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实施中,人们愈加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而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发展过程。我们认为,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要过好以下“五关”。 “教材”关 年轻教师钻研教材时应从三个不同方面入手。 1、要从编者的角度钻研教材 教材是编者根据教学的总体目标、学习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心理等特点精心编写的。只有站在编者的意图,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教师钻研教材应注意以下几点。 a、浏览初析,整体把握全册教材。开学初,教师应认真通读所教学科的全册教材,了解全册教材的内容。明确这些内容在小学数学知识结构网络中处于什么地位,各章节之间有什么联系,在全册教材中应渗透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发展学生的什么目标?等等。这样把握全册教材,成竹于胸。 b、细读剖析,整体把握每章教材。每单元教学之前,要对本单元的内容仔细阅读,认真分析各小节有哪些知识点,并寻找贯穿这一单元的主线,并以该主线通览全章,从而把握各节内容的内在联系,形成教学内容的整体认识。 c、深究精析,把握每节课教材。在钻研一节课的内容时,应认真分析本节在本单元中所处的地位怎样?怎样把德育点、知识点、智力点和能力点融于这节课教学内容之中?明确本节课的培养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从编者的角度去钻研教材,能居高临下地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对每节课教材内容深究精析应做到:第一要明确教材编排意图;第二要认真分析概括性的结论;第三要用好习题。只有这样地吃透教材、用好教材,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要从学生的角度钻研教材 教师在初步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理解教材,像学生一样地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其次,要像学生一样提问,设想自己就是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本节课新旧知识间的桥梁是什么?这节课内容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自己能完全学会什么?这样,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教材。同时,也能使教学设计贴近学生,即可从学生生活实际、感兴趣的故事、游戏等来创设学习情境,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呈现新知,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使课堂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3、要从教者的角度钻研教材 课堂教学要突出编者的意图,适应学生的现状,最终还是要站在教者的角度来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方案。编者的意图实际上就是教学目标,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事实表明,编者要求学生了解与学生愿意了解的往往不尽统一。因此,必须围绕编者的意图考虑学生特点,对学生的兴趣点、疑难点和希望点,做认真剖析和合理取舍,并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如何体现编者的意图、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良好效果,是教师教学艺术高低的体现。因此,教者须按编者的意图来确定教学目标,使编者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程序的设计和教学效果的检测上,得到全面而充分的体现。同时,教师还应当“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说,在不脱离教材基本内容的前提下,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地处理教材,要讲究变化,力求使教学内容与教材形成一种不即不离、若即若离的状态,使学生听起来有新鲜感。可适当改换例题,删除重复或已知的内容,补充必要的新知识,适当增加开改性与实践性的内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等。因此,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教材活起来、课堂气氛活起来、学生的学习激情高涨起来,学生也才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接受教材内容。 “备课”关 备课时,只需备环节的安排、活动的组织等大体轮廓,而不要对课堂教学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留下足够空间,这样才能有效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1、悉心安排环节。环节安排应当简洁一些,这既有利于教师操作调控课堂,也有利于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若环节太多,会使学生产生压力与焦虑感;教学时经常变换,也会使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难以跟上。这样,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也容易陷入满堂灌、注入式的泥潭。具体来说,教学设计在内容上不要过于详尽,形式上不要过于琐碎,结构上不要过于封闭和程序化,以便能够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立新策略,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态化。 2、灵活设计流程。流程设计不宜过于僵化,要能够灵活调整,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留给师生足够活动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突出学生主体意识。而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流程。教学流程可以随时灵活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有效地激活课堂。 3、精心设计练习。 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首先,课堂练习设计要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其次,课堂练习设计形式要多样、内容要注意针对性、层次性与拓展性,但不要面面俱到。再次,课堂练习设计要联系日常生活,并要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关 课堂是年轻教师成长的“主战场”,是对外展示自己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精湛的教学艺术的好场所。因此,年轻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把每一节常态课都视作研讨课来磨练。 如何提升自己的课堂水平呢? 首先,必须向名师们学习。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案预设计的独到之处,学习他们在教学过程所展示出的教学理念与精湛的教学智慧、教学艺术,即教学环节的设置、过渡语言的考虑、课堂教学的调控、课堂练习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引导等。当然,外出听名师课的机会毕竟很少,但我们可以通过光盘、网络视频等进行观看学习。 其次,必须多多磨炼。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其成长的途径也是一样的,必须不断地进行“磨课”锻炼,才能逐渐地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和能力。只有坚持才能成长,只有坚持才能成功。 再次,必须抓住展示机会。汇报课、研讨课、展示课等教学研讨活动是促进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在四十分钟时间里展示自己教学预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这样的机会毕竟是少数的,年轻教师要积极争取。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开市级以上的汇报课与研讨课,有机会还应该大胆参与年轻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等,成功了,教学能力与业务水平就能得到领导与同行们的充分认可,将很大程度上树立年轻教师的自信心。因此,课堂教学是最能磨砺年轻教师的,也是轻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应该从平时教学做起,上好平时教学的每节课。 “科研”关 有些教师教了一辈子书还是“教书匠”,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教师不参与教研活动,不进行自主探究、自我反思、分析总结等,只凭着已有经验进行教学,所谓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实践的层面上。这样,业务水平谈何提高?教育科研是对教学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加以理性的分析,从而寻找解决的办法与途径。教研更是年轻教师发现并解决自己教学实践问题的重要方法,是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从“教书匠”到“教育家”转变的必要条件。 那么,年轻教师该如何参与到科研中来呢? 首先,必须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理论能有效地引领自己的教学实践,年轻教师必须甘坐冷板凳,利用一切时间,充实自己的头脑,做到厚积而薄发。 其次,必须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去寻找平时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通过不断地分析、探讨、实践,帮助解决平时教学中困惑与问题,有利于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 再次,必须积极撰写教学总结与论文。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年轻教师应该及时进行总结,并积极撰写成文,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总结出来并推荐给别人,从而引发自己新一轮的思考与实践。 “反思”关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通过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来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能力。因此,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注重反思与总结,是中外教育大师走的一条可行之路。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从写教学日记开始,成为著名教育家的。美国学者波斯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年轻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要实现年轻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就必须大力倡导他们的反思实践,使每一位年轻教师拥有这种思想、意识、能力、习惯,最终实现年轻教师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成长。由于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次课堂教学,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之后需要我们不断的反思、实践、创新。同时,教学反思还能够促进我们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并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平时教学,正确分析和认识各种各样的教学现象,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跨越观念与行为之间的鸿沟,使理论与实践相互支撑。通过反思,年轻教师不断超越经验,创造性的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促进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促进自身不断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