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先后有了小侄女、小侄子后,我发现对医学一窍不通的嫂子竟然成了半个“儿科医生”。 家里各种宝宝常用药分门别类,比如“美林”是治疗发烧的、“沐舒坦”是止咳化痰的、“小儿培菲康”是治疗拉肚子的……每每说起育儿知识,嫂子真的很像个行家。 还别说,有的时候,小家伙们生病还的确管用了。甚至连她的弟妹也经常打电话给她咨询宝宝用药的问题。 但是,经过我几次观察,我发现她的用药是非常盲目的,尽管有时候的确控制了宝宝的症状,但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所以今天我想借此简单和大家谈一下宝宝发热时候用药的问题。 如果你有意留心,你会发现夜里急诊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宝宝发热的。 平时咳嗽几声或许留点清鼻涕也许不会引起家长太着急,但是当宝宝体温飙高至38℃甚至更高时,很多家长就坐不住了。 很多家长在宝宝刚开始发烧的时候就在家里尝试运用用各种退烧药,或者退烧贴,到了医院以后,恨不得医生在三秒钟之内让宝宝体温降至正常。 很多时候,如果医生只是开了点口服药,有的家长甚至会大吵大闹,要求输液,要求尽快退烧。 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很多家长不明白,儿童感冒发烧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烧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
宝宝发热时父母常见的错误做法: 1、把宝宝捂得很厚 很多家长认为宝宝发烧了就更容易受凉,因此将宝宝捂得很厚。 这样其实是错误的,因为这样做一方面不易散热、使宝宝体温进一步升高;另一方面会使宝宝出汗过多,造成水分流失。
2、短时间内尝试各种退烧药,甚至盲目的加用抗生素: 宝宝发烧大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病程一般在3到5天,这期间会反复发烧,这是由于病毒在体内造成的。 如果体温高,可以口服退烧药,但是不可以短时间之内反复服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退烧药。以免药物作用叠加,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增高。 而且,没有细菌感染指征(如黄浓痰)等情况下,不建议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容易造成宝宝耐药。 3、要求医生打点滴退烧: 宝宝发热一般是病毒感染一起,大多数经过抗病毒、补液、对症支持治疗后可以治愈,不需要静脉点滴退烧药。 另外,静脉用药一定程度上会损伤宝宝血管。 宝宝发热时的正确做法: 1.积极查找原因: 根据宝宝症状,比如咳嗽、流涕等,分析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那么,除了退热之外,可以适当给予一些辅助用药。另外,让宝宝多喝水也会对发热有一定的帮助。 如果宝宝出现了腹泻、呕吐等,可能是消化不良导致的,需要适当调整饮食,用一些促进消化的药物。 2.观察宝宝体温,合理利用退热药物: 并不是宝宝体温高于37.3摄氏度就必须立即用退烧药,如果小儿发烧体温不高时(38.5度以下,有发热惊厥史的幼儿38度以下)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用40度左右的温水擦拭幼儿的手心、脚心、腋窝、大腿根部,可以帮助宝宝降温。 3.及时就医: 如果自行用药24小时,宝宝症状加重,就不应该继续在家自行用药,及时去医院求医。 当然,除了最常见的感冒发热之外,咳嗽、腹泻也是小儿常见病,具体用药方面,由于篇幅关系,在这里不一一详术,但是不管什么疾病,作为父母,在家给宝宝用药,尽量遵循以下原则。 宝宝用药原则: 1、剂量不得过大:严格计算用药剂量。宝宝用药的剂量一般可按照小儿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三种方法计算。 具体可参考药物说明书的计算方法,不可为了盲目追求药效而私自加药。 2、服用时间不应过久,如果在家自行用药超过24小时以上症状未见明显缓解甚至加重,需要及时去医院就医。 3、服药期间多饮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4、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用药时要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毒性作用,按照说明书上剂量服用。 5、需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掌握影响药物的作用因素,注意联合用药,合用药品种不宜超过3种。当必须联合用药时,一定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副反应。 6、不要给宝宝随意滥用成人药。 7、注意宝宝的过敏史,避免过敏:有某种药物过敏史的父母,在给宝宝用药时需要注意,防止宝宝过敏。 8、慎重选择新药、特效药或者药理作用不明确的药物: 药店里的人往往会推荐心急如焚的父母一些特效药,据说有“立竿见影”的功效。其实我个人不建议选择这些所谓的特效药。这些药物往往是复合制剂,显效虽然快,但是潜在副作用也比较多。 另外一些新药以及药理作用不是特别明确的药物也建议甚至选择,避免引起不良反应。 中国有句古话,生病时“三分靠医,七分靠养”,也就是说生病期间的护理和调养也很重要。 做为爸爸妈妈,在宝宝生病期间应加强护理,首先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以起到增强孩子抗病能力的作用. 其次,饮食应该给孩子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当孩子出现发热、腹泻,尤其是高热的时候,更应多饮食以补充水分的损失。 【图文源于网络,如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