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之欲出的孙奇峰花鸟画,太神奇了!

 风影墨客 2016-03-18

 


 

  孙其峰先生以花鸟闻名,兼能山水。写意花鸟画,在“胸有成竹”的情况下随机应变,才能信手拈来,有如天成。这比“法度严谨”、充满理智的构图,是更高的境界。

  九十四岁高龄的孙其峰先生,从艺之路漫长,幼年即酷爱读书绘画,少年时代得到舅父王友石指点,后又从师于徐悲鸿等名师,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上下求索,笔耕不辍,遂成大家。孙其峰先生的作品涉猎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书法各有特点。其中以小写意花鸟更为著名。笔下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无不形神兼具,雅而不孤、艳而不媚,造型准确,笔墨精妙。在继承了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鲜明的“孙氏花鸟”风格,从而在京津画坛自成一派


孙其峰写麻雀画作欣赏



孙其峰写鹰画作欣赏

白 鹰1978年, 纸本, 设色, 68cm x 45cm。中国美术馆藏


  《白鹰》是一幅影响很大,极富创意的花鸟画作品。画家在画面黑白灰的处理和布局上颇具匠心,他巧妙地利用白鹰的浅色和山石的深色相对比,突现描绘的主体,同时用枝叶等物像”挤”出白鹰的外形,形成疏密节奏的变化,强化了视觉冲击力。山石用笔及其走向与白鹰俯视的姿态相互呼应,更突出了鹰的威武凶猛、英姿勃发,从而使整幅画作生机盎然、耐人寻味。

萧散简远孙其峰



  从画上题跋如“习画日课”“临古习画”“写旧游印象”“学作指头画”“教学小稿”“写故乡小景”“信手草草”“出游客中所作”“戏墨”等等,可知这些山水画并非刻意经营而成,不是“任务”,更不是“定件”,而是心闲气定、随手勾画、任笔点染之作,所以笔松墨静,即使逸笔草草,也别有一种清宁自在、萧散简远之意在。

  其峰先生自谦不长于山水,其实对山水是下过真功夫的。早年从王友石、黄宾虹、秦仲文、刘子久等学过山水,也曾师法古人如倪瓒、石涛等的画法,又曾多次到太行、黄山、巴蜀、南粤等地游观写生。我至今还记得1960年,先生在昌黎为我们上山水写生课的情景。此外,他的大量论画笔记,有相当一部分是论述山水画的;他在主攻写意花鸟的同时,始终关注着山水;在教授花鸟的同时,也关心着山水教学。在他看来,山水和花鸟相通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是笔墨语言还是精神传统,都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因此,他常以山水滋养花鸟,又将花鸟的笔法、意趣融入山水。而融山水花鸟为一的典型作品,莫过于他的《飞鸟归林图》系列。


  《飞鸟归林图》系列,在这里是指其峰先生以树林飞鸟为主题的作品。大凡秋景春色、枝头鸦鹊、群飞群落、出林归林,一一收入笔底,境界相近而又各个不同,它们远承古代寒林图,又自出新意,表达出画家对自然的真实观察与感受。

  先生生长于齐鲁丘陵地带,那里四季分明,林木繁茂,乌鹊群飞,他从中获得了充满诗情的记忆;先生又始终在京津地区工作,对北方大地特别是秋冬和初春景色有特别的体验,一画再画,百画不厌。这些作品以山水为主体而兼花鸟之意,其画法,皆以精熟苍劲的草书或行草笔法出之;其意趣,一变孤寂荒寒而为繁茂喧闹、寒而不荒,充满生命自然的活力。在一幅《仿倪瓒山水》上,先生题曰:“己卯秋日,拟云林子而略去其荒寒之意,缀以人物。”——这正透视着画家积极入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在20世纪山水画史上,这些从意境、画法两方面把时代特色与传统精神融为一体的作品,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


  其峰先生画花鸟,总是力求形神兼备,重视结构、比例甚至透视的准确描绘,而不以变形、装饰为宗。这源自小写意绘画的主流传统,亦与先生曾师从徐悲鸿有关。但先生画山水,则以意求之,不取一丘一壑的形似,如苏东坡所说,求其常理而不求其常形。其《题黄山图》曰:“吾画黄山,不知其何峰,亦不知其何名,但求神似,不为迹缚。”“但求神似,不为迹缚”八个字,恰当描述了他的山水画追求。大致说来,其山水画,可分为相对疏朗恣纵的意笔之作、相对繁密工整的勾皴之作、意笔勾点加淋漓泼墨之作三大类。小笔,秃毫,率多以行草入画,随着感觉笔笔生出,而不斤斤于斧劈、披麻诸皴法,忽平远,忽高远,忽深远,或兼而有之,画法多变,不拘一格,而又不失其规矩法度。

  先生向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他的花鸟、山水和书法作品,在抒情寄意的同时,常常自觉不自觉流露出适应教学、传授画法的热情。这些山水虽非为教学而画,但种种笔法、墨法、点法、构图法俱在其中,作为教材和范画,不似画谱而胜似画谱。它们的出版,给美术学子以亲授般的指导,是可以期待的。



月雅书画中国网编辑整理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