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1年,日本是战术上的天才,但同时也是战略上的傻瓜

 激扬文字 2016-03-25

日本军队在二战中的表现可以用残忍来形容,日军的滥杀无辜是出了名的。在战争中,日军在战术上的表现不乏经典的案例,例如偷袭珍珠港、进攻新加坡等等。但是在国家战略上,日本却是一个十足的傻瓜。两线作战是德国最为忌讳的问题,而日本这个国家竟然同时选择了四线作战,这最终导致了它的灭亡。美国这个头号强国,德国都不敢轻易招惹,而日本却把美国拉进来战争。

1941年,日本是战术上的天才,但同时也是战略上的傻瓜

一、为了自己的利益,日本拒绝夹击苏联

1941年6月,希特勒集结了550万军队兵分三路进攻苏联。此时苏联毫无战争准备,斯大林坚信德国在击败英国之前不会进攻苏联,因此苏军仅仅处于二级战备状态。在德军疯狂的进攻之下,苏军一败再败,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就损失了200万的军队。但是德军没有料到自己会在冬季作战,抵御严寒的设施严重不足。此时的德军已经兵临苏联首都莫斯科城下,但是能否攻下这座象征意义巨大的城市,德军没有十足的把握。因此希特勒建议日本出动100万以上的军队从远东方面夹击苏联,至少也要阻止苏联远东地区的军队增援莫斯科。但是日本为了自己的利益,断然拒绝了德国的建议,因为日本准备南下进攻东南亚。

1941年,日本是战术上的天才,但同时也是战略上的傻瓜

当时美国根据自己利益的需要,对日本实行了资源禁运。日本本身是一个没有任何资源的岛国,美国对日本的禁运包括了石油和钢铁,这些物资是日本急需的。日本为了获取资源,把目标瞄准了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拥有较丰富资源,但是这片区域在美英等国的控制之下。不过英国此时正在忙于对德国的战争,对自己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根本就无暇顾及。对日本真正有威胁的是美国,但此时美国国内的孤立情绪严重。日本如果想占领东南亚,就必须打掉美国这个最大的威胁。为此,日军袭击了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这一举动虽然是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暂时丧失了主动攻击的能力,但是彻底激怒了美国,美国决定参战。

1941年,日本是战术上的天才,但同时也是战略上的傻瓜

二、没有珍珠港事件,美国不会那么早参战

在没有发生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虽然一直在援助英国,但是美国一直拒绝直接参战。当时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高涨,美国汽车大王福特经常领着一大群民众,在白宫门前示威,强烈反对美国参战。美国驻英国大使老肯尼迪也不希望美国过分帮助英国,他在伦敦公开表示美国绝对不会参战。美国的二号人物国务卿赫尔也是一个反战派,他对罗斯福的一些政策进行了抨击。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发表了演说:“为了捍卫人类的四大自由,我们必须做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美国援助英国的行为,让德国十分恼火。但德国不敢轻易招惹这个强大的国家,希特勒明白美国的家底有多厚。

1941年,日本是战术上的天才,但同时也是战略上的傻瓜

但是日本不明白,日本在袭击美国珍珠港之前,甚至计划利用6到12个月的时间彻底打败美国。日本很多将领根本不了解美国的实力,他们认为自己武运长久,美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发动了珍珠港事件。这一事件彻底刺激了美国,美国国内的反战声音消失了,美国准备加入战争。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2月8日对日本宣战,他制定了一个庞大的胜利计划。美国的战争机器一旦打开,那种制造水平相当恐怖。美国在太平洋与日本鏖战的同时,还可以援助英国、中国、苏联大量的战争物资,这样的能力也只有美国拥有。希特勒在得知日本袭击了美国之后,知道这次难办了,但也只能破罐子破摔,宣布对美国宣战。

1941年,日本是战术上的天才,但同时也是战略上的傻瓜

三、意大利和日本都靠不住

日本这个国家的战略计划十分糟糕,首先它要防御北方的苏联,这牵制了日本的机动力量。日本的主要作战力量深陷中国战场,日本曾经试图与中国达成和谈,但是想这么离开门也没有,蒋介石拒绝了日本所谓的和谈。除此以外,日本还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作战,德国对两线作战都十分忌惮,而日本竟然直接进行了四线作战。长期的战争耗尽了日本的国力,在日本投降前夕,日本本土居民每天的口粮配给只有3两米。在美军逼近日本本土的情况下,日本号召全民发扬所谓的玉碎精神。美国估计登陆日本将会造成很大的人员伤害,美国新任总统杜鲁门命令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至今日本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遭受核打击的国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