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八岁的女儿考入音乐学院附小,学习和生活都需要有人陪伴,找不到合适的陪读人选,我不得不放下奋斗了十几年的稳定事业,暂别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家乡,和她一起辗转一起融入上海这座城,开始两个人的新生活。这一别,至少九年。 一个临时组建的家,重心从职场转向厨房,原本快节奏的生活突然松懈下来,有点不适应,所幸经历过事业的风雨,也懂得随遇而安,明白失落、发火、埋怨、退怯等无法改变现状。既来之,则安之。想要生存,学会乐观,想要安定,就得思变。生活不是林黛玉,因为忧伤就能变得风情万种。人生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当思绪不再迷茫生活也跟着明朗,闲暇时重拾起学生时代的一些爱好,久违的兴趣日益充盈着单调的陪读生活,也渐渐修复了一颗曾一度变得焦虑的心,调整后的日子自然变得平实有质感。 在我看来,家庭生活中一日三餐最主要,尽管从前的我十指不沾阳春水。于是,通过网络、书本、向人取经等方式,仔细琢磨和实践总结,渐渐掌握了厨房里的一些要领,慢慢地我也不再排斥油烟味了。为了真实记录我的陪读生活,也为留一份对照给将来的自己,一份回忆给女儿,这些年自认为有意义的事,哪怕是细小的一瞬间,只要有所触动全都记了下来,并在微信朋友圈与家人朋友及时分享,发的最多的自然是美食美图了。 我的一日三餐要求并不高,只要素净合胃口就可以,女儿也喜欢食物清淡,但令人郁闷的是,她自小吃鱼要挑干净鱼皮鱼骨,吃虾剥了壳抽了筋还要去掉头和尾,吃螃蟹一定先去净蟹黄,吃鸡蛋只吃蛋清,吃青菜只挑叶,所有黑色食物别想轻易入她口。我经常拿“这是专属处女座的劣根”来调侃降降火,她觉得这说法非常有理,因为是我的错,有点哭笑不得。 尽管如此,我还是在斗智斗勇中与她磨合,慢慢改变了她嘴巴的挑剔,唯独没有改变她对面食的情有独钟,这点也曾让我这个土生土长,一日三餐基本以米饭为主食的南方人有压力。 前些日子,我翻了一遍自己的手机相册,将这三年做过的面食点心细数统计如下:牛肉拉面、意式拌面、烧麦、玉米发糕、南瓜饼、黄瓜寿司、红糖馒头、蔬菜包子、荠菜饺子、霉菜干饼、鲜肉馄饨、甚至用平底锅做的披萨,还有自己独创的各式炒饭、焖饭、炒年糕、汤米粉,样样都是按照女儿的口味来定制,几乎样样秒杀了她的胃,当然有几样手工繁琐的面点是经过几次的试验才得以成功。 三年前,我不知道牛肉面怎么烧才不糊;两年前,我根本不知道酵母长什么样;一年前,我还不知道做披萨可以不用烤箱。现在的我,让家人刮目相看,让朋友连连赞叹,让女儿暗暗崇拜,最滑稽的是孩子她爸每次看到都要叮嘱——不要喂太饱。于我而言,并非只为了个“饱”字去照顾她的胃,她的喜怒哀乐,她的一切都和我息息相关。 每次收工,看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听到女儿由衷的赞美,难掩心底喜悦之情。也有过去的朋友看到了美食图,一声惊叫感叹道,“唯你,把柴米油盐的日子过得如此诗情画意!”孰不知,大多数的点心食物是在女儿的琴声里完成的,或是阳光明媚的午后,或是细雨霏霏的傍晚,在你不言我不扰的二人世界里,琴声流淌,烟气氤氲,不知不觉,就多了一点诗的韵味,画的意境。话听起来似乎有点矫情,但生活是有仪式感的,无趣的生活更需要一份仪式感,有了这种感觉,无论面对怎样的处境,多感受多体验,真正地让生活成其为生活。一箪食,一瓢饮,一方天地,一段经历,无不蕴藏着故事。 没有人天生就爱劳动,我也是。都说世上唯爱和美食不可辜负,为爱而美食也就更不可辜负了,何况我也从中受益匪浅。厨房,还是个修炼的好地方,忧伤的时候,就去厨房,心无旁骛地洗、切、敲、拌、揉、捏……不以现实的纷扰,背离内心的纯粹。当劳动果实变成了一件我眼中的艺术品,袅袅炊烟只剩下饭菜的清香…… 上个学期,因为自己右手的陈伤复发,临时请了个钟点工阿姨,略微粗糙的手艺只能说是勉强填饱肚子度日,有点愧对了女儿。这个学期,她声称再也不吃阿姨做的饭菜了,一句妈妈最懂我使人心软,好吧,我欣然接受。因为有了三年厨娘的经验与底气,决定将早餐做得更加精细营养。想到的当天就开始行动,实施我的“一个月早餐不重复计划”。首先淘汰了旧的餐具,新入一批锅碗瓢盆与桌布,若要饭菜色香味俱全,就得从细节做起,做到赏心悦目。每天早上,为了不惊醒沉睡中的女儿,我还是与往常一样提前半小时起床,只是忙的时候恨不得有三头六臂。就这样坚持着,享受着清晨半小时里的忙与乐。