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读】蒋勋:《红楼梦》是一本真正的佛经

 东方竹马 2016-03-15

  我跟很多朋友提过,《红楼梦》是一本真正的佛经。阅读《红楼梦》的过程,其实就是修行的过程。

  人生有许多解不开的谜,一个人为什么会遇到另一个人,一个人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一个人为什么会恨另一个人。许许多多的纠缠,许许多多的相聚与离别,许许多多的想念与遗忘,许许多多的眷恋与舍弃,《红楼梦》用“还”这个字来解释,使这一切纠缠有了慢慢解开的可能。

  曹雪芹在提醒:一定要亲历其境,真正是经验生命。领悟,不是知道,是在真的经历之后,不想讲什么。

  你缺什么?你有什么?你有很多?也缺很多?你有很少?也缺很少?你有很多?但缺很少?……这可以是不断地数学演绎,但更多是扪心自问、不断反省。

  当你走进大自然的时候,所有的忧伤会减少,所有的欢乐也会平静。这个超越是说,如果你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眺望生命忧伤和喜悦,会比较平静。因为你看到这些忧伤和喜悦,其实都是假象而已。因为有一天生命无所依附的时候,没有真正的忧伤和喜悦。

  见识,是把生命打开来,享受!

  最好的生命传递其实不是权力跟财富,恐怕反而是生活的态度,是他们自己完成自己的部分。……要什么有什么,是生命最痛苦的开始。

  两难,是否有两全的可能,对人善良、对事严格,而社会里处处是人上面发脾气,可是对事糊涂。《红楼梦》现实里面阅读的小说,对我们反省是非常高的,因为作者没有说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它一直带领我们在思考,所有事物的两难当中,我们怎么去处理。

  人活着,有一个理由,是因为人世间有一个对你好的人。……

  是说人只要有选择,就会有遗憾。有所取,就有所舍;有所得,就有所失。

  迁怒,千万不要迁怒,一旦迁怒,你就失去了防守~~~

  讲到臭豆腐、绍兴的三腐三臭、法国的臭乳酪,蒋勋想到教授的“一个民族不够老是不会懂得吃臭的”。一个文化不够老是不会懂得吃臭的,其实是一个文化另外一种期待,在最腐烂的部分,它还有希望那个生命里面可以美好的部分。美绝对不是附庸风雅,美是跟最底层的生命碰撞,跟自己生命最本质的底层的碰撞。

  这篇小说(《药》)对我发生过很大的影响,我感觉到一个文化腐烂到内部已经没有生机的那种痛苦。……臭里面其实是文化的另一种期待,是在最腐烂的部分还有生命可以美好的希望。

  生命没有一定要着急的东西,贾琏金屋藏娇是事件,芙蓉花一朵朵将要开放也是事件,作者没有大事小事之分,他在平等地看待一切。石榴、荷叶、芙蓉,每一个东西、细节对他都是大事时,就有一个平等观在。每一个生命都有他的情境跟时令。

  什么叫菩萨?菩萨是他都知道,可他在引逗对方,对方不知道。有时候你生命中的菩萨,可能你根本就不知道他是的,可能你还在骂他,可他刚好就是菩萨。

  信物,是曾经有的记忆。生命会笃定,会高贵或优雅,常常有这么一个定物,如果没有必定往下沉沦,往下堕落。有时候是一件衣服、一支笔、一个小笔记本,对他人无意,却对自己个体有意的。

  红楼梦的伟大,恰好它不是畅销小说。是非不是走极端的,“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完全是庄子思想,平衡的状态,是在写一个委婉、丰富的过程。

  红楼梦对我的帮助,其实让我回到人间做了一个安分的人,过去的角色有一种不知道的自大,因为红楼梦,有一份自己的谦卑,这种谦卑不是常常讲的道德上的,而是觉得生命的艰难,生命的存活,任何一种存活都有它的一份艰难。

  在不同的境遇当中去求一个'安'。这么想的话,每一日,每一分,每一秒其实都是在修行。

  只有让等待变成一种态度,一种心态,它才会成为生活中的信仰、成为我们作为人的新价值;大仲马讲,人类所有的智慧都可归结为两个词,等待和希望;佛言更精妙,随住所处恒安乐。佛家自性圆满,相本无别,何相之有,无求复无待持。我自俗人,结常心,如是而已。

  有的人得到是快乐,有的人给出去是快乐,并没有绝对的部分。所以生命的领悟应该是知道自己现在是要”得“?还是要”舍“?光这两个字大概就可以想很多年。

  佛曰:同体大悲。地藏菩萨亦有言:地狱不空,誓不为佛。 红楼梦写作的大背景其实是:痛苦从来不是属于某个人的,而是由所有的人来承担。

  其实,《红楼梦》的好看就在这里,它让你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反省,想想自己有没有在气头上的时候口不择言,把无辜的人牵连进去;或者有没有预设一个敌人,对人产生误解。

