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旧事—早米 晚米 炒饭

 私库皆书 2016-03-17

森林精怪

作为一个地道的南方媳妇,在北方婆家吃面时,饭桌上任何关于面条品质的讨论,我只能旁听旁观,随口附和。我分不出冬小麦和春小麦做出的面有什么不一样,分不出机压的鲜切面和手擀的切面有什么不同。被老公笑话了多年,自惭形秽。今个儿突然醒悟,我分不出面,你就能分出米么?

    每年七八月酷暑之时,是南方稻农最辛苦的时间,谓之双抢。瞅着早稻熟透了,抢着收下来,晒谷,犁田,然后抢着把晚稻秧插下去。早稻本就口感干硬,若是收早了,越发粗糙,卖不上好价钱,于是稻农眼巴巴地瞅着稻穗金黄垂腰,才舍得收割下来。晚稻是一年之中的主要收入,若是插完了几日,再碰上当年天气凉的早,收成和品质便大减。

记忆中,旧时的江南,米铺里的晚米永远比早米要贵,就算是去年的晚米,较之新下来的早米还是会贵上几分。单就煮饭而言,晚米确实香糯可口一些。营养比较起来,早米晚米相差无几。

我家素来是吃菜多过吃饭,所以不大计较米上的价格差距,除了早米刚下来的几个月尝个鲜,基本上都吃湖边湿地里产的晚米。

入冬以后,弄堂口偶尔来个崩爆米花的人,这天就是节日了。所有的小孩子兴奋异常,拎个袋子,搂着一碗米在寒风中等待属于自己的那声礼炮。那日,必是我在家急得团团转的日子,因为,晚米,是崩不出爆米花的!我须得捧上一碗晚米,挨家敲门,细声细气的央求,请问你家有早米换么?

许是每年吃早米的时日并不多,我并不觉得早米如何粗糙不堪。不够软糯香甜,却自有晚米比不了的干爽弹牙。若是煮法得当,能细细品出春夏才有的干净清香。

早米水份不多,需在刚下来的几个月趁着新鲜吃,过得三个月,水份渐失,香味也殆尽了。饶是如此,用来煮饭也会略显干硬。但用来炒饭,就绝不是晚米能相提并论的了。

捞饭煮粥,是老家的叫法。新下的早米,用约5倍的水量大火烧开,转成中火滚着。煮至米饭七分熟时,用漏勺捞出三分之二的米饭,其余的部分转成微火,熬成粥。捞出的米饭或蒸或炒,都颗粒分明,爽口之至。绝不会像隔夜饭炒出的炒饭,不是粘粘糊糊,就是饭不入味。七分熟的米饭表面淀粉早已在米汤中洗净,任你炒饭技术如何差,饭粒也不会抱团,一粒就是一粒,和略带汤汁的肉粒菜粒在热锅里跳着旋转舞步,直至有滋有味的汤汁尽入饭中,饭刚好熟透,不干不黏,不腻不淡,有韧性咬劲而不发硬,这才是一盘好吃的炒饭。

捞饭煮粥的粥,有了额外的米汤加入,米香浓郁了两倍,比用晚米薄铫儿熬出的粥还要好吃些。中途舀些米汤出来,搁两粒冰糖,晾温了喝下去,满口温润,舌尖上能绽出莲花来。

江南的晚米,禾苗晒足了太阳,温度湿度都够,出品自然香糯。但新下的晚米水份大,燥气也大,细细咀嚼,怕是连打虫药的痕迹也能品出来。需放上两三个月,水汽散了,燥热气也下去了,才是最佳的食用期。

超市里常遇见贴着“新米”二字标签,几时下的新米,并无标准,只好胡乱买买。若是遇上真正的好米,招虫子也极快。拆袋一周,散了水汽,用纱布包上十粒花椒,估摸着十五到二十斤放上一包,可抵挡得几个月的虫子攻击。切不可用厚厚的塑料袋装起,不抽真空,就任它沤着,或是拿去太阳底下暴晒,多少营养也给糟蹋了。

世人皆以品酒为上等之举,阳光之下,万物生息,大米又何尝不是如葡萄酒一般,阳光,土壤,气候,收割时间均关乎最后的品质。

好的葡萄酒庄并无好年份和不好年份的叫法,他们称之为“困难年份”,因为收成不好的年份更加考量酿酒师的技术。

你以为大米不是这样么?旧时的米庄,有分产地出售的大米,却也有着优雅名号的本庄出品。新米清新,陈米甘香,勾兑的比例是米庄不传之密,煮出的米饭较之单品,多了些层次。口感,甜度,口香,鼻香,腹香,无一不考量技师的功夫。如葡萄酒一般,有心思之人能透过一碗米饭,觉察出是旱过还是涝过,是哪块湖水边的风味。

如今,还肯花心思去勾兑大米的,只剩香港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