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临床实例谈变“害”为“利”的用药技巧

 weikexue_2015 2016-03-19

 药物治疗是把双刃剑,并无绝对好坏。用好了是药,用不好就是毒。特别是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的时候,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究竟是有益还是有害,关键看怎么用:用巧了,有害可转化为有益;用差了,有益也可变成有害。

 

筱妍今天想给大家分享一个变 “害” 为 “利”、一箭三雕的用药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肾移植患者个体化用药的故事。


肾移植病人术后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目的是预防移植排斥反应。最常用的有环孢素、他克莫司等。这些药物的临床特点是:


①治疗作用对疾病控制非常关键;

②副作用较多;

④治疗花费大。


以环孢素为例,免疫抑制作用效果卓著,但是在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同时,存在很多副作用,如产生肾脏毒性,干扰血压、血糖、血脂代谢,影响毛发等,费用稍后再说。

 

这里主要谈环孢素对血压的影响。很多人服用环孢素之后血压升高,加之很多肾移植病人原本就合并高血压,因此需要合并使用降压药。降压药的品种很多,肾移植的病人该怎么选择是关键,不同的医生会有不同的看法。



 

一般而言,医生不喜欢加用可能干扰环孢素作用的其他药物,如地尔硫卓。这主要是考虑到,地尔硫卓和环孢素之间会互相干扰,使得临床问题复杂化。地尔硫卓是一种肝脏药物代谢酶CYP3A4的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酶的活性,使环孢素的代谢减慢。在同样的环孢素给药剂量下,加用了地尔硫卓后,环孢素的血药浓度会增高,免疫抑制作用增强,但同时不良反应可能增加。

 

然而,临床治疗的好坏从来都不是绝对的。一个好的治疗方案除了考虑有效、安全,还需要考虑经济性。这些往往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当时病房有一位肾移植术后合并高血压的自费患者,明显发愁治疗费用的问题,因为前期手术治疗已经花掉了不小的数目,所有费用都无法报销。我们尽可能结合患者特点选择用药方案。对于这位患者,我们给他联合使用地尔硫卓,同时降低环孢素的给药剂量,并适当辅以其他药物控制血压。调药阶段紧密监测血药浓度,找到适合该患者的最佳剂量组合,使环孢素浓度达到临床所需要的目标值。

 

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肾移植病人的用药费用,就单说环孢素吧。环孢素的价格约300(国产)~600(进口)/盒(25mg/片×50片),肾移植病人所需剂量视移植术后时间长短而定,每月约需4~7盒,花费1200~4200元不等。地尔硫卓约28元/盒(30mg×50片),在保障环孢素有效血药浓度的前提下,使用地尔硫卓大约每天可减少1片环孢素,节省6~12元/天,每个月可节省180~360元。对于经济压力大的自费患者而言,采用地尔硫卓联合环孢素的给药方式,一可协同降压,二可少用环孢素却不影响疗效,三可减少高昂的药费,真可谓一箭三雕。

 

由此可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给药方式,将一般意义下的有害药物相互作用变为有益的药物相互作用,是实现将患者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有效尝试。当然临床情况个体差异非常大,具体问题需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临床用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临床药师可以为患者做得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