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险企资产负债错配警告(图)

 RichiLin2012 2016-03-21
京华时报制图谢瑶

京华时报制图谢瑶

京华时报制图谢瑶

去年底爆发的险资举牌潮将问题矛头直指险企资产负债错配问题,为了防范行业风险,保监会上周出招整治万能险销售。未来,1年期万能险、分红险等拥有投资功能的保险产品将在市场上绝迹。

发布

规范中短存续期产品

保监会上周发布《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将“高现价产品”的提法修改为“中短存续期产品”,并对不同存续期限的中短存续期产品的销售提出不同要求:存续期限不满1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应立即停售;在1年以上且不满3年的产品销售规模在3年内按照总体限额的90%、70%、50%逐年缩减,3年后控制在总体限额的50%以内,强化了对资产负债错配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控。

在监管部门看来,虽然目前中短存续期产品风险总体可控,但由于各公司发展策略的不同,经营管理水平的差异,个别公司在发展中短存续期产品时较为激进,仍存在资产负债不匹配以及现金流不足两大潜在风险。

分析

严防资产负债错配风险

据保监会数据显示,2015年共有57家保险公司销售高现价产品,保费规模约为6500亿元,占人身险保费的27%。《通知》出台后,此类产品的总体比例拟控制在20%以内,规模或从6500亿元逐渐回落到5000亿-5500亿元。

“我们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关注资产负债匹配的问题。近两年保险业的快速发展确实出现了一些资产负债的错配问题,所以行业要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更多关注负债端,通过资产端来支持和服务于负债端的发展。”袁序成说,未来还要做出一些调整,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下,作为监管部门,更要做好资产负债方面的风险监测,做到早预防,防止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

海通证券表示,低利率环境下,高现价产品的利差损风险和现金流风险加大,保监会进行规范属预期之中。而且高现价产品存续期较短,在目前央行频繁降息的背景下面临巨大风险。尤其是对于中小保险公司,或将面临巨大现金流压力,负债成本可能进一步提升。

背景“短债长投”下的举牌潮

据了解,中短存续期产品的主要代表就是万能险。近年来,万能险以高回报、周期短等特点飞速发展,尤其是在银保和互联网渠道,在银行利率不断下行、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破2”的背景下,收益率保持在5%-7%之间的万能险尤其受到更多投资者的关注。自2014年末开始,以生命人寿、华夏人寿、前海人寿为代表的中小型保险公司通过万能险热销实现“弯道超车”,公司规模迅速壮大。

但部分保险公司利用短期万能险的期限错配(短债长投),使得大笔资金流入到股市中,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共有10家保险公司累计举牌36家上市公司股票,投资余额为3650.53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3.26%,保险资金以绝对的优势席卷A股上市公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