇葩——龙砂医学说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吴厚新江阴市致和堂中医药研究所顾植山

(连载于2011年10月12日和17日《中国中医药报》)

在锦绣江南的长江之滨,历史名城江阴城东,矗立着两座秀丽的小山——龙山和砂山。这里历史悠久,2500年前,吴王阖闾八子葬于就地取土垒墩伞墩,成伞湖伞墩伞湖三国东吴孙权之母吴国太在砂山南麓华士镇所建泰清寺古刹宋代名韩世忠、梁红玉夫妇抗金藏军洞遗址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第一钟灵毓秀,家居讲授为人刚明超迈,以奇气自负《风劳臌膈四大证治》大镛名噪大江南北,数百里间求治者踵相接。”其书又专论伏气温病,认为温疫病因乃寒郁热化,“所受之寒,无不伏于少阴。”邪伏少阴之说,深得《黄帝内经》运气学说的精髓。

柳氏之世,叶吴学说大行,医咸宗之,唯柳氏别具识见,独树一帜,见解深刻,对中医外感热病,贡献不小。1929年与徐衡之、陆渊雷等共同筹建上海国医学院,主讲《伤寒论》及温病学。1933年,襄助恽铁樵举办中医函授事务所,主持教务,并主编《铁樵医学月刊》恽去世后,乃独任其事。1936年任教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上海新中国医学院,并受聘新中国医学院教务长。建国后任上海第一中医进修班副主任1956年与程门雪等受命筹建上海中医学院,任教务长。钱伯文宋以来医学流派和五运六气之关系

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中国医学院和新中国医学院是解放前上海办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三家中医学校,那时《柳选四家医案》在上海中医界流传极广,几乎人手一册,这与曹颖甫、薛文元和章巨膺分别主持三校教务时的推介想有一定关系。

承淡安(1899~1957),龙砂华士镇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针灸学家、中医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承氏为龙砂世医,承淡安少从父学,后从同邑名医瞿简庄习内科,通内、外、儿各科,尤以针灸见长。承淡安为推广针灸事业,1928年始在苏州、无锡等地开办针灸教育研究机构,广收学员,抗战期间到四川仍坚持办学,20年间培养学生逾万,遍布海内外。弟子赵尔康、邱茂良、谢锡亮、陈应龙、曾天治”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及疫病预测培训班暨学术交流会”上说:“江阴在清代的中前期就形成了一个龙砂医家流派,……民国时期,更是名家辈出,比如曹颖甫先生、薛文元先生、朱少鸿先生、承淡安先生、章巨膺先生这些都是名家。曹颖甫先生和丁甘仁先生办中医教育,在上海办了一个中医专科学校,他当过教务长,他是我的老师章次公先生的老师,也就是我的太老师。薛文元先生是上海中国医学院的院长,也是我的老师。朱少鸿先生是江阴人,在上海行医,名扬四海,是一位大家。承淡安先生是搞针灸的,在近代来说是针灸大师,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中科院的学部委员,那时没有院士。章巨膺先生也是中国医学院的教师。这许多名家,既是临床家又是教育家,他们培养的大批的中医人才,为振兴中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龙砂医学是以江阴龙山、砂山地区为源头,由元代著名学者陆文圭奠定文化基础,经明、清两代医家的积累,不断向周边地区发展而形成的在苏南地区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流派。该医学流派延绵数百年,医家众多,虽学术风格不尽一致,但重视和善于运用《黄帝内经》的运气学说,重视《伤寒》经方,依据《内经》《伤寒》去研究和阐发温病的病机治则,是该医学流派多数医家的共同特色。

















1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