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诗·用典》一百条(续完)

 老刘tdrhg 2016-03-25

61、【山穷水尽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山西村: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腊酒:腊月酿的酒。

豚:读tún;小猪。 春社:古时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这一天祭土地神祈丰年。

闲乘月:趁着月明之夜来闲游。 无时:随时。

这首诗是作者罢官回到故乡于次年春间游邻村时作,描写了当地的农村风光和丰年气象,并同好客的农家留下了随时来访的后约。“山重”两句常被人引用,形容从一个风景区来到另一个别有天地的优美风景区,引人入胜。也形容暂时遇到曲折,陷入困境,随即又迎来一个新的局面。“山重水复”又常写作“山穷水尽”。

62、【摄缄縢,固扃鐍】

《庄子·胠箧》(节录):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胠:读qū;从旁开物。 箧:读qiè;箱子。 囊:口袋。 发:开。 匮:同“柜”。 摄:结,勒紧。 缄、縢:都是绳子。固:第一个“固”,使……牢固,加固。第二个“固”为形容词,坚固,牢固。

扃:读jiōng;门窗、箱柜上的插关。鐍:读jué;箱子上加锁的铰钮。

知:同“智”。 揭:举。 乡:读xiàng,通“向”,先前。 积:聚积,这里有准备的意思。

《胠箧》篇揭露了统治者把一切法则、道德、智术都利用为盗掠的工具,文小小指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作了猛烈的抨击;但庄子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却是消极的,要人们退回到愚昧无知的原始社会去。这里选的是本篇的第一段,是说世俗所谓的“智”者,他们所做的事,不过是在为大盗们做准备。黄宗羲《原君》一文写后世君主把天下当做自己的私产,并想用“摄缄縢,固扃鐍”的办法保住这份“产业”,但最终是保不住的,还要遭杀身之祸,并且祸及子孙。

63、【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经解》(节录):《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易》:即《周易》,又称《易经》。缪:同“谬”,错误。 《史记·太史公自序》:《易》曰:“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礼记》和《史记》都引用了《周易》上的这句话。《礼记》孔颖达疏云:“此《易·系辞》文也。”但现存《周易》上没有这句原话。

64、【食肉寝皮】

《左传·鲁襄公二十一年》(节录):(齐)庄公为勇爵,殖绰、郭最欲与焉。州绰曰:“东闾之役,臣左骖迫还于门小小,识其枚数。其可以与于此乎?”公曰:“子为晋君也。”对曰:“臣为隶新,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为勇爵:给勇士命爵位。 殖绰、郭最:齐将。 欲与焉:自以为勇,想得到爵位。州绰:原为晋大夫,后奔齐事庄公。东闾之役:指鲁襄公十八年(前555年)州绰率晋兵攻打齐都东门的战役。

识其枚数:依郑天挺注:“枚,个,指阖(门扇)上如乳形的木钉。” 州绰在攻打东门时尚能数记门扇上的乳钉,极言其从容不惧。

譬于禽兽:指鲁襄公十八年晋齐平阴战役小小,殖绰曾被州绰射小小,郭最也被生俘。

“食肉寝皮”这一典故,用来表示仇怨极深。《宣和遗事》后集:“东南之民,怨入骨髓,欲食其肉而寝其皮。”曾用此典故。鲁迅《狂人日记》小小是以狂人的口吻揭露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65、【使老有所终】

《礼记·礼运》(节录):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与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弃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指原始共产社会的那些标准。

与:通“举”。 矜:通“鳏”(guān),老而无妻的人。

分:读fèn,职分,职务。 归:出嫁。 谋:指奸诈之心。

这是孔子对言偃说的一段话,论说了他的大同之世的理想。他所谓的大同,是指古代的原始共产社会。陶铸在《崇高的理想》小小赋予“大同世界”以新的含意。

66、【逝者如斯夫】

《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川:河流。 逝者:指消逝的事物。 舍:止。

本章写孔子站在河边,感叹时事既往,如同流水,不可追回。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引用这句话,是诗人从江水的奔流不息联想到人类也应当自强不息,须用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给孔子的话赋予了新的含意。

67、【视之如寇仇】

《孟子·离娄下》(节录):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国人:指一般的人。 土芥:泥土和草芥。

这里选的是《孟子·离娄下》其小小一章的开头部分,本章是孟子给齐宣王讲君臣之间的关系,劝告齐宣王应以仁待臣,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黄宗羲《原君》一文引用孟子的话对后世的保军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尖锐的指责。

68、【黍离】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小小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小小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小小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如说那个地方,指西周宗庙宫室所在的地方。黍:大黄米。

