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10分SCI文章入门

 广州平淡 2016-03-24


作者:解螺旋.酸菜 解螺旋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前言: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小伙伴们对1~2分的临床案例分析可是信手拈来吧,但如何才能突破3分大关,实现向5分以上文章的跳跃呢?这里酸菜教你一招——蛋白相互作用。看着上面的图大家会有什么感觉呢?是不是:哟~这不就是人民公园的相亲会么?猜对啦,咱们今天就从这“蛋白相亲图”细细道来。


临床的优势是组织标本,通过标本进行各类芯片检测是家常便饭,然而拿到一把差异表达基因该怎么办呢?因为不知道怎么研究基因功能,大多数医生只是在细胞中粗浅地检测一下功能表型便草草投稿低分杂志,浪费了许多优秀基因资源。芯片检测可以让你从无到有,获得大量差异表达基因,然而这些基因大多为草根基因,以往甚少研究,其功能研究更是无从下手。怎么办呢?酸菜在此为大家分享一个便捷的机制研究思路——蛋白相互作用。



举例来说,当我们通过筛选发现一个在肿瘤组织中异常高表达的差异基因A,我们可以为其组织一场相亲会——通过一系列的筛选手段(如上表),获得其可能的相互作用蛋白B(B1、B2、B3…Bn)。N的数量取决于A的实力,功能强的分子,往往能通过与一系列的蛋白分子相互作用而发挥功能,如p53。如同相亲一样,你选择的另一半会带给你一种新的生活空间,包括她(他)的社交圈,蛋白B也会为基因A推开一扇功能调控的大门。门内的空间如何就取决于B有多重要了,如果B是p53、c-myc或者EGFR等大牌基因,那A的身价立马陡增,从草根变为贵族。所以说,当你拿到酵母双杂交或蛋白质组筛选结果后,首要做的就是通过文献分析筛选出的n个B基因,从中挑选出几个名门之后做为备选。


任何筛选都存在假阳性,因此,挑选好备选Bx基因后,就进入验证环节了,通过GST-Pull down、Co-IP、CHIP、RNA免疫共沉淀等实验进行相互作用的验证。如果验证也阳性,那就可以“下聘迎娶”——进行A基因调控Bx基因的机制研究:比如,如果Bx是调控基因转录的,如雄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那就进行转录调控研究;如果Bx是激酶,如PKC,那就进行激酶活性检测,和下游基因调控探索;如果Bx是调控细胞骨架蛋白的关键基因,如Rho蛋白,那就进行细胞形态学、细胞运动能力等方面的研究。


最后,再配套一些组织标本检测、裸鼠成瘤实验等“房、车”事项,就可以开始写文章准备投稿了。这样一来,你的文章也从2~3分的无味嚼头提升到令人另眼相看的高层次SCI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