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狗峒(中)

 海陆丰文化遗产 2016-03-29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狗峒(中)

                                   

                                           陈宝荣/图文

    3、跨越惠东县境,龙船窝静谧无声

    初冬的天空,迷濛暗淡,热气与大地缠绵悱恻,难舍难分。一路向西,山岭焦土连绵。想起史载,1932年国民党第二军第五师围剿彭桂组建的红一团,把大安、明热、明溪三峒的大山烧个精光,老百姓成了难民。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狗峒(中)
    十时半,我们到了马垭,商道记忆中的马娘宫和浓郁的老榕失落成塜。宫后的石壁高耸,飞泻的银练、潭影与岁月一同枯槁。马垭之下,源自惠东县陈窑肚山的溪水绕山绕涧,低声吟唱,向东进入海丰县境,途间突然制造几个落差,翻卷不少激越的溪瀑。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狗峒(中)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狗峒(中)
    不久,路折向山岭,不再依溪而行。向上的石径,被烈火烧出白色的晶体,似乎昔日挑夫固化了的汗水和艰辛行人泪。山路在弯曲中加大坡度,上到高处回看来时的方向,连绵的峰岭恰似凝固的波涛,次第退向东方,苍莽无边。再上,前面有了渐欲迷人眼的绿色,左上方就是陈窑肚山了,惠东县境近了。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狗峒(中)
    十一时许,我们站上了惠州市与汕尾市分界的石建垭。我如逢故友般兴奋,这里竟然也伫立着清光绪十三年的“掠贼分界碑”,那是广东省水师提督方耀重典治乱的标识,为我县境发现的第六块碑刻。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狗峒(中)

    东侧汕尾7号界碑,西侧惠州7号界碑,一双脚能同时踏入分属不同行政区域的边境,这是常人无法享有的乐趣。江兄、江嫂扶着分界碑笑逐颜开,我用镜头帮他们定格了跋涉的恩爱。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狗峒(中)
    跨过木条横陈的关栏,两边山岭敞开豪爽的双臂拥抱我们。刚离海丰县境不过数百米,树林一下子密匝起来。老吴说,这地名叫“昏人径”,乱世之时强盗最喜在这里集结出掠,黑魆魆的丛林有山洞,是他们的藏身之地。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狗峒(中)
    时光倒流到抗日战争时期,广东沿海遭到封锁,惠海商道成为沿海地区通往内陆的运输纽带。当年,“诚益堂”盐运公司每天顾请上千挑夫将海盐运至龙船窝转驳,然后疏散内陆。然而,山高水长,匪徒经常出没其中。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狗峒(中)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狗峒(中)
    1942年,中共地下组织为保护商旅安全兼之秘密发展武装队伍,在党员张建南的策动下,由时任赤石乡乡长的陈国斌出枪出钱,联合梅陇东港大商人陈辟夷(又名陈辟南),分别向惠阳和海丰两县政府报告,批准成立了“惠海行商护路队”。这支“白皮红心”的队伍身穿国民党服装,实系共产党领导,成为当时海丰抗日中坚力量。他们英勇的身影活跃在海丰与惠阳的崇山峻岭之中,威震敌寇。

    越过阴湿的昏人径下坡,路面铺满天然碎石,两边的细叶灌木出奇地青翠欲滴,山风轻荡一吹,植物的香气纷至沓来:有用于洗发原料的鸡多树,有用于治疗风湿病的金山风,还有制作樟脑的香樟树等等。这时,观音坐莲山在后,陈窑肚山在左,如惠海兄弟互成犄角,谛盟斯守。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狗峒(中)
    仰望陈窑肚山,峰峦叠嶂,郁郁葱葱,我瞬间心神宁静,海陆丰革命前辈的身影又浮现在眼前。当年,东江纵队六支队从赤石北撤之后,中共地方党组织根据广东区委的指示,留下吴江(庄歧洲)、朱韬、赖熙、陈世扬、廖英、李民等六人进入陈窑肚山隐蔽活动,储备红色火种。1946年9日,国共和谈破裂,他们从这里向大安峒集结,迅速燃起恢复武装斗争的烈火。次年成立海陆丰人民自卫队,紧步地带领着海陆丰人民走向解放。陈窑肚山,不愧是海陆丰人值得感恩的的革命摇篮啊!