离离:结实累累。 稷:俗称谷子,其米为小米。行迈:行走。 靡靡:步行迟缓的样子。 小小心:心小小。 摇摇:形容心神不定。此:指把宗庙宫室变为黍稷这件事,即是使西周王朝灭亡这件事。

噎:读yè,咽喉闭塞,不能喘息。

这首诗是东周大夫悲悼宗周覆亡之作。诗小小写东周大夫行役路经西周首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看到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长满黍稷,一片荒凉,彷徨不忍离去,对周室的颠覆感到无限的悲伤。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南宋词人姜夔在战乱后经过扬州,看到过去的名都如今变为废墟,荠麦杂生,废池乔木,感慨今昔,于是自度《扬州慢》曲,因此千岩老人有“黍离”之悲。

《引诗·用典》一百条(十八)

69、【水光潋滟晴方好】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潋滟:读liàn yàn;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濛:形容雾气迷茫。 西子: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 这首诗描写西湖晴雨皆丽的佳境,后二句为人传诵,后人遂称西湖为西子湖。

70、【舜帝殛鲧用禹】

《史记·夏本纪》(节录):当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鸿:一作“洪”。

怀:包围。 襄陵:漫过丘陵。巡狩:同“巡守”,古时帝王到各地视察。 无状:无成绩。 羽山:在山东郯城东北。

这里选的一段,写鲧奉尧命治水,因无功而被舜杀死;舜又用禹,使他继承其父的未竟之业。在一些神话传说之中,鲧也是一位可敬佩的英雄人物,参见“息壤”条。

71、【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巧言》(第四章):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遇犬获之。

寝庙:指西周王朝的宫殿宗庙。 君子:这里指周武王、周公等人。

秩秩:聪明有智的样子。 猷:谋略。 圣人:同“君子”所指。 莫:谋划。 他人:指一些小人。忖度:读cǔn duó;推测,揣度。毚:读chán,狡猾。

这首诗讽刺周王听信谗言,酿成乱事;同时斥责谗人厚颜无耻。全诗共六章。第四章一方面颂咏周王有谋有为,光明正大;一方面斥责谗人用心险恶,但也不难对付。《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引用的两句意思是: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得出。

72、【泰山岩岩】

《诗经·鲁颂·閟宫》(第六章):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閟宫:閟读bì;神宫,祖庙。 岩岩:积石貌。詹:至,到。 奄:包括。 龟、蒙:山名,均属蒙山山系,在今山东省境内。荒:有,据而有之。 大东:极东。 海邦:近海之国。 淮夷:古族名。 来同:来与之同盟;一说来朝见。 率从:相继顺服。鲁侯:鲁僖公。

这是一首赞颂鲁僖公能够恢复疆土、修建宫室的诗。全诗共九章。第六章颂鲁境所至及其幅员之广。
73、【畋不掩群】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节录):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才,小小用人力。……故先王之法:畋不掩群,不取麛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畋:读tián;打猎。 掩:捕捉。 麛:读mí;小鹿,这里泛指小兽。 夭:读ǎo;刚出生的禽兽。涸:读hé;水干,枯竭,这里是“使……枯竭”。

《淮南子·主术训》是讲君主治理国家,统御臣下之道的。这里选的一段,谈“人君”如何“尽地财”的问题,即打猎捕鱼时要适可而止,以便于生物的生长繁殖,决不能采取捕尽取绝的办法。

74、【痛饮黄龙府】

《宋史·列传·岳飞》(节录):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黄龙府:金国的京城,在今吉林省农安县。一说岳飞误以为当时的燕京城(今北京)为黄龙府。

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率岳家军北伐,打败金军,造成指日即可渡过黄河收复北方山河的大好局面。朱仙镇(今开封市西南)大战后,金军将领兀术逃进汴梁(今开封市)城小小,金军官兵纷纷投降,面对这样的大好形势,岳飞非常高兴,对部下说了这句话。后人常用他这句话,比喻奋战到底、全歼敌人、拯救沦亡、光复山河的决心和待到胜利时的兴奋心情。朱德《和郭沫若同志〈登尔雅台怀人〉》(1944年)小小有:“内忧外患澄清日,痛饮黄龙定约君。”

75、【推敲】

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井,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少邻井:住所旁边很少有邻居相挨。 僧:和尚,这里是自指。 “过桥”句:走过桥来与李凝分享郊野的景色。 “移石”句:意思是自己要移石盖房与李凝为邻。云根:山石,云气自山峰出,所以称石为云根。

