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一个热爱书法成痴的人

 三个小布丁 2020-10-30

大凡做什么事,只要主人公是对某件事的兴趣达到痴迷的程度,往往会成为大师,甚至最后还有可能成为开山鼻祖一样的人物。比如米芾,比如智永,今天再说一位大神,他就是有“楷书鼻祖”之称的钟繇

钟繇自小喜欢书法,小时候跟随刘胜去抱犊山,学习了三年书法,从此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他全神贯注地研习书法,如痴如醉,有时躺在床上用指书写,常常将盖在身上的被子穿破。有时候上厕所,竟然忘记出来(在厕所里钻研书法)。他看到各种物件都想到书法,天上的飞鸟、云彩,地下的树木、花草,他都试图将它们以书法的形式联想起来。我们看小人书,看后来的故事书,甚至后来的三国游戏,钟繇都是以书法家的形象出现的。

据说钟繇经常跟曹操(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书法也相当好)、韦诞等几个人一起谈论书法。有一次,钟繇向韦诞借《蔡伯喈笔法》看看,韦诞小气,就是不借给他,钟繇生气捶胸,自己把自己捶得口吐鲜血,幸亏曹操在,取出五粒灵丹让他服下,才救了他一条性命,这还不算完,韦诞死了之后,钟繇命人盗掘他的坟墓(据说曹操专门把会掘墓的人组织了个专门的部队),终于得到了这部《蔡伯喈笔法》,据说从此之后,钟繇的书法日见长益,更趋精妙,当然,这也许只是传说,但足见他对书法的痴迷程度。


当然,一个人成为某种字体的创造者,这不是一件偶然的事件,主要原因还是文字发展的必然性,没有钟繇,可能还有其他人。启功老先生对这件事有准确的判断,体现在他的《论书绝句》第三十八首里,原诗如下:

真书汉末已胚胎,钟体婴儿尚未孩。

直至三唐方烂漫,万花红紫一齐开。

也就是说,楷书发展到唐朝,出现那么多重要的楷书大家,是有历史原因的。我们逐句解释一下。

第一句,真书,就是楷书。汉末,其实就是汉末、三国、两晋交接时期。已胚胎,已经开始孕育。

第二句,钟体,就是钟繇的书法,上面讲了,这是个书痴,字体独成一体。婴儿尚未孩,这句话出自《道德经》,意思是指婴儿还不会啼哭的状态,懵懵懂懂的样子。

第三句,直至,直到。三唐,指初唐、盛唐、晚唐。方烂漫,才空前发展,百花齐开。烂漫原指颜色鲜艳而美丽,这里用来表示楷书书法界空前发展的状态。

第四句,万花红紫一齐开。这句不用解释,就是百花齐放的意思。

人类文化的发展,往往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发展。最初人们结绳记事,后来需要记载的事情多了,于是有甲骨、金文、石鼓文,后来再发展,有了小篆,但随着两汉的发展,隶书得以灿烂生发,到了汉末,开始孕育楷书,并且楷书一直沿用至今。楷书通用的时间久,原因是楷书不仅利于书写、印刷,同时还容易辨认,不易混淆,因此,楷书的生命因此长久。

再回头说说钟繇,启功认为钟体还不能算是完全的楷书,工整,但姿态还不够明妍,到了六朝时期,虽然较为成熟,但变化尚不丰富,而到了唐代,楷书“点画万态,骨体千姿,字字精工,丝丝入扣”,才完全成形!尽管如此,说钟繇是“楷书鼻祖”是靠得住的说法,具体看上面的钟繇的这些字迹,虽然隶书的痕迹仍很明显,但已差不多具备了楷书的特点。

(《启功论书法》原图及诗解3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