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扎染——传承1500年的美

 红豆居士 2016-03-27

扎染是指在织物上运用扎结成绺(或缝纫)浸染技艺印染成花纹的工艺。通常也指印染成的印染工艺品古称绞缬。


扎染在中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实物是东晋年代的绞缬印花绢。

唐代扎染发展到鼎盛时期,贵族穿绞缬的服饰成为时尚。北宋时期因扎染制作复杂,耗费大量人工,朝廷曾一度明令禁止,从而导致扎染工艺衰落,以至消失。但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保留这一古老的技艺。

除中国外,印度、日本、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也有扎染手工艺。20世纪70年代,扎染成为流行的手工艺,广泛应用于服装、领带、壁挂等。

扎染工艺是先用线在织物上扎结成绺(称线勒扎结),或在织物上缝纫(称线缝扎结),用以防染;然后入染缸浸染;浸染后抽去所扎或缝的线,在织物表面形成由深至浅的晕染花纹。

在同一织物上运用多次扎结、多次染色的工艺,可使传统的扎染工艺由单色发展为多种色彩的效果。

宋代《大理国画卷》所绘跟随国王礼佛的文臣武将中有两位武士头上戴的布冠套,同传统蓝地小团白花扎染十分相似,可能是大理扎染近千年前用于服饰的直观记录。

经过南诏、大理国至今的不断发展,扎染已成为颇具白族风情的手工印染艺术。

扎染技法的采用。使面料富于变化,既有朴实浑厚的原始类,又有变换流动的现代美,具有中国画水墨韵味的美和神奇的朦胧美,扎染服装是立足民族文化的既传统有现代的服装艺术创作。夹染、抓染、线串染及叠染等出现各种不同的纹路效果。

古时候染料一般用植物染料,亦称草木染。常用的染料有红花,紫草,蓝靛等。那时候的扎染技法有米染,面染,豆染等。

明清时期,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已到达很高的水平,出了染布行会,明朝洱海卫红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

至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

作为一种独特的工艺文化,与传统扎染一样,现代扎染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同时,还在本质上体现出自身反映不同文化背景、传达不同时代气息的特征,具有“笔墨当随时代变化”的开放性特点。

现代扎染是针对传统扎染、蜡染和蓝印花布这三种传统染色工艺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即在各种纺织面料和成衣上运用现代防染科学技术和各种特殊工艺手法,创造出区别于传统“三染”、工业印染审美特征的具有现代审美意义的平面、立体或单色和多色交融新图形的可产业化的艺术实践活动。

生活即艺术 艺术即生活

阵风

微信号:artgus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