幽:隐居。 期:指所盼望的事,即跟李凝约定为邻、共同隐居的事。

这首诗写诗人夜访李凝隐居之处及自己想过隐居生活的愿望。据宋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载:贾岛在京城长安,一天骑在驴上想得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诗。第二天他先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犹疑不决,边走边想,并用手作推、敲的姿势,不觉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卫队。卫队人员抓了他去见韩愈,韩愈想了一阵,说:“作敲字,佳矣!”于是韩愈和贾岛二人成了诗友。后常用“推敲”二字来比喻写文章、作诗斟酌字句或反复思考。

76、【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罗贯小小《三国演义》第49回(节录):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屏退:使人退出。 曹公:指曹操。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定计火攻曹操,各种准备工作都安排就绪,只差东风没有刮起,不能放火,周瑜焦急病倒。诸葛亮前去探望,猜知周瑜心事,巧开“药方”,密书十六字递与周瑜。后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一切都已准备妥当,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引诗·用典》一百条(二十)
77、【韦编三绝】
《史记·孔子世家》(节录):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易》:又称《周易》或《易经》,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韦编:穿着皮条的竹简。 三绝:断了多次。
这段史实记孔子晚年苦心钻研、反复诵读《易经》的事,后用“韦编三绝”来形容读书勤奋。崔金泰《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在介绍两千多年前战国和秦汉时代的书籍时引用了这件事。
78、【我行我素】
《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荻行乎夷荻,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素:往常,平素。 不愿乎其外:不能离开自己所处的环境地位去行事。
夷荻:指少数民族,古时少数民族风俗简陋。 无入而不自得:不管到了什么地方都要死守善道。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君子”要按照自己平素所处的环境地位行事,在富贵、贫贱、陋俗、患难等不同的处境中,都要死守善道,而不因环境地位的影响改变自己的操守。后来“我行我素”成为成语,意思是自行其是,不以环境为转移或不受他人影响。也指不管别人怎么说,仍然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79、【吾生也有涯】
《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涯:边际。 知:知识。 随:追求。 殆:危险,困穷。
庄子认为人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短促的人生去追求无穷的知识,是很危险的。庄子的“无为”思想无疑是消极的。吴晗在《说谦虚》中引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于说明人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应该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知识,要对新事物采取谦虚、谨慎、严肃、认真的态度。
80、【息壤】
《山海经·海内经》(节录):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鲧:读gǔn,禹的父亲。 帝:天帝。 息壤:传说中的一种神土,可以自己生长不止。 堙:读yīn,堵塞。 祝融:火神之名。羽郊:羽山的近郊。 布:同“敷”,铺填。
这篇古代神话写鲧和禹治水的故事。面对滔滔洪水,鲧敢于偷取天帝的神土去堵塞洪水,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禹继承父亲的未竟之业,经过艰苦斗争,终于制服了洪水。他们的英雄事迹几千年来一直为人民所歌颂。秦牧在《土地》一文中,用“息壤”比喻土地在人民手中不断变化,不断成长,就像是具有生命一样。
81、【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韦左丞:指韦济,当时为尚书省左丞。 丈:韦济年龄大,是长辈,故称。

“甫昔”二句:写自己早年应举落第的事,观国宾:出自《周易·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句,后常用“宾于王”指应试。 

扬雄:西汉辞赋家。子建:诗人曹植的字。李邕:邕读yōng;当时著名文人,杜甫少时曾得他的赏识。 

王翰:当时诗人。卜邻:一作“为邻”。要路津:喻重要官职。 

“主上”句:指天宝六年唐玄宗昭令凡有一技之长的人到京城应试,杜甫也参加了,但由于宰相李林甫的阻挠,这次应试的无一人中举。 

欻然:欻读xū;顿时。青冥:天空。蹭蹬:读cèng dèng,失势的样子。 

猥:犹言辱蒙。贡公:汉朝时的贡禹,他和王吉是好朋友,王吉做了官,贡禹很高兴,认为王吉一定会引荐他。 原宪:孔丘的学生,安于贫穷的生活。 

踆踆:读cūn,进退两难的样子。去秦:指离开长安。渭:渭河。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大臣:指韦济。 

