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原帖大小要怎么临?临帖感悟,值得转发!

 moyurw 2016-03-26

经常有书友请教临帖的问题,比如什么是摹贴,什么是悟贴,读帖,对临,背临等等,而且问的人还很多。所以,钰书房想写一些自己临帖经历和感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前面有篇文章,讲了钰书房临帖方法,很好用。很多书友从中受益,有兴趣的书友可以查看。

 

临帖,会伴随书法生涯的始终,即使成为了大师,可能也要去临帖的。自然,我们就会问,都成为大师了,还临帖干啥呢?当然每个人的临帖目的不一样。那我想问您,您的临帖目的是什么呢?

 

有些书友,估计是处女座的完美主义者,《多宝塔》2千多字,从开头一个字,写到最后一个字,一丝不苟,一字不落,一遍下来,三个月过去了。感觉提升不是很大,再一遍,又两个月过去了。如此重复,数年过去了。就像古时的抄经书,一遍又一遍,漫无目的。也许,可能目的是多抄几遍吧。如果像智永和尚一样,抄千字文800遍,80万字,可能也可以有所成就吧。

 

临帖,钰书房认为,先要想清楚临帖的目的是什么?具体一点,我是要学它的笔法,还是学它的结体,还是章法,墨法,越详细越好。比如说柳体的长横老写不好,就去字帖里面,把类似的横都找出来,起笔,行笔和收笔,对比一番,寻找它的共同规律。如下图1。其他的笔画可以按照同样的方法,找出来,对比,寻找规律,这就是“读帖”的一种方法。


图1:



悟贴又是什么呢?先看下图2。横画的下部,为什么缺个口子?是刻碑的时候刻坏了,还是笔法的原因?悟贴,钰书房认为,就是去悟字帖里字的规律,把其中的各种特征加以总结,字帖中不完整,或者没有的字,也可以通过这个特征写出来。如下图3。


图2:


图3:


其他的概念,“摹贴”,“对临”等等,篇幅有限,这里先不做阐述。下面是原大小临帖方法和感悟。那字帖中原大小的字是多大?如下图4,唐朝以前的字帖,原字大小一般不会大于3厘米。

 

图4:



要写这么小的字,工具上首先要过关,钰书房用的是手工毛边纸,和自己精挑细选的毛笔(如有需要,查看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或加微信 lengyun405 咨询)。然后按照钰书房临帖法,逐字对比临写。如果字体大小把握不了,可以按以下方法尝试。

 

钰书房个人认为,临帖是熟练工种,只要方法得当,多加练习,都能写得一手好字。临习时,主要把握笔画的长短粗细,和走向。长短和粗细,比较好理解,走向主要是,起笔,行笔和收笔的位置和方向。由于篇幅有限,此处不做展开讲述。大家也可以留言,一起探讨大家感兴趣的话题。

 

原字大小临习,有很多好处。通过临习,对比,比较容易发现问题。下面是钰书房用原字大小,临习对比的一些图片。从中看到了很多问题,我相信,只有眼睛看到了,加以训练,手的功夫才能到!

 

图5:孙过庭《书谱》局部。笔画粗细,字体大小把握不太好。



图6: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局部。结体需要再紧密一些。


 

图7:欧阳询《九成宫》局部。第二个德字,心字底的钩没钩好等。



图8:颜真卿《多宝塔》局部。字体大小没有把握。辅字的竖没在中间,落了一个点没写。



图9:柳公权《神策军碑》局部。“皆”字两横败笔等。



图10:赵孟頫《胆巴碑》局部。“人”字的笔画角度不同。“山”字的中竖,入笔方向不对,左竖偏右了。“起”字的走字底,原帖行笔中间有两次发力动作。



字帖原字大小临习,是比较考验水平的。虽然问题有很多,但是方法正确,多对比,多练习,假以时日,基本就能掌握字帖的特征了!就像王羲之所说:“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张芝临池学书,池水都黑了,如果我也像他那样勤奋用心,未必不如他。


最近发现有很多公众号转载和转发了钰书房的文章,这是很好的一个现象,也是我愿意看到的,不过,转载转发时,请注明文章出处,因为,每篇文章从刚开始只是一个思路,到设计,拍照,截图,码字,排版等等,到最后完成,都像写一篇毕业论文一样,需要花费好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请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此文准备了4天,边临习,边思考,我自己的收获也很大。如果您有收获,请转发,让更多的人受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