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变与不变,看产业互联网的机会和出路

 临海陋室 2016-03-17

导读:过往十年,电商对快消领域的入侵,日日逼近,作为商业形态的天猫、京东,携消费流量以迫上游厂家,工商业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上游品牌在电商业态的压力之下,开始用互联网思维武装自己,链接、社群、定制、迭代、颠覆……各种概念在充斥着行业,喧嚣声久久回荡,但至今并未找到行之有效、可被复制的模式。到底如何识判移动互联网?它对传统企业究竟如何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下的传统企业,变和不变的尺度在哪里?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呈现以下观点。


文/ 包子堂会员 林枫

编辑:敦梦楠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有三种影响形态

 

互联网业态出现以来,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发生了三个阶段,对应了三种模式,分别如下:

 

映像模式:线下有个苏宁,线上有个京东(早期);线下有个新华书店,线上就有个当当;线下有个沃尔玛,线上就有个亚马逊……这是互联网的早期状态,将线下的模式复制到线上,类似映像,形成替代,成就一批B2C的互联网公司。遗憾的是,这种模式因为线上、线下的冲突,成为传统企业暗自抵制的对象,而假冒伪劣商品的横行,对消费用户也形成了一定的伤害。随着产业互联网——将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的批量出现,映像模式将成为传统互联网的代名词而增速日减。

 

重构模式:因为中国商业市场的多元和落后,导致传统渠道链条的过长,后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出现一批以去中间化为导向的B2B互联网公司:以找钢网为代表的“找某某”系列互联网,酒水快消领域也出现了壹吉购、惠民网、掌和天下、易酒批等,这个群体是以去中间化、压缩传统渠道链条为导向,让传统渠道更短、更可控、更透明。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B2B的互联网公司,有自采和平台两种模式,自采模式希望打通厂家到终端,成就F2B模式,让传统渠道在低价、颠覆中完成升级改造,平台模式希望在一级商和终端店之间进行连接,让传统渠道链在和谐、共生中完成进化。从最近厂家对自采类B2B的集体抵制来看,平台类B2B模式更能得到厂家和一级商的认可,从而获得更加立体丰富的产业资源协同,从而具有赢得未来的可能。同时像壹吉购这样的平台模式,因具备共享经济的基因,具备极强的后发优势和持久竞争力。

 

创造模式:通过移动互联的技术算法,将社会闲置资源重新组织和利用,改变过去的供给模式,形成新的供给模式,激发创造出新的需求,从而形成移动互联网新模式。比如美国的BNB和中国的途家网,将城市居民家中闲置的房屋资源,利用移动互联网重新组织,创造出了新的需求:过去出差到一个城市,短期(一两天)可以住酒店,长期(半年)可以租房子,而中期(半个月)可以住在当地居民家中(BNB和途家),比住酒店和租房子都划算,这就是通过改变供给方式,激发创造出新需求的结果,这是一场正在席卷全球的“共享经济”模式,优步、滴滴专车、途家网、旁边超级网店等等都在利用共享经济的模式快速发展。壹吉购通过共享车辆、共享厂商的业务员,从而形成没有一辆车、没有自己业务员、快消领域的共享经济模式,上线半年,月流水突破3个亿,2016年有望突破100亿。

 

从成长空间上看,重构模式大于映像模式,共享创造模式大于重构模式。

 

传统产业+的变和不变


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产业和传统企业进行改造,有些环节被彻底改造、有些环节并没有改变。我们从业务结构和产业分工两个角度,看“传统产业+移动互联网”的变和不变。

 

新建开发区和旧城改造: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革命成败的首要问题,一家互联网公司需要有自己的立场,即代表产业链中谁的利益。马云、刘强东用10到15年的时间新建了一个“开发区”,这是让传统大中型实体企业焦虑的增量,开发区模式中,传统厂商的利益被伤害,成为电子商务的“敌人”。




线上线下的价格冲突+不同行业的供应链成本结构(快消领域传统线下供应链成本低于线上)+移动技术的成熟,使得2015年开始批量出现可以进行”旧城改造”的新型移动互联公司,就是让传统企业既有传统存量业务,在原有的市场、原有的渠道中进行去中间化、数据化改造,这些移动互联网公司会让传统实体线下效率更高、更可控,从而有效开启传统实体线下的“旧城改造工程”。这种旧城改造进程中,有上述的重构模式,也有共享创造模式,由于代表了传统商家的利益,成为他们的“朋友”,可以夹裹巨大的产业资源协同,从而可以获得快速发展的速度。

 

工商业的互补共生。互联网让工匠精神和互联网思维错位迷失,让传统企业进入了方向的误区。从产业分工上看,工业企业负责解决价值创造和描述的问题,价值链上包括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等功能环节,商业企业负责解决价值兑现的效率问题,包括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等环节,工业企业需要工匠精神,商业企业需要互联网思维,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不可替代,迄今为止,互联网主要在效率领域的商业环节发生变化,在价值领域的工业环节鲜有成功案例,试图突破的小米,也被强悍的华为所压制。但是在互联网的浪潮和思维中,工业企业被搞蒙了,一股脑地学习互联网思维,折腾几年,鲜有搞出头绪趟出路子的。

 

当前的矛盾不仅仅是互联网+,更有供给侧改革,要提升工业企业的制造水平,让中国的消费者不要跑到国外购买商品了。而移动互联网对商业流通环节的快速改进,有望让传统工业企业从沉琐的渠道中解放出来,将主要精力和资源聚焦在价值创造环节,反而是中国整体供给侧水平提升的契机。

 

中国用微信的人已经接近8亿,他们吃饭、出行、旅游、工作……都离不开移动互联网,这些人正在进入数字化生存的状态,在此进程中,世界正在形成两个星球:地球和数字化星球,数字化星球上的人是原住民,他们习惯数字化生存的状态,地球上的人是难民,他们要努力成为数字化星球上的移民。

 

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数字化,一定会倒逼企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数字化,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已经发生的未来,传统企业将通BAT、滴滴等“连接器式”的平台化公司而成为互联网公司,这里的互联网公司是指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的企业,不是仅仅弄个网站和APP,关键是要有数据的获取能力和分析、利用能力,传统企业将在零售店的即时订单信息、消费用户的行为信息、交易和消费信息上获得大量的数据,从而让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是基于数字层面展开的。依此,传统企业将完成三个转变:从IT 到DT(大数据)、从B2C到C2B、从供应链到需求链,届时,传统企业将彻底完成与互联网的融合,从而展开全新的竞争和发展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