这是诗人赠韦济的一首诗,大约作于天宝七年(748年)。诗中叙述了自己功名不就、仕途失意的感慨,反映了希望能得到韦济推荐的迫切心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人们常引用的名句,形容读书多,功底厚,写起文章来挥洒自如,又快又好。
82、【仙人本是海山姿】
文征明《新荔篇》:[序]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赋。[原诗]锦苞紫膜白雪肤,海南生荔天下无。盐蒸蜜渍失真性,平生所见唯萎枯。相传尤物不离土,畏冷那得来三吴。顾家传来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远人无凭未敢信,持问闵士咸惊呼。还闻累累生数子,绛绡裹玉分明是。未论香色果如何,只说形模已珍美。千载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馋夫齿。白图蔡谱漫夸张,文饰宁如亲目视。饱啖只于乡里足,鲜尝渐去京师迩。不须更作岭南人,只恐又无天下痏。朝来自讶还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虽云远附商船达,不谓滋培遂生活。始知生物无近远,故应好事能回斡。卉物聊占地气迁,造化竟为人事夺。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由来沃衍说吾乡,异品珍尝曾不乏。不缘此物便增重,无奈人心贵希阔。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风情气味不相下,称绝今兼荔枝三。
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县。石田:作者的好友。尤物:特出的人或珍贵的物,这里指荔枝。三吴:指苏、常、湖三州。桂林:白居易《荔枝图序》有“叶如桂”,荔枝叶像桂树叶,故称。白图蔡谱:指白居易的荔枝图和蔡襄的《荔枝谱》。“鲜尝”句:意思是京师要尝到鲜荔枝也将比福建等地驿马传送要近了。
“不须”句:苏轼《惠州一绝》有“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一句反其意而成。
天下痏:痏读wěi。出自苏轼《荔枝叹》:“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疮痏”本指疮瘢,苏诗中指统治者让驿马传送鲜荔枝给人民带来的灾害。
斡:读wò,旋转。蘖:读niè,树枝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泛指植物由茎的基部长出的分枝。
沃衍:土地平坦肥美。福山:又名金凤山,在常熟县北。
这是一首咏新栽荔枝的诗,诗中记述了一次荔枝自闵中北移常熟而成活的事实,并就此抒发议论感慨,其间蕴含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造化竟为人事夺”,也就是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改造自然。文征明是明朝著名书画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83、【先发制人】
《史记·项羽本纪》(节录):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嵇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会嵇守通:指会嵇郡的代理郡守殷通。梁:指项羽的父亲项梁。桓楚:人名,当时逃亡在山林荒泽之中。将:作动词,率领,领兵。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四处响应。驻在吴县的会嵇郡郡守殷通与项梁商议起兵,项羽杀死殷通,项梁便占有了会嵇,率众宣布起义。“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汉书·项籍传》作“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意思是先动手的处于主动地位,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的便会处于被动,为对方所控制。后来“先发制人”便成为成语,多用来说明争取主动,先下手为强。
84、【咸与维新】
《尚书·胤征》(节录):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维新。
厥:其。渠魁:首领。渠:大。罔:无。咸:皆。维:语助词。新:革新。
《胤征》篇记胤侯征服羲和的事。羲和是夏朝仲康时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吏,因终日饮酒作乐,昏迷天象,未能预报日食,仲康王命胤侯征伐治罪。这里选的,是胤侯出征时发布的一则训令中的几句。意思是,必须歼灭其罪魁祸首,其被迫胁从拒王师者不必治罪;其余在羲和统治下久染恶习的人,本无恶心,均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后用“咸与维新”,一般是指一切都要革新的意思。鲁迅《阿Q正传》中是用来指革命党对敌人实行宽容忍让政策,把他们一律看成是“本无恶心”的人,允许“革命”,结果使投机者乘虚而入。
《引诗·用典》一百条(二十二)

85、【心之官则思】 

《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官:官能,器官的功能。得:获得,收获。 

这是孟子回答公都子问话时所说的两句话,意思是心的官能是思考,思考就会有所收获,不思考就得不到收获。所以毛泽东在《学习和时局》一文中说孟子给脑筋的作用下了正确的定义。 

86、【刑于寡妻】 

《诗经·大雅·思齐》(第二章):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惠:孝顺。宗公:祖庙中的先公。神:指先公之神。罔:无。时:所。恫:恨。刑:通“型”,示范,作榜样。寡妻:对文王正妻的谦称。御:治理。 

这是一首咏周文王美德的颂诗。第二章言文王能孝敬于诸先公之神,又能为自己的妻子、兄弟作出榜样,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事神、治人,两尽其道。 
87、【幸有舟楫迟】 

杜甫《次空灵岸》:澐澐逆素浪,落落展清眺。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空灵霞石峻,枫栝隐奔峭。青春犹无私,白日亦偏照。可使营吾居,终焉托长啸。毒瘴未足忧,兵戈满边徼。向者留遗恨,耻为达人诮。回帆觊赏延,佳处领其要。 

次空灵岸:次:船停泊。空灵岸:一作“空灵滩”,或作“空舲滩”,在湖南省湘潭县北六十里,一说在湘潭县西一百六十里。澐澐:澐读yún;形容水流浩荡的样子。素浪:白浪。落落:开阔。 

