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简牍综合整理与研究取得进展 4卷6册《秦简牍合集》面世

 黑水沙洲 2016-03-27


作者:张春海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两千多年前的秦代简牍,经过湖北、湖南、甘肃、四川等多个机构专家,历经数年共同的“破译”,向世人展露出更为清晰的面容。近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秦简牍的综合整理与研究”的成果之一《秦简牍合集》面世。


|为两千年前的秦简牍打造“善本”


  《秦简牍合集》一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秦简牍的综合整理与研究”(08JZD0036)主要成果之一,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得到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秦简牍的综合整理与研究”于2008年底立项。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院长、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教授任首席专家,课题组由国内外二十多位学者组成。项目大致分整理、研究两个层面,计划完成有重大改进的简牍图录、释文、注释本(《秦简牍合集》)和一套富有新意的研究专著(《秦简牍研究》)。


  《秦简牍合集》是对早期出版的7批秦简牍数据系统地进行再整理,分4卷6册,即卷一《睡虎地秦墓简牍》(上中下三册)、卷二《龙岗秦墓简牍·郝家坪秦墓木牍》、卷三《周家台秦墓简牍·岳山秦墓木牍》、卷四《放马滩秦墓简牍》,为8开布面精装。


  课题组力求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精益求精,采用高新技术,加以精细的研究,《秦简牍合集》包含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弥补了过去研究中的一些缺陷,也对此前的研究有所订正。


  在简牍图像方面,通过与文博部门合作,课题组获得各批简牍的早期拍摄的照片或底片;并利用早稻田大学、芝加哥大学赠送的设备,获得红外影像。《合集》出版时,通过反复比对,尽量挑选质量较好、又能反映出土初期形态的常规照片和字迹清晰的红外影像,加以专业处理,图版质量大多优越于先前刊布的图版。课题组解决了先前整理中的一些遗留问题。如睡虎地《日书》乙种的书题“日书”二字,在先前的几种整理本中编号不一,简影不全,让关心日书命名的中外学者不无困扰。课题组刻意察验,确认写有“日书”二字的实为日书乙种最后一简的背面,并取得比较完整的图像。


  在文本复原和内涵探究方面,课题组利用得到改善的简牍图像和时代相当、内容相关的其他出土文献,细心比勘、考辨,对数百个文字作出较有把握的释读或提出新释的可能性,对近百处缀合、编连、分篇作出调整,在辞义解读方面也取得长足进展。由于图版、释文、注释等方面普遍而显著的提升,对于所收录的7批简牍文献而言,《合集》堪称“善本”,具有重要的数据价值和学术意义。


|简牍文献再整理与研究同样艰辛


  《秦简牍合集》是联合攻关、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由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与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简牍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荆州博物馆等收藏简牍的文博机构合作完成,陈伟主编,彭浩、李天虹、刘乐贤、刘国胜、晏昌贵、高大伦、孙占宇等多位简牍学家共同编撰。


  陈伟表示,简牍文献再整理的工作,无比艰辛。我们曾经指出:“任何一批时代较早的出土文献,都会在原始资料公布之后有一个历时较长、由较多相关学者参加的讨论过程,才能在文本复原和内涵阐释上,达到较高的水平,形成大致的共识。对于用古文字写成的先秦竹简数据来说,由于文字辨识和简序排定上的难度,尤其如此。那种毕其功于一役的愿望或期待,是很不切实际的。”现在想来,与简牍文献的初始整理相比,对于业已经过比较充分讨论的已刊简牍进行再次整理和研究,亦有别样的困窘。纷纭复杂的种种意见,需要费力地搜讨、消化。欲将已经达到相当高程度的认知再向前推进,更是十分艰难。现在呈现的《秦简牍合集》,图版、释文与解读质量已有普遍而显著提升,这让我们感到欣慰。但与此同时,其中悬而未决的一些疑窦,以及我们尝试解决但仍或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亦让我们心存戒惧。我们期待着学界朋友的驳难、指正。我们自己也将持续保持关注和思考,以对这些珍贵史料的种种奥义不断地予以揭示和阐释。


|秦简牍发现不断 曾令专家惊叹“梦想不到”


  秦简牍大致是指战国晚期秦国至秦代埋藏于秦地的简牍资料。秦简牍的首次发现,始于1975年底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墓发掘之时,并一度受到怀疑。对于睡虎地11号墓出土的竹简,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李学勤先生回忆说:“记得在我们第一次看到刚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竹简照片时,大家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竹简保存完好,字迹明晰如新,特别是内容的新奇丰富,无不令人惊异。有些学者还打赌,以为从字体看应该属于较晚的汉代。我在一九七六年初到达云梦现场,仔细检视出土器物和全部竹简,才放心确定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梦想不到的秦代简策,其内涵主要是秦律。”


  这批竹简千真万确产生于秦代。此后,四川省青川郝家坪50号秦墓、甘肃省天水放马滩1号秦墓等墓葬中又出土了多宗秦简牍。进入新世纪之后,秦简牍的出土与入藏,更令人惊叹。



  2002年,湖南省龙山里耶古城有轰动发现。在1号古井中,出土秦简牍38000余枚,其中存有字迹的大约17000枚。


  2005年,里耶古城的北护城壕11号坑中又出土51枚简牍,乃是秦代的户版。


  2007年年底,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从香港古玩市场购藏秦简2000余枚。次年8月,复得香港收藏家捐赠秦简76枚。经整理,共2176个编号。


  2010年,北京大学入藏一批秦简牍,其中竹木简783枚、竹木牍27件、木觚一件。


  秦简牍的最新一次发现,是2013年在湖南省益阳兔子山遗址。据目前透露的资料,遗址共发现16口古井,13口出有楚、秦、两汉直到孙吴简牍13000余枚。9号井上部出土秦简牍,目前得知有秦二世元年诏书。


 

 《秦简牍合集》书影。“秦简牍的综合整理与研究”课题组供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