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看《古方今用》之五苓散医案

 乐山有大佛 2016-03-28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www./johnson-tcm-logs/261772130.html

《古方今用》在12年底就读过,也写过几篇粗浅的博客。这几日在多看上又翻到了,还是觉得受益良多。今举几例,个人天马行空,贻笑方家了。

书中五苓散医案有六,分别为渴而胀满、小便不利;角膜云翳;吐水;胬肉遮目;短气与酒寒。吐水一案,若熟悉伤寒论者,可谓信手拈来。其他几则,试分析如下:

渴而胀满,小便不利:高姓兄弟二人,清明出城,夜半归家。第二天兄病,第三天弟病。发热头痛肢烦,医言春温,均服银翘散无效。病至三日    见渴,医言胃热,用羚羊角,石膏等药不效。至四日大渴,五日腹胀,小便不利,至六日渴不敢饮,腹胀如鼓,短气不卧。弟与兄病一样。余诊视,脉虚无神,予五苓散服之,一剂小便微利,二剂如常,渴止腹消,三剂全愈。

条文: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医者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按:水痞,气化不利。本案,腹胀、渴不欲饮、小便不利,为大眼目;脉虚与条文相应;清明时节,夜半归家,从病因上亦可参。网上有今人医案三则,可供参考。痞满一证,气/水/瘀,不一而足也。

短气:黄姓五十余,体胖短气数年,久服补药无效。以五苓散缓缓服之,二十付愈。

条文: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按:条文的亦主之,是金匮要略中几处同一条文、病症,出两方的代表性的一处。久服补药无效,乃排除法。体胖与黄师用本方调节代谢类疾病,如脂肪肝等,亦可参也。相较苓桂术甘汤,五苓散此案更适合也。

角膜云翳:宋姓子,九岁患目疾两月有余,目昏不明。医用犀角羚羊川连等药治之,不但无效而且加重,目不能视。此系生气饮水,睡而受风所致,以五苓散加苍术、厚朴、陈皮、炙草共为细末,每服一钱日三次开水送下。服药三日,十可去七,又三日右目云矇退净,左目云翳尚有二分    未净。又服药三日全愈。

努肉遮目:宋姓女左眼患病,淡黄白色,厚二分,痒紧而肿,两月未愈,努肉遮目,不能视物。余予五苓散十付愈。

按:眼科用经方者,多从逐饮出发,苓桂术甘汤、五苓散、肾气丸等,但亲历者鲜也。

酒寒:蒌巨川,每年必犯酒寒,每犯病七八日。二便不利,满腹疼痛,坐卧不安。药入口而吐,渴而饮水,水入即吐。用五苓散四付愈。

条文: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饮水者,五苓散主之。

按:五苓散用于痛风、三叉神经痛等的医案不少,水运不利,或胀或痛。又有赵守真先生医案一则,相较本案,更为丰富,录之如下:

姨侄雷某,嗜酒成性,每饮辄醉,十年如一日,乡间有刘伶之绰号。近来体渐衰,因发酒病,数月一次,近来尤频,发时身痛如被击伤,苦楚异常,胸腹满硬,起卧不宁,呼号不停于口,大小便闭阻,时欲浴于极热汤中,得大汗,痛胀可稍缓,顷又复初,但经六、七日后,病渐衰,不药亦安。今发痛尤剧,日夜呻吟,逾期不愈,始延治之。切脉浮沉皆紧,表里俱实,其人嗜酒湿多,不特湿恋中宫,而且弥漫肌表,与外寒相搏,故为胀痛,温浴则毛窍开,大汗则寒湿减,因可暂安。为此,拟一面开发外散,一面渗利下行,内外兼攻,一举可效。乃于五苓散通阳利水中,加红浮萍之轻清走表,功胜麻黄,而祛湿力亦大,葛花,枳椇以解酒毒,砂仁、苍术温中燥湿而速其转化,温服厚复,二帖汗出如雨,小便通畅,胀痛大减。惟大便数日未行,腹感满痛,此为热积肠间,非通不可,以大承气汤攻之,二剂不行,痛增剧,乃为救急计,用走马丸五分以通之,得大泻数次,腥臭难闻,痛遂止。复用清里渗湿之药排除余邪,数剂遂安。

分享到: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