清眺:一望无余。迟:指船逆水缓缓而行。霞石:指各种色彩的岩石。栝:读guā;即桧树。青春:指春天。营吾居:在这里营建房屋居住。 

终焉:在这里度过晚年。长啸:指吟咏诗句。毒瘴:指南方山林中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毒气,俗称瘴气。 

徼:读jiào,边界。遗恨:指未历尽山水胜地。达人:达观的人。诮:读qiào;讥嘲。觊:读jì;希望,希图。延:延及,连续。 

这是诗人杜甫晚年时从四川沿长江而下入洞庭湖,又顺湘江南下到湘潭后作的一首诗。诗中叙述了空灵岸的自然风光,抒发了自己愿长期居住在此,吟诗作歌以度过晚年的心意。 

8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哉!” 

志:第一个“志”是指古书、古籍。后两个“志”是指思想。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意思是说,语言是用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文章是用来充分表达自己的语言的。 

伯:通“霸”。辞:指言辞,文辞。 

《左传》引孔子这段话是就一些历史事实发表评论,旨在说明外交辞令的重要性。“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语言没有文采,流传就不会很远。后常被人引用,说明善于运用语言的重要性。
《引诗·用典》一百条(二十三) 

89、【仰手接飞猱】 

曹植《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羁:读jī,马络头。幽并:幽州和并州。垂:边疆。宿昔:昔时。楛矢:楛读hù;用楛木作杆的箭。控弦:拉弓。 的:目标。月支:一种箭靶的名称。接:迎接飞驰而来的东西。猱:读náo,猿的一种。散:摧裂,射破。 马蹄:一种箭靶的名称。剽:读piào,行动轻捷。螭:读chī,传说中一种形似龙的黄色猛兽。 

羽檄:加插羽毛的征召文书,用于军事上的紧急情况。厉马:策马。怀:顾惜。 

这首诗描写边塞游侠儿为国捐躯赴难、奋不顾身的英雄行为。吴伯箫《记一辆纺车》引用的“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两句描写射手高超的技术,用来比喻纺线技术的熟练。 

《白马篇》即是曹植的前期之作,充满了他的少壮之志。诗中讲述一位少年侠士舍生忘死、勇猛善战的故事:“有位少年侠士骑着戴有金色笼头的白马,那马翻飞般的向西北奔去。要问那是谁家的儿郎,说是幽州并州一带的的少年游侠。他从小就离开了家乡,扬名在与沙漠相连接的边塞。每天都要跨着良弓,背着很多楛木制成的箭矢。他射箭时可左右开弓,都十分的准确。朝上射和向下射的技法也是相当的高超娴熟。身形的狡捷胜过猿猴,勇猛轻疾则比得上龙豹。边城那边常有外敌入侵的警报传来,那些入侵的骑兵屡次犯入境内。一旦有告急迎战的文书传到,少年便策马登上御敌的工事。而后便是长驱直捣匈奴营地,转回后再冲击压制鲜卑的兵营。他已忘却展转于锋口刃尖之中,抛开了自身的生命安危。此刻就连自己的父母也顾及不上了,哪还谈得上子女和妻子呢?既然已是军中壮士名册中的一员,就不得再存有任何的私念。国家有难之时当以生命去捍卫,应把死看得轻飘如归宿。”后世的人说,这个《白马篇》是曹植对自身壮志的写照,看来不无道理,因为诗中的叙述都是托志的描写,并非实实在在的叙事。 

90、【野火烧不尽】 

出自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详见“离离原上草”条(《引诗·用典》一百条(十)之40条)。 
91、【夜雨剪春韭】 

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卫八:杜甫的朋友。处士:即隐士。 

动如:往往像。参、商:参读shēn;两星名,一出一没,永不相见。今夕复何夕:古人常用“今夕何夕”表明难忘的夜晚。旧:指旧友。热中肠:内心入焚,为悼旧友之死而悲伤。 君子:指卫八。父执:父辈的朋友。间:读jiàn,搀和。觞:读shāng,古代喝酒的器物。故意:旧的心意。 

这首诗写诗人与久别老友重逢时的情景,诗中描述了老友殷勤招待自己的情意,表达了重逢的喜悦和感慨。 

92、【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晋朝葛洪《神仙传·刘安》(节录):八公使安登山大祭,埋金池中,即白日升天。……时人传八公、安临去时,余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故鸡鸣天上,犬吠云中也。 