  如果你曾对他人有恩,最好忘掉,不然这“恩”最后会变成你自己的痛苦,觉得别人忘恩负义。其实没什么“忘”与“负”的问题,是你自己觉得你有恩有义;也没有什么恩与义,不过是在那个时候,你刚好可以给了人一个方便。

  作者大概也是想让我们知道宿命里的“结”是要自己去了结的,我们永远不可能不让别人提起某个人,而你自己永远不要提这个人的名字,恐怕也还是“结”。所以到最后我们会发现,生命里的开悟、了悟,其实是自己把那个结打开。

  《红楼梦》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的地方在于,作者既看透了人世,又有一种对真情的坚守和把握。

  这里作者只是提醒,让你觉得你眼下所眷恋、执著、放弃不了的东西,其实都是梦幻泡影。我不认为《红楼梦》是要你放弃对生的所有眷恋,只是在提醒你没必要对终成虚幻的东西过于执著。

  《红楼梦》隐含着很奇特的意思,是说人只要有选择,就会有遗憾。对作者来讲,人世间的美好幸福是不能全得的。有所取,就有所舍;有所得,就有所失。

  人生最大的学习是,你不敢轻易嘲笑任何一种命运,因为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福祸都在旦夕之间。我常常看到有朋友刚刚在笑完别人的下场,没多久自己就发生了更不幸的事情。我看判词最大收获是,从中发现了作者的悲悯,他在提醒众人,谨慎惜福。

  一个年轻人一定是因为什么事情,才会让他想去亲近一些比较内省的经典,也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让他有了新的燃灯佛的形象。我很好奇,却没有开口问他,因为我知道人性最底层的部分,不是好奇可以抵达;我也相信,当他坐在我的面前,对我说出燃灯佛的结尾时,他已经理清了很多心里的困苦。

  我们的社会是个很好奇的社会,因为年轻,却把好奇发展成八怪杂志的窥探。我想,好奇的极致应该是包容和悲悯,应该是处于关心,我们所好奇的不是他人为何事哀伤,而是他的哀伤,以及他要如何度过哀伤。重要的不是知道已发生的事件,而是人的心灵状态。

  我们在品尝食物的同时也学着品位文化。你会发现年轻的文化甜一定多,美国的食物,美国的电信比法国的甜好几倍,完全受不了。因为它的文化短,它还没有太多受伤的感觉,它的文化里没有太多沧桑感,所以它甜。

  这世间,要去爱多少人才可以爱得完。缘深缘浅缘长缘短,并无差别,生命各有各的归属。并不是短短的缘分就可以轻率。生命中刹那的情缘也是让人很怅然的,是一种大悲悯。有遗憾,有珍重,都是在生命里去感激的事。这爱不仅是爱情,亲情、友情,路人关怀体恤之情,所有情。

  凡是去祈求保佑,有一种功利性的交换,大概都是信仰,不是宗教。宗教是绝对的,上帝要试验亚伯拉罕,要他献祭独生子,很残酷,可在宗教的理论里也讲得通。上帝代表绝对的真理,人要信靠并绝对顺服。

  我们最大的感动的美的记忆,是陶醉。美最大的特质,是让我们的分析转换成最大程度的陶醉。那个时候你刚好丧失了分析的能力,如果你还有能力去分析,那么美就还没有出现。在教育里,特别是美的教育里,测试,审查,是不是对理解美的一种扭曲形式。

  提到圆,我们常联想到“圆融”、“圆滑”。圆表示“不冲突”,因为它没有棱角,它把所有粗糙的棱角都已经磨光了。“圆”也是一种成熟,一个人饱经世事后,我们会用“圆熟”来形容他人生的“完整”,因为他拥有让世事臻于圆满和谐的智慧。圆是一种历经时间淬炼后的展现。

  生命存活,最应该感谢的是---痛的感觉。没有痛,生命没有思考,没有反省,没有修正与痊愈,生命也不健全。痛,不是视觉,不是听觉,痛,是触觉。 

  刘姥姥是贾府的救赎。富贵人家有富贵人家难过的地方,他们富贵到不知人间疾苦。刘姥姥,这个穷得过不下去的乡下老太太,突然让贾府的人感觉到一种生命力。他们看到刘姥姥活的这么有滋有味,而自己已沉沦萎靡到不具备张扬的生命力。

  智慧和知识是两回事。智慧是一门没有学分的课,是人生的历练和通达。在对人的了解和担待上,刘姥姥也许超过了所有贾家的人。

  嗜欲深者天机浅。‘天机’是超越输赢的,你想赢的时候,就会有欲望,你有欲望,就看不到天机了。

  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性情地。我们成日叹说可惜她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玉觉得每一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意义跟价值,不会因为别人作践你,你这个生命就没有意义了。





内容出自转载,我们致力于精彩内容推送,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