    十二时许,太阳一直没有露面,我们的汗水却已湿透衣裳。走过牛牯坑,传说中的龙船窝与我们惊愕相见。狭长的山窝,溪流叮咚而过,几处灰色的民居零乱地座落在山畔或路边,柴门久闭,砖瓦剥落,与想象中的桃源故里大相径庭。其实,原本它就是人丁稀落的地方,住着刘陈两姓居民,耕耘山窝。如今,他们全部出走城市,一些屋子给劳作的外省人住着。而海丰人教训不听话的女孩有句口传禅为“把你嫁到龙船窝狗吠吊”,指的大约是山里偏远的意思。而狗吠吊在哪?无人能解。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狗峒(中)
    龙船窝的名字与地形有关,但“龙船头”不知朝向何方?“诚益堂”盐运公司的仓库早已倒塌,不时有灰色的禽鸟从其残垣断壁中窜出。昔日的梯田草木莽莽,一只笨重的石舂不知如何滚出路边,乌黑发光地张着圆口,吐露曾经的丰足。不然,在新中国的土改运动中仅有九户人家的山村为何评出两户富农一户地主?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狗峒(中)
    我相信那座一字排开的刘姓祖屋就是龙船窝的中心。屋前泛青的明池鸡鸭三五成群,肆意浮漾,围绕着左边有一块的黑色砂石呱呱乱叫。别小看砂石狗模狗样,它蹲在青龙的位置大有玄机,朝向门口不知为主人守护了多少家财万贯?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狗峒(中)
    走过水电站数百米,路边有一座没有住人的泥砖老屋靠在山坡上,有如灰暗的巫师被孤独地冷落了许多年。它的模样不算残破,门顶栏窗两侧钉着一对木板符咒,不经意就能够把行人刺激得毛骨悚然。或许,以神秘图文掩饰主人对空屋的隐忧,用以阻挡外人的破坏是主要功能。再过一段距离到了村口,泉流汩汩的拐角,有一个狭长的山洞,黑暗的深处不知埋藏着什么?里头也许有成群的蛇。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狗峒(中)
    离开龙船窝的时候,奇异的翠鸟悠扬地地叫唤着,清濛的水雾不知从哪里而来,飞飞洒洒,亲吻着我们的脸。我相信,这个地方一定保藏着我们先人难舍的客家情愫。

 

    4、圆潭围人家,依然欢迎海丰来客

    一路跋涉,溪涧还是在我们左侧徘徊,间或有小块小块的盆地惊艳出镜,如黄似绿的色彩很容易让人想到姑娘的裙裾。大约由是山窝寒冷的气候,稻田的挂谷比之山外来得缓慢。难道山姑的爱也是迟缓的?

