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汝窑花瓣洗
(2015-07-19 16:32:43)
本博主藏品部分可以交流转让,交友为上,有兴趣者可加qq649452092(附言说明)联系,非诚勿扰。
汝窑瓷器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经考古发掘证实,她创烧自唐代,兴盛于北宋,衰败于金代,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因此,她的存世量绝非像那些文博系统保守的专家所说,国内外仅存只有67件半,而是有比67件半多很多的数量。而且,大多数量的宋汝瓷被收藏在民间藏家手中,民间宋代汝窑瓷器收藏,依笔者的观察,其总量应该远远超过国内外的馆藏之和。特别是近3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城市开发,以及高公高铁建设,还有想致畗挖古墓的十万盗墓大军的盗墓运动,地下古物出土量大得难以估计。这其中有多少宋代汝窑瓷器出土后进入了古玩市场,谁也不好说,但肯定数量可观。尽管有这么多的数量,可在-个泱泱大国,仍是奇缺之物,并不会影响她的珍稀度和知名度。这些信口雌黄的67件半的说法,其实就是体制内的砖家竭力否定民间有宋代汝窑瓷器收藏的事实。
我们还可以肯定的说,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包括汝窑瓷器,能传世至今者,绝大多数来自于岀土,真正能由宋代一代一代传世至今者极其罕见,甚至可断言为不可能!既然绝大多数来自于岀土,那么这些瓷器自身或多或少必然带有地下环境的经历印记,比如经土蚀,水渍,氧化,风化所造成的胎体干化,老化,腐蚀现象,釉面的土蚀水渍和反铅现象,釉泡的坍塌破裂和色变现象,缩釉点和棕眼的污垢积存现象等等。如果没有这些地下环境的经历印记,要想证明自己收藏的汝窑瓷器是宋代真品,那将是徒劳的,毫无说服力的。也正是有着这一铁的检验标准,尽管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如火如荼的仿品赝品进入市场,让一批抱着刚出炉的仿品赝品当作稀世珍品的国宝帮们天天处在亢奋的自鸣得意之中,但随着收藏知识的普及提高,收藏兴趣的理性回归,国宝帮们终将在事实面前尴尬收场。
图2
这件宋汝窑花瓣形洗,模印成一个十六瓣花状,器型规整,俊巧雅致,令人赏心悦目。裹足支钉支烧,施粉靑釉(由于釉面经土蚀土咬,大部呈土锈蚀斑,使原来粉靑釉色只保留在无土锈蚀斑的地方,而整体视觉倒像油灰色调),釉面呈亚光温润感。
有考证认为,宋代汝窑有官汝民汝之分,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但有人认为,凡是官汝均是陈设器而没有日用器,笔者是不认同这个观点的。因为宫廷用瓷是全方位的,既有陈设器丶祭器丶文房器丶把玩器,还有大量生活用器。这就可以说,官汝民汝均有日用生活用瓷,而陈设器丶祭器,还有文房器,把玩器,这些应该是宋代官汝的专属。而官汝民汝的根本区别,还在于胎釉原料的精细与粗糙上,器型的规整雅致与率意粗犷上,釉色的绝美与普俗上。由此可见,这件宋汝窑花瓣形洗,她是-件文房用器,胎精釉美,貌雅神幽,应该属于宋代官汝瓷器。
图3
洗底为满釉三支钉支烧
图4
从局部可见全器釉面的柔和澄静感,还有岁月的苍桑感 釉面迎光斜视均可见由反铅现象形成的一层皮壳。
图5 原本无色透明的开片纹线都因有微物质渗入而形成深色,釉面呈现千年岁月造化"淸轻者上浮,重浊者下降"的澄淸静谧感。
图6
原本无 色透明的开片纹线都因有微物质渗入而形成深色,釉面呈现千年岁月造化"淸轻者上浮,重浊者下降"的澄淸静谧感
图7
全器内外都有土咬土蚀现象,俗称豆腐花和桑梨皮。
图8
反铅的酥润釉面皮壳迎光呈现岀七彩的蛤蜊光。
图9
反铅的釉面皮壳迎光呈现岀七彩的蛤蜊光。
图10
从支钉处放大图看,白色胎体当是支钉顶头的白胎断离的残留,而不是洗的胎色。
图11
本图支钉断离处所露应是洗胎的香灰色,但也受到了土蚀而与釉面共同发生了褐黄色变。
图12
洗内底400一500倍放大图
从图片可观察到釉内气泡虽然破损坍塌,但破损坍塌的残坦断壁经千年空气氧化已无锋棱锐角,形成了类似糯米糊状的完整包浆层。图13
洗内底400一500倍放大图
部分残留的气泡坑和开片因为胎体有铁元素-类杂物析出而形成褐黑色,处在包浆层下。图14 400一500倍放大图情况如上图15
籽麻支钉400一500倍放大图
可见支钉处的胎体纤维状揉合状态以及釉面和气泡自然老化状态。
综上所述,鉴定一件瓷器是真是赝,是老是新,一定要用严谨的治学态度,而不是靠胡言乱语和想当然。所谓真东西会自己说话,就是指它们-系列的自然综合特征。它们会说话,这话就是自然造化的语言,还要看一个藏家有没有听懂它们自然造化的语言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