八公:刘安下面的八名道士。安: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袭封淮南王。 

《神仙传·刘安》写刘安修炼成仙的事,纯系虚构编造。这里选的是文章的结尾部分,写刘安成仙,鸡犬飞天。后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作了大官,依附他的亲属及爪牙也都跟着得势。

 《引诗·用典》一百条(二十四) 

93、【驿路梨花处处开】 

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武均州:即武矩,当时知均州。西京:今河南洛阳市。 

白发将军:指老将武矩。胡儿:对金人的篾称。列圣:指宋朝已故的诸皇帝。中兴:收复失地,振兴皇朝。 

悬知:预料。寒食:旧俗在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火吃冷食叫寒食节。朝陵使:指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皇帝陵墓在洛阳。 驿路:又称驿道,古时为传递政府文书而开辟的交通大道,沿途设有驿站。 

这首诗是诗人在听到武矩派兵一度收复西京的消息后写的,表达了诗人激越豪放、胜利在望的乐观主义精神。 

94、【易子而食】 

《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节录):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嵇首于王之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从。”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申犀:申州之子。王:楚庄王。毋畏:即申州,名毋畏,楚大夫。 

弃言:指申州出使宋国前预料到宋国会杀死他,楚庄王说:“如果杀你,我一定讨伐它。”如今楚军要撤离宋国,所以申犀说庄王失信。 

筑室:在当地修建营房,以示久居。反耕者:分兵屯粮,一说把逃亡的农民招呼回来,表示没有去志。 

子反:楚军主将公子侧。病:困难。爨:读cuàn,烧火做饭。 

鲁宣公十四年(前595年),楚庄王派申州到宋国有意挑衅,申州被杀。九月,楚国围攻宋国,到第二年五月还未能使宋国降服。这里选的,是楚、宋讲和前后的一段。华元用“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说明宋国都城被楚军围困时的惨状,表示宁可全国牺牲,也不能从楚订城下之盟以丧权辱国。 

95、【鹦鹉能言,不离于禽】 

《礼记·曲礼上》(节录):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这几句论述人能有礼,然后才能区别于禽兽。所说的礼,是儒家倡导的道德规范。吕叔湘在《人类的语言》中提到这句话,与《礼记》原文文字有出入。 

96、【盈盈荷瓣风前落】 

徐勃《咏荔枝膜》: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白玉薄笼妖色映,茜裙轻裼暗香飘。嫣红狼藉谁收拾,十八闽娘裂紫绡。 

盈盈:美好的样子。茜裙:茜读qiàn;红色的裙子。裼:读xī;袒开或脱去。嫣红:红艳的花。狼藉:散乱的样子。绡:生丝织的绸子。 

这首诗是专咏荔枝膜的。诗中运用比喻、夸张和想象,对荔枝膜的颜色、形状、香味等加以形象的描绘,同时对吃荔枝时剥掉壳和膜扔在地上等情状也作了动态的描写。

《引诗·用典》一百条(二十五) 

97、【颍考叔的纯孝】 

《左传·鲁隐公元年》(节录):(郑庄公)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也!若厥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颍考叔:郑大夫。封人:管理疆界的官。舍:丢下,放着。 

繄:读yī,句首语气词。厥:通“掘”。隧而相见:隧:用如动词,挖隧道。君子:作者的假托。纯:笃厚。

 春秋时郑庄公因为他的弟弟共叔段反叛,怨恨他的母亲姜氏偏心,将其置之城颍,立誓永远不和他的母亲见面,随后又后悔了。这里选的是颍考叔听到这件事后讽谏郑庄公并设法帮助他们母子和好如初的一段。《左传》赞美颍考叔孝心笃厚。 

98、【优孟摇头而歌】 

《史记·滑稽列传》(节录):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苦。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 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者,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祠。后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 

优孟:优:优伶,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的总称;优孟即名字叫孟的艺人。 

孙叔敖:名敖,字孙叔,详见“孙叔敖”条。属:读zhǔ,通“嘱”。 

抵掌:据掌,以一手覆按另一手的手掌,常为言谈时的一种动作,这里指优孟模仿孙叔敖抵掌而谈的举止。 

赇:读qíu,贿赂。寝丘:地名,在今河南沈丘县东南。知:通“智”。言时:说话合于时宜。 

优孟是一个艺人,他能“多辩”,并“常以谈笑讽谏”君王,可见他技艺的高超。这里选的是他讽谏庄王的一段。 

99、【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列子·汤问》(节录):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故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善悦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韩娥:韩国歌手。匮:缺乏。雍门:当时齐国都城城门。鬻:读yù,卖。假食:求食。欐:栋,中梁。逆旅:客舍。曼:长。一里:整个乡里。放:仿效。 

