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文人的逍遥生活 踏青赋诗那些事

 山爷wzs0718 2016-03-30

古代文人的逍遥生活 踏青赋诗那些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踏青,对现代的人来说,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事了,不管男女老幼,只要有闲,就可以尽情享受走出户外、踏青游玩所带来的舒适惬意生活。

但在古代,由于生计所迫,踏青,对平民百姓来说,可是一件奢侈的事。在古代,踏青似乎成了文人雅士的一项专利。他们在春天的浩荡天地间,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留下了星汉灿烂的诗词歌赋。

古代文人的逍遥生活 踏青赋诗那些事

李白可谓是一位豪放逍遥的诗人,差不多大半生都在江湖游走飘摇。据统计,李白一生到过206个州县,登过80多座山,游览过60多条江河川溪和20多个湖潭。在他的是诗文中,与外出踏青旅游有关的就占到总诗文的三分之二还多。说他是中国古代第一旅游家,一点不为过。李白游历的主要工具就是一匹忠厚的马,他去拜望友人,由于路途遥远,竟能把一匹马骑瘦,可见两人情谊之深厚。

李白踏青,在烟花春色里纵情,灵感迸发,留下了大量诗篇。李白的踏青诗,不仅仅是挥就大地春色,更浸透了他对友人的情感与思念。春日里,他在安徽与友人汪伦告别,汪伦带领一群村民在岸边踏歌起舞前来送行,李白挥笔写下了千古绝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个在唐朝响彻云霄的大诗人,与一个在桃花潭边“锄禾日当午”的普通村民,仅仅是喝了几顿春日酒,就结下了深厚情谊,古人之重情重意,令物质日益丰富的今人汗颜。

古代文人在春日踏青游玩,酒是不离身的,亦即曲水流觞。他们在春日里踏青聚会,一群文人围坐在河渠两旁,在河的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把酒喝下。喝得微醺的文人,拈须作诗,诗情在云天里飘荡,自由一番诗情画意,绝然没有今人喝酒的粗鲁强悍。

历史上,文人们最出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是在某个上巳节修禊活动期间,王羲之与其友在会稽举行兰亭之会,那天是农历三月三,王羲之和一群性情相投的文人雅士们在水边喝酒饭饱之后,借着酒兴,一挥而就,写下了千古名帖《兰亭集序》。

宋朝文豪苏东坡也是一位酷爱踏青郊游的性情男,他一辈子的好时光大都是在旅途中度过的。他在900多年前的某个春天写下的《蝶恋花》词:“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直到如今,都是人们传诵的经典。其中“天涯何处无芳草”被后来许多失恋的男女当作自我安慰的心灵鸡汤,其实,那是苏文豪对春天大好时光的描写。

古代文人踏青,可没有今天这么方便,要方便面有方便面,要快餐食品有快餐食品,当然,就更没有现今的农家乐了。他们外出踏青,都要叫上城里卖馄饨小吃的古代厨子挑上担子一路同行,这也是普通百姓游玩不起的一个原因,这样的踏青麻烦是麻烦了些,但同时也多了一份浪漫。在唐宋一些诗词中,就可依稀看到那些担着吃食的货郎影影绰绰的身影。

当然,最著名的驴友还要数晋朝的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了,他不但游历了几乎所有的名山大川,而且还发明了旅游鞋。据《南史·谢灵运传》记载,此人有一套郊游的专业“行头”,头戴曲柄笠,脚蹬木屐,可谓当时的“骨灰级驴友”。他的“木屐”被当时的人称为“谢公屐”,前后都有齿钉,可算得上是中国最早的登山专用旅游鞋。

时值仲春,正是踏青郊游好时节,盘点古代文人踏青的那些事,可以让我们在万物蓬勃的春天仰望苍穹,脚踏大地,让我们沉浸在醇厚的春色酒香中,深深陶醉,好自欢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