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又称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脑卒中,选择有效、安全、经济和使用方便的药物十分重要,下面介绍一些抗栓用药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如何选择抗栓药物 什么是抗栓药物 抗栓药物又称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干预血小板聚集,以减少动脉硬化甚至卒中的发生,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可有效预防卒中复发的首要治疗方法。对于大多数脑梗塞患者,一旦发生一次脑梗塞后,在没有禁忌的情况下,建议尽早服用抗栓药物。脑血管病专家的共识是:如果没有禁忌症,尽量要终身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常用抗栓药物简介
如何服用抗栓药物 抗栓药物一般建议选用一种长期服用,如两种抗血小板药同时使用或长期合用,会增加出血风险,所以服用时应注意:
推荐剂量:阿司匹林推荐剂量为50~100mg/日;氯吡格雷推荐剂量为75mg/日,就餐结束前与食物同服,可减少对胃的刺激程度。 服用时间:因为夜间多处于静止状态,脑血管血液流动较慢,容易发生脑梗塞,因此建议晚餐后半小时内服用抗栓药物。 脑血管病患者应坚持服用抗高血压药物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公认的高危因素,控制高血压可以大大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概率。绝大多数的高血压病人都必须终身服药,正确的治疗方法是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细水长流。 服用抗高血压药的原则 脑血管病患者服用抗高血压药应从低剂量开始,如血压未能达到标准,应根据耐受情况增加该药的剂量。如第一种药无效,应选用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法,通常是加用小剂量的第二种降压药,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最好选用一天服用一次具有24小时平稳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如果应用了3种以上的降压药物后,血压仍不能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可能有如下原因:①饮食高盐,食量过饱,吸烟或服用某些药物;②抗高血压药物选择不合理;③有一些引起高血压的疾病尚未诊断出来;④肾脏损害影响高血压治疗。找出原因,对症采取措施,血压就自然会降下来了。 服用抗高血压药的注意事项
专家们在进行长期观察与研究后表明,当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才最低。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得更低一些,血压<130>130> 脑血管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血脂药 高脂血症是一种慢性的代谢异常,其最大危害在于增加了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风险。多数血脂升高明显的病人需要靠药物控制,而无法根治。如果停药,多数病人的胆固醇水平在1~2周后,又回升到治疗前水平。长期服用降脂药不仅仅是降低血脂,更重要的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因此降胆固醇治疗的目的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他汀类药物只有长期服用,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特别指出,下列这些病人应该格外重视坚持服药,使血脂达标:已有冠心病、脑中风的病人;装了心脏支架或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病人;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病人。 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和蚓激酶不能替代抗栓药物 有些脑血管病患者因为害怕抗栓药物的不良反应,长期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成药以及蚓激酶,希望能替代抗栓药物,起到预防卒中的目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和蚓激酶等只能起到一定改善供血、降低纤溶蛋白原的作用,均无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也不会改善血压、血脂、血糖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因此,它并不能替代抗栓药物起到预防卒中的目的。相反,这些中成药和蚓激酶长期和抗栓药物同时服用,还增加了出血的风险。因此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服用抗栓药物,不要乱用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和蚓激酶,更不能用来替代抗栓药物。 来源:《健康指南》2015年第2期[家庭用药]第48页,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
|
来自: doctor196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