这个故事生动地描述了韩娥歌唱技艺的高潮。后用“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100、【鱼戏莲叶间】 

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田田:莲叶茂盛的样子。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风光景色和采莲人欢悦的心情。“鱼戏莲叶间”一句,生动地描画出江南水乡池塘中莲叶繁茂、游鱼嬉戏的情景。

101、【鸢飞戾天】 

《诗经·大雅·旱麓》: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莫莫葛蕌,施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旱:山名。麓:山脚。榛、楛:榛读zhēn,楛读hù;都是树名。济济:众多。 

岂弟:和易近人。干:求。瑟:洁鲜。瓒:读zàn;一种以玉圭为柄的酒器,柄的一端有勺,可以灌酒祭神。 

黄流在中:指玉瓒的勺内镶有黄金,是说祭神的酒器之美。攸:乃。鸢:读yuān;鸟名,鹰类。 

戾:读lì;至。遐:通“何”。作人:造就人才。载:陈设。骍:读xīng;赤色马。牡:公牛。介:祈求。景:大。瑟:众多的样子。柞、棫:棫读yù;柞和棫都是树名。劳:佑助。莫莫:茂盛繁密的样子。 

葛蕌:蕌读lěi;葛藤。施:读yì;攀缘。条:树名。枚:树干。 不回:不违背祖先之道。回:邪僻。 

这首诗赞美周文王能修德以受福,并能注意培育人才。《与朱元思书》中以“鸢飞戾天”比喻为追求功名利禄极力攀高。 

102、【圆天盖着大海】 

周无《过印度洋》: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那里是非洲,那里是欧洲!我美丽亲爱的故乡却在脑后!怕回头,怕回头,一阵大风,雪浪上船头。飕飕,吹散一天云雾一天愁。 

这首诗是诗人1919年去法国勤工俭学乘船途径印度洋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浩瀚大海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远离祖国的寂寞、孤独以及对美丽祖国的怀念情思。原载《少年中国》第1卷第2期。周无,名周太玄(1895-1969),周无为笔名。著名生物学家,曾获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与郭沫若为中学时同学,郭沫若在《少年时代》一书中曾称赞他说:“会做诗,会填词,会谈七弦琴,会画画,笔下也很能写一手的好字,后来听说他在法国是研究生物学。”他的这首诗是我国新诗发展初期的一首好诗,为当时人们所熟悉。

 103、【越俎代庖】 

《庄子·逍遥游》: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宾:从属、派生的东西。鹪鹩:读jiāo liáo;鸟名,即巧妇鸟。鼹鼠:一种大鼠。饮河:在河里饮水。 

“归休乎”二句:回去吧,君主!天下对我一点用处也没有啊! 庖人:庖是厨房,庖人即厨师。 

治庖:干厨房的炊事工作。 

尸祝:古代祭祀种执祭版对神主祝祷的人。樽俎:祭祀时盛酒肉的器具。樽是酒器,俎是盛牛羊的礼器。 

这段是说,上古时代,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并讲了许多理由。最后两句是许由回答尧时所做的一个譬喻,意思是厨师即使不再管厨房的事情,但是掌管祭祀的人决不会超越自己祭神的职责去代理厨师的工作。后“越俎代庖”用为成语,比喻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 

104、【载舟覆舟】 

《荀子·王制》(节录):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骇政:不安于上之政。惠:恩惠,这里作动词。 

笃:诚笃,忠实。孝弟:也作“孝悌”,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传曰:指旧时的传闻之言。 

这段话主要论述“庶人安政”与“君子安位”的关系。文中以水喻人民,以舟喻君主,说明了人民可以拥戴君主,也可以推翻君主的道理。
《引诗·用典》一百条(二十七) 

105、【臧氏之子】 

《孟子·梁惠王下》(节录):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他日君出,则必命有司所之。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公曰:“将见孟子。”曰:“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礼义由贤者出;而孟子之后丧逾前丧。君无见焉!” 公曰:“诺。”乐正子入见,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后丧逾前丧’,是以不往见也。” 曰:“何哉,君所谓逾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 曰:“否,谓棺椁衣衾之美也。”曰:“非所谓逾也,贫富不同也。” 乐正子见孟子,曰:“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也。”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嬖人:嬖读bì;被宠爱之人,这里指被宠爱的小臣。 

