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色与补色 从摄影角度,把通常的日光叫做白光。这种白光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而得到,这三色光即为摄影意义上的三原色。 摄影上规定,青、品红和黄这三色光分别是三原色光红、绿、蓝的补色光。 三原色和三补色的关系是: 1.从白色中减去某一原色,即可得到与其相对应的补色。 2.每种补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组成;每一种原色都是由两种补色组成。 自然景物反射了哪种色光,就成为所反射色光的颜色,而其余的光线则被它吸收掉了。如红花在阳光下,反射了来自太阳的红光,而吸收了蓝光和绿光,就呈现为红色。 三原色:红、绿、蓝 三补色:青、品红、黄 二、色彩的特性 1.冷与暖 2.轻与重 3.快与慢 4.进与退 5.胀与缩 暖调 冷调 重感 轻感 快与慢 胀与缩 三、色彩三要素 色彩三要素,又称色彩三属性,即:色别、明度、饱和度 1.色别 色别又称色相,指不同颜色之间的差别,也就是不同颜色的表象和名称,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 不同的色别均可以光谱中的波长来标示。人眼可分辨的色别有180种左右。 2.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3.饱和度 饱和度是指同一色别的纯净度和鲜明度的变化·就色光而言,光的波长单一程度越高,饱和度就越高·不同色别能达到的饱和度不同,红色的纯度最高,绿色相对较低 黑白的渗入会导致饱和度和明度的变化。 影响饱和度的因素有照明光线的性质、物体表面结构及对光线吸收、反射的性能等。 色彩三要素 红色的饱和度 绿色的饱和度 原本荷花与荷叶是对比色,但降低饱和度后,两者变得很和谐。 降低饱和度之后场面变得平和 四、色温与色温平衡 1.光源色温 人们发现,一块黑铁被加热时,颜色会随加热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先是由黑变红,再由红变黄,直至变白、变蓝。 由于一定的温度和色光之间有对应关系,人们就利用温度的数值来说明光源的色成分,这就是色温。 科学家凯尔文(Kelvin)制定了色温标准。其度量标准是:把一绝对黑体在绝对零度(-273°C)下进行加热,温度每升高1°C称为1K。当加热到0°C时,色温即为273K。 在实际应用上,光源的颜色质量都可以用色温来表示。 a.色温低时,其红色成分多;色温越高,其中的蓝色成分就越多 b.不同光源具有不同的色温 c.在一天的不同时间里,日光的光线成分不同,具有不同的色温: 日出、日落时,光线红、橙色成分多,色温偏低; 日出2小时后与日落2小时前,光线正常,色温适中; 中午时,光线蓝、紫成分多,色温偏高。 2.彩色胶片的色温平衡 用于彩色摄影色温校正的滤光镜有三种,即胶片换型滤光镜、光线平衡滤光镜和颜色补偿滤光镜。数码相机使用“白平衡”功能,调整感光色温。 不同色温下的黄昏 烛光色温低(1800-1900K) 日光灯色温高(5000-6000K) 日出后1小时色温低(3850K) 中午时色温高(6000K) 阴雨天的色温高(7500-8000K) 数码相机的白平衡(White Balance, WB)调整功能,是采用电子线路改变不同色光产生的信号增益的办法,来达到色彩的正确还原,与传统相机在镜头前加色温转换滤光镜的方式相似。 灯光下拍摄(未设白平衡) 灯光下拍摄(设自动白平衡) 落日时拍摄(未设白平衡) 落日时拍摄(设自动白平衡) 五、色彩的表现 1.色彩的基调:色彩的基调,是指画面色彩的基本色调,也即画面色彩的基本倾向及其给予人的总体印象。 a.暖色调 在摄影画面中运用红、橙、黄等暖色调构成画面的基调,给人以温暖、温馨的感受,适合表现欢快、热烈的气氛。 b.冷色调 由青、蓝、紫等占主导地位的画面,给人以清凉、冷、忧伤的感觉,能产生理智、深远、宁静等视觉联想和感受。 2.色彩的对比 a.明暗对比 b.色相对比 c.互补色对比 3.色彩的和谐 整个画面的色彩配置,既统一、谐调,又完美悦目。 a.同类色和谐 b.类似色和谐 c.消色和谐 消色是彩色摄影中无色彩的颜色,即黑、白、灰色。 d.色彩的呼应 4.色彩的感情 色彩是表达感情的重要造型因素 在大自然中,不同的色彩给人们的感受与联想不同。人们把对色彩的感觉引起的情感上的联想叫做“色彩的感情”。 丰收 东方的喜庆 西方的喜庆 忧伤 六、黑白摄影的影调控制 高调:以大面积白色为主调,主要表现纯洁、平和、天真的影像(如表现少女、儿童、风光等) 高调的拍摄方法:以白色或浅色的背影为主;被摄主体适合穿戴白色或浅色的服饰 中间调:黑、白、灰各占有一定的比例 中间调的拍摄方法:追求明暗过渡平稳,影像反差小,注意控制光照反差。 低调:以大面积黑为主调,主要表现深沉、凝重、老练的影像(如表现老人、男子、夜景等) 低调的拍摄方法:以黑和深灰背景为主,深色的梦幻背景也可以。人物 应穿深色衣服,其它饰物也应以深色为主,如头饰、 帽、围巾等。拍摄时一般使用侧光或侧逆光。
普利策摄影图集赏析 摄影人原创交流园地 每日精选,晚间发布 寓学于乐,共同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