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青田石雕邮票正式发行,一套四枚,分别为《春》、《高粱》、《丰收》以及《花好月圆》。那么在这4张小小的邮票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1992年国家邮电部发行的特种邮票 这四件作品可以称得上是青田石雕博物馆镇馆作品,每件作品都尽显青田石材的美丽和大师精湛的技艺,或许正是因为这样,它们的形象就在1992年被国家邮电部选为特种邮票的图案印制发行了吧! 「 花好月圆 倪东方 」 倪东方(1928—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能巧妙借用石料中的固有色彩,创作出神形酷肖的艺术精品。 “民间国宝”花好月圆1992年,《花好月圆》被国家邮电部门选入青田石雕特种邮票(面值2元)出版发行。2010年10月27日,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走进青田,《花好月圆》最终被评为“民间国宝”。 耗时近八个月的创作,创造出花好月圆但起初买到这块原石时,却不是今天看到的模样。作品取材青田石中的夹板冻,中间是冻石,两边都是硬石头。作品经过倪东方大师精心的构思创作,花了近八个月的时间,最终创造出了精美绝伦的《花好月圆》。作品诞生后,四方客商慕名而来,很多人出过天价想买,但都被倪东方婉言拒绝了。 无偿捐献,成就传奇佳话2011年1月19日,倪东方将《花好月圆》无偿捐赠给青田石雕博物馆珍藏,充分展示了大师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和繁荣弘扬青田石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成就了青田石雕的一段传奇佳话。 「 高粱 林如奎 」 林如奎(1918—2011),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致力于花卉创作研究,作品推陈出新、意蕴丰富,是青田石雕高粱的创始人。 为创作出优秀作品,亲手种植高粱《高粱》采用一块白黄相间的封门冻石为原料,为创作出优秀作品,林大师拿起锄头,在山上种了许多高粱,自春到秋,他都泡在高粱地里,随着高粱穗由青转黄,林大师对自已亲手抚育的高粱的每一个成长过程渐渐了如指掌,经过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大师亲手“培植”的“高粱”终于问世了。《高粱》的问世为青田石雕开了一代新风,使青田石雕创作走出了传统的框框架架。 作品技法犹如一本石雕教科书作品骨力刚健,巧中带拙,格调高雅。品味这件作品的技法,犹如品味中国画的笔墨,可以清楚地体察到作者是如何以刀凿表达物体形象和质感的,这是一本“石雕技法教科书”,为后学者提供经验。 2011年捐赠给青田石雕博物馆1992年,这件《高粱》被国家邮电部选为特种邮票印制发行。2011年,在大师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时,嘱家人将这件传家宝捐赠给了青田石雕博物馆。 「 春 周百琦 」 周百琦(1940—1988),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5岁开始习艺,擅长花卉、动物雕刻。其石雕创作自辟蹊径,标新立异。这件作品以春为主题,春是一年四季中最富生机的季节,春笋现春,恰到好处,耐人寻味。 造型精美,寓意深刻作品富有深刻的含义:老竹象征老一辈,他们为国家辛勤工作作出巨大贡献后,退居二线,让新笋代表的新一代优秀青年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 作品造型为放射形,二支竹笋奋发向上,主次分明。竹笋顶尖的笋衣部分线条扭动向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旁边的两只报春鸟,上下互鸣,在红色杜鹃花间报春。作品造型精美,寓意深刻,是青田石雕博物馆镇馆作品之一,1992年被印制成邮票发行。 「 丰收 张爱廷 」 张爱廷(1939—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人物、山水、花卉等方面无不精通,尤其擅长儿童、寿星等方面的创作。 作品只上了一层蜡,仍然保存得很完好这件作品从1978年完成至今,只上了一层蜡,仍能保存得如此完好,没有变色,没有裂纹,恰好说明青田石与其他石材的不同之处。 人物为主,以丰收为题,形象生动这件作品以人物为主,以丰收为题。作品采用了夸张手法,鱼巨大到可以骑驾,孩童头部硕大却更显可爱活泼,发型为民间传统样式,是源自生活的真实刻画。作品旁边打了一个缺口,造势新奇,三个孩童之间互相呼应,神情欢快愉悦,更加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主题。1992年11月,《丰收》被国家邮电部制成邮票发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