    水泥路面断断续续,我们很快地到达炉下村,分散山沟的几户陈姓人家都搬走了。那个叫鸽子肚的地方有一座瓦房,老吴说上世纪末八十年代的时候还住着一对没有养育儿女的老夫妻,不知还在否?那里没有风,没有声响,芭蕉树阔大的叶子在瓦房上面遮盖着。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狗峒(中)
    我们脚步沉重,走了十几分钟没有言辞。在即将走出炉下村的时候,见到左边山口的位置建着一堵高耸的水泥挡墙,拦截了约几万平米的山水,可能是水电设施罢。十三时许,过圆潭,陈钟赖三姓已经搬走,故址杂树丛生,掩盖了颖川世泽的迁徙足迹。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狗峒(中)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狗峒(中)
    在即将跨过一条溪流的时候,我们看见了一座新修的伯公小庙,那捐资的芳名碑粘连着迁民的故土情结及姓氏结构。值得惊诧还有庙边一棵三眼怪树,乍看都象牛头的图腾,好容易唤起人们对农耕文明的怀念。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狗峒(中)
    东西走向的山溪穿过道路,在伯公垭之下走了一个U弯,我们在清水与岩石静吻的溪畔午餐。天空意外地投来一缕阳光,青螺在明净的溪水中蜗行,分享我们的劳顿与食物。我想,这青螺就是山姑娘的项珠,不知何时断落流水?还有,汛期的时候我们不知山民如何出行?一阵轻风掠过山溪的页面,漪涟圈圈,竹影婆挲,清凉的画卷颤抖地铺张开来,原始与沧桑的色调一览无遗……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狗峒(中)
    午后一时,我们继续向北赶路。分叉道上有林彩云者树了一块路碑:“右赤石、龙船窝,左坪山、麟麟电站、海丰”。我认为往左就是通往海丰大安峒鸡笼山的方向,未来潮惠高速经过的地方。老吴说那条山路既高又陡峭,不好走,还是留着下次穿越吧。到坪山,我们在路边向右边眺望那几座瓦房的小村,坐西北向东南的方位,一字排开,前庭开阔,偶尔闻到丝丝乐曲。风吹稻香,麻雀成群飞过。

    半小时后,一座摇摇欲坠的城堡在路边与我们相遇。这就是史志上令人魂牵梦萦的圆潭围吗?透过泥砖拱起的两重寨门,我看到了寨神住的阁楼正对着寨门,思绪立马飘回让子弹飞的烽烟岁月。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狗峒(中)
    1925年的秋天,东征军第二纵队刚过多祝,土匪流兵卷土重来,惠东往海丰的山路又出现“一夫当关”的行劫险象。海丰商人陈辟夷为保护外向贸易的安全,在圆潭成立护路队,一些商家闻讯纷纷加盟,成就惠海平安商道。当抗战到来之时,圆潭护路队归入惠海行商护路大队,以至后来成为东江纵队六支队的一部分。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狗峒(中)
    站在护路队曾经驻扎的故址,我们想打听陈辟夷住过的房子。然而,圆潭围仅有一户人家几个人留守,唯他是问了。李姓老人看着我们这些灰尘扑扑的行者,有点觉得奇怪,一听说我们从海丰徒步而来,更是十分惊讶,连忙招呼我们到家中喝茶。座谈中,他老人家隐隐约约地知道先前有支海丰人的队伍曾经驻扎在村上,具体的情况就谈不上了。这时,我们遇到从县城回圆潭围老家的温育明先生。他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现在平山经营珠宝生意,聊起来他与我几个海丰籍的朋友是同学,所以颇感投缘,给我介绍了这里的简况。围内原来有十几户人家,由于读书与谋生不便,大多数搬去了平山或多祝居住了。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狗峒(中)
    温先生陪着我们走走,二三排的瓦房,百十步就浏览完毕,我们迈上了崇仰关帝的二层寨楼,俯身看到这个寨子的全景。寨子建在半圆形山坡上,浓荫环绕,前方后圆,整体格局与明溪围如出一辙,颇能感觉到一东一西相互牵挂的渊源。然而,圆潭围鹅卵石与灰沙粘合的寨墙除了前面一段稍好以外,其余的已经坍塌了。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狗峒(中)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狗峒(中)
    居民的往事与古商道休戚相关,当年轮搭上了现代火车,旧履也就注定寂寞了。临走,我们在沾满乡愁的寨门合照。由于从圆潭围到多祝的路已实现了水泥硬底化,徒步没有多大意义,热情的温先生用小车把我们送到多祝去。

    一路过锡兴牌、石角店、牛犊陂水库、黄竹塘村,地势逐渐平缓。至靖安村,一派平原稻熟的景致让人陶醉。不久,多祝墟把我们揽入怀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