后丧逾前丧:指孟子办他母亲的丧事大大超过他从前办父亲的丧事,后丧指他的母丧,前丧指他的父丧。 

乐正子:即乐正克,孟子的学生,当时为鲁臣,乐正为复姓。 

衣衾:这里指装殓的衣服被褥。尼:阻止。 

这是《孟子·梁惠王下》中的一章,写鲁平公要去见孟子,而被心腹侍臣臧仓的谗言所阻止。孟子知道了这件事,认为见与不见皆出于天意,非人之所能。后把谗邪构贤的人称“臧仓小人”,并沿习为成语。 

106、【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童子:未成年的男孩,这里指隐者的弟子。 

这首诗以与童子的问答之辞,写隐者的高幽之意。“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深山白云,清悠杳渺,令人顿生捉摸无从、无处可寻的浮想。吴伯箫《猎户》写作者寻访老猎人不遇正与这种情景相仿佛,因此很自然地联想到了贾岛的这两句诗。 

107、【指鹿为马】 

《史记·秦始皇本纪》(节录):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阿顺赵高。或言鹿者,告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赵高:秦宦官,秦始皇死后任中丞相,后被子婴所杀。 

为乱:谋反。设验:设法试探。二世:秦二世胡亥,秦始皇少子。“中……以法”:使伏法,处死。 

这个典故写赵高密谋篡位,故意指鹿为马,施展阴谋,排除异己,后用“指鹿为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08、【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诗经·小雅·斯干》(第一章):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 

秩秩:水流动的样子。干:山涧。幽幽:深远的样子。南山:终南山。苞:茂盛。式:发语词。犹:欺诈。 

这是周王建筑宫室落成时的祝颂歌辞,诗中表现了企图世世代代维护其统治的愿望。全诗共九章。第一章总述宫室所临之势,祝家庭和睦快乐。开头两句意思是潺潺的涧水,深远的南山。这是说所建的宫室面山临水。在旧时代的学校里总是让孩子们读像《诗经》这类深奥难懂的书,难怪鲁迅《社戏》中的“我”把外祖母所住的平桥村看成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引诗·用典》一百条(二十八) 

109、【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尸佼《尸子》(节录):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盗泉: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孔子不喝“盗泉”水,因为他憎恶这个名字。旧时人们饮用这句话,表示坚守节操,不污其行。尸佼是战国时法家,著有《尸子》,已佚,后人有辑本。 

110、【舟中估客莫漫狂】 

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 

搀:参。烟:远望迷濛之状。鬟:本是妇女发髻的一种式样,这里用来比拟两山峰峦的形象。 

晓镜:指江水清而平。估客:一作贾客,商人。小姑:即小孤山,“孤”与“姑”谐音。彭郎:即澎浪矶,“澎浪”与“彭郎”谐音。 

元丰元年(1078年)冬,诗人在徐州看到李思训画的《长江绝岛图》这幅杰作,作了这首诗。诗中附会画意,融合世俗的传说,运用拟人手法,描写了长江中小孤山、大孤山、澎浪矶以及客舟往来等景象。 

111、【助纣为虐】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谏沛公出舍:劝沛公(刘邦)出居于秦宫之外。 

宜缟素为资:应当以生活朴素为号召。缟素,白色的衣服,此指衣着朴素。资,假借,借口。 

刘邦进入咸阳之后,贪图享乐,打算居住秦国的旧宫室。樊哙劝谏,不听。张良进一步劝他应一反秦之所为,说,如果像秦那样贪图享乐,那等于助纣为虐,以恶济恶。“助桀为虐”也作“助纣为虐”。《孟子·滕文公下》:“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宋代朱熹注:“奄,东方之国,助纣为虐者也。”桀和纣是夏代和商代末期得暴君。“助纣为虐”或“助桀为虐”后变为成语,比喻帮助坏人作恶干坏事。《洲际导弹的自述》一文中说,洲际导弹在扩张主义者的手里,就会成为“助纣为虐”的工具,成语用得妥帖自然,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112、【缁衣】 

《诗经·郑风》中的篇名。原诗是: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黑色的衣服。宜:合体。 

敝:破。馆:住的屋。粲:“餐”的假借字。好:相适称。蓆:宽大。改为、改作:另作,别制。 

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歧较大。一种认为是写一个女子对于所属意的人的爱情,诗中层叠咏叹,以托言改衣、适馆、授粲三事,透露其缱绻缠绵之情。另一种认为写郑国一个贵族遇有贤士来归附,便为他安排馆舍,供给衣食,并亲自去看望他。 

113、【钻燧取火】 

《韩非子·五蠹》(节录):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蓏:读luǒ,草本植物所结的果实。蜯:同“蚌”。蛤:蛤蜊。作:兴起。燧:可用来钻之取火的木。 

说:同“悦”。相传远古时人类“茹毛饮血”,是燧人氏先钻木取火,教会人们熟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