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太宗给马儿命名的故事

 昵称31414327 2016-03-17

中医教学栏目:优酷搜索「小道经方」


【导读】

唐太宗跟马儿之间有什么故事呢?他给马儿怎么命名的呢?

唐太宗为马儿命名

南宋李石《续博物志》中曾记载:“唐天宝中,大宛进汗血马六匹,一曰红叱拨,二曰紫叱拨,三曰青叱拨,四曰黄叱拨,五曰丁香叱拨,六曰桃花叱拨。”由此可见,除去表示毛色的修饰词外,赫赫有名的汗血宝马被汉语音译为“叱拨”。

进而可以推断,“叱拨”作为外来翻译词可能最早在唐代初年就已进入汉语,超越原语义,成为中亚宝马、名马的代名词,这种情况可以在下列诗句中得到说明:“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齿齐膘足毛头腻,秘阁张郎叱拨驹。”(白居易《和张十八秘书谢裴相公寄马》)“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韦庄《长安清明》)等等。


那么“叱拨”的词源又从何而来呢?

对此,日本东京学派的创始人白鸟库吉最早认为“叱拨”与波斯语的asp/asb(马)等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此后考古学家原田淑人在研究唐代女子骑马俑的论文中也接受白鸟的说法,认为“叱拨”的语源应是伊朗语的aspa

但美国东方学家薛爱华(Edward Hetzel Schafer)在其名著《撒马尔罕的金桃:唐朝的舶来品研究》中的一个注释中根据哈佛大学伊朗学权威费耐生(Richand N.Frye)提供的线索,否定了这一假说,并提出“叱拨”的语源应为粟特语,意为“四足动物”,可以用来指代马。

不过,上引《续博物志》中记载的六匹汗血马,很快就被唐玄宗改了名字:“上乃制名,曰红辇,曰紫玉辇,曰平山辇,曰凌云辇,曰飞香辇,曰百花辇”,其中“平山”、“凌云”、“飞香”,都代表了人们希望马具有的某种品质或者德性。


这种不求表达毛色而着意强调品质的命名方式,实际上是中原地区一种古老的传统。例如,《西京杂记》记载汉文帝有良马九匹,“浮云、赤电、绝群、逸骠、紫燕骝、绿螭骢、龙子、嶙驹、绝尘”,号为“九逸”。

魏晋时期,曹操马名“绝影”,吕布马名“赤兔”,曹真马名“惊帆”,“言其驰骤如烈风之举帆也”;陈琳《答东阿王笺》中也有“飞兔流星,超山越海”之句。这些例子都可以见出几乎所有马名都在强调骏马迅奔的能力。


2014年11月《小道经方》正式上线,

每周二于优酷视频专辑页面定期更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