看到女儿每晚带着笑意入睡,早上在期待中醒来,然后与我一起摆放、点评,再美美地享受完星级早餐,高高兴兴地拉着书包出门,直到背影消失在校园转角,站在马路对面的我,除了欣慰心儿也在丝丝融化。 费尽心思挖掘美食主要是为了照顾女儿的胃,这不仅仅是一顿营养早餐,承载着希望,也让她明白,生活原来可以这样过,不将就,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也可以过成诗。当你开始专注于某一事,苦也是乐! 也许每一个陪读妈妈的陪读方式都不同,有些妈妈为了自己孩子的专业和文化课成绩出类拔萃,自己跟着同步学习,说实话我很佩服她们的这份耐心和毅力,但并不表示我也认同。在我的观念中,最好的陪伴就是:生活上无微不至,学习上培养习惯,专业上的问题还是交给专业老师解答更合适。作为陪伴左右的大人,除了保障生活无忧,还要给孩子立一个好榜样,既然要求孩子学习进步,自身各主面也要不断提升与之相匹配,于朝夕相伴中,无形地塑造了孩子的良好品性。走艺专的孩子,还要还她一份自由和想像力,我从不扼杀女儿的绘画手工能力,及一些能带给她有兴致的小创意,除了音乐,一切正常兴趣就是她的纯真世界,她的诗意世界。 陪读是我目前的职业,但并不表示我就要24小时围绕着她转,围绕灶台转。等女儿上学后,合理地安排好家务之余,看天气也看心情,逛网店,搜美食,看书、写文章,素描,练书法,雕刻,十字绣,天气好就直奔瑜珈馆……每一天都与自己在平凡中安然相处,与其说这三年是我陪伴了女儿照顾了女儿,倒不如说是女儿成全了另一个我,给了我另外一番收获与滋味。 2013年万圣节的前一夜,本该到了洗洗休息的时间,想到答应女儿再刻一个大南瓜灯给她,等她入睡后又然悄起床,披上外套,小心翼翼地躲进厨房,一刀一刀落下去,睡意也跟着消失,凭着自己的想像力一个小时不到就完工。第二天清晨,女儿起床发现摆在桌上的“大、小龅牙”俩南瓜亲密地靠在一起时,大写的惊喜表情尽在脸上,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类似的小故事很多,每次想起便是温暖,我也相信多年后的我们依然纯真如初。 三年的时光,三年的磨合,让我找到了生活乐趣的源泉,也换回心底的一份从容,这是十多年的职场生涯中无法想像也无法拥有的。当我们有能力去做好一件事,并能轻易地为孩子获得一份动力,就该全力以赴。日复一日,太多别人眼中的生活琐事,在我眼中只要经过加工就变得不寻常。诗意的生活无需矫情无需造作,而是在庸常生活里让自己有点格调提升品味,缓缓地活成精致与有趣,不至于那么俗气与粗糙。所谓的岁月静好,不就是这种温馨感觉吗?相信一点一滴中,我所追寻的正能量早已渗入到孩子的心中。同时,也必定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勤劳果实。三年下来,在各大网站相继发表了几十篇文章,也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陪读妈妈和朋友,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有情怀的人无论做什么,都将匆匆的生活出生活本该有的美感,小小厨房活出淳朴自然的烟火味儿,广阔天地活得风生水起,让旁人着迷,让自己留恋。 “女人终归是要富养自己。你对自己所有的爱和虐,都会深深刻进你的气质,福气或戾气,让人一眼便知。把家务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压力,那么,生活会有趣很多。”这是喜欢的作家苏芩在她的文章中写到的。确实,抱怨生活不堪的女人,该仇恨的不是生活本身,是自己掌控生活的方式,是诗还是渣,都是别人无法给予和左右的。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应该还拥有诗意的世界。”诗意与世俗,精致与朴实,享乐与勤劳,还有成熟与天真,从来都不矛盾。职场女性与全职妈妈的差距只是施展的天地不同,穿上高跟是女神,脱下高跟变厨娘,只要有爱只有心,每天都是诗情画意,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一个人能精彩,与全世界都会相爱。愿每一个平凡与不平凡的我们,不将就,将生活过成诗,过成我们想要的模样。
|
|
来自: 轻风的起点 > 《散文、随笔、杂谈、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