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

 BOSS_TZ 2016-03-16
1
高血压模型



1、自发性高血压

自发性高血压动物模型是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自然培育的情况下产生高血压,并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人类高血压很相似,在高血压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尤其适用于多基因引起的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和以及筛选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大多数自发性高血压大、小鼠模型是经过近交系交配而获得的,其常见的品系有小鼠的BALB/cJSWR/J,大鼠的SHRSHRSPSHRMHS等,其中以SHR(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应用最为广泛,其血压高达26.7kPa(200mmHg),与人的原发性高血压最为相似,外周阻力明显升高,常见有心血管并发症。SHR主要表现为神经调节系统和血管系统发生病理生理的变化。SHRSPSHR的亚系,血压升高较明显,且易引发脑出血,脑栓塞。MHS品系的大鼠只有轻微的高血压,但心脏肥大出现较早。大鼠高血压品系还有SRDSSBHLHGH等。鸡、火鸡、兔、狗也有高血压的模型,但不常使用。

2、诱发性高血压

诱发的方法所建立的高血压动物模型主要是模拟了人类的某些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此方法主要包括手术诱导、注射诱导、食物诱导等,最常见的诱导高血压的方法有两肾一夹(2K1C),其方法是完全闭塞两侧的肾动脉,此法可快速引起严重的高血压,并可伴有肾脏萎缩,对于研究肥胖型高血压发生的潜在机制有一定应用价值。肾源性高血压在高血压的发病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动物肾动脉狭窄复制出的高血压模型,为临床研发新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给予大鼠一定量的盐皮质激素能够较好地复制出内分泌、代谢及饮食型高血压,这种高血压常伴有心脏体积增加、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蛋白尿和肾小球硬化症等症状。给予大鼠高糖饮食也可引起高血压,但这种方法只对部分品系的大鼠起效,这种特性对研究遗传与高血压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电、声波等慢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引起血压的明显升高,该模型对了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而且适用于降压药物的筛选。

2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1、自发性动脉粥样硬化

自发性动脉粥样硬化见于兔、鸽、猴、猪等,但作为动物模型的品系较为少见。

2、诱发性动脉粥样硬化

多种动物均可以诱发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目前可以作为模型的动物有:大白兔、鸡、鼠、猪和猴等。其中猪和猴的系统发育和饮食结构类似于人.能够产生自发性的动脉粥样硬化,是研究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理想模型。家兔和鼠是现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用的模型动物,两者比较各有优缺点:家兔不易自发性产生动脉粥样硬化,但它对高脂饮食特别敏感,但是家兔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只与人的病变表面上相似,其病变中的脂类和巨噬细胞含量远比人类大。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性,但是作为实验动物,具有经济效益比较高,生存能力强,死亡率低的特点。为此,人们不断摸索建立造型简便且重复性好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给家兔喂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饲料,这种方法可以使血胆固醇水平升高近40倍,此法价格便宜、容易获得,可以在短期内多次复制,但兔为食草动物,与人胆固醇代谢不同,所以模型并非很理想。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猪,并配合胸部X射线照射而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由于猪食性接近人,是进行人动脉粥样硬化的较好的模型。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在狗的饲料中添加大量的胆固醇,并抑制甲状腺功能,可以得到狗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可以通过高脂肪饲料配合使用维生素D3得到大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若配合在球囊处损伤动脉,则效果更佳。可呈较典型的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相似的成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给与鸽少量胆固醇即可使使其血清脂类含量明显上升,这与人类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相似,对研究人类病变早期代谢变化有特殊价值。


       维通达可以为有需要的客户提供基因修饰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制作,或者在已有高血压模型大鼠基础上制作基因敲除(入)、转基因模型,以及使用野生型健康大、小鼠通过实验或者饲喂构建心血管系统疾病模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