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拉股市楼市造通胀,用通胀刺激经济不行!

 自在云之南 2016-03-30

    昨天在网上终于看到有一篇记录博螯会议上有前证监会最高层领导谈“政府揽下牛市功劳 就要承担熊市责任”的文章,甚感欣慰!——高层还是有明白人的!

    股市再次异动,楼市也蠢蠢欲动,刚摆出一副凶悍的架式,又“连夜调控”了——分明又是一个新的“熔断机制”式经济调控措施,政策的左右摇摆连续不断,对经济绝非福音。

    从去年到今年,模糊的各种政策中始终有一个思路在周围影响决策者,那就是试图拉股市楼市制造通胀,再用通胀刺激经济。这条路似乎充满诱惑,以至于出现了股灾都不能阻止其实施的冲动,甚至有所谓“著名经济学家”好象理直气壮地说“(制造)国家牛市怎么了?”

    这种说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按照股市的规律,市场有涨有落,都是自然的过程,是由市场自由交易的主体自发行为的结果,你可以说“后果自负”,但是如果你制造了“国家牛市”之后,一定会有放方向的“国家熊市”紧跟在后面——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既然你“国家队”制造了“国家牛市”,就有了对因此产生的“国家熊市”的连带责任,股市投资者因此赔钱找你怎么办?因此这种股灾是由于你的“国家牛市”带来的!这时如果你还继续说“后果自负”,可就不那么理直气壮了!这就是去年股灾的真实背景。

    制造“国家牛市”者唯一可以庆幸的是,由于国人素质低下,绝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你们的麻烦还很少,否则就棘手了。

    以上是说强行拉高股价的问题,其实强行拉高楼市的道理和结果也一样,毕竟是给市场参与者制造麻烦而不是福音,也会给主导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强行拉高股市楼市,是否能刺激出通货膨胀,然后用通胀刺激经济呢?理论上这是一种可能的结果——毕竟那么多经济学家不是完全的盛食物的器皿。

    但有三点:

    一是改革开放已经30年以上,民众的耐受通胀能力已经今非昔比,主管者调控的能力也今非昔比,象88、89年那样的严重通货膨胀,至少在人们完全忘记历史教训之前不会出现,因此只会是有限度的低度通货膨胀——当然这仍然是在玩儿火,但问题在于这“有限度的低度通货膨胀”对人们的刺激作用却也不大!上面说过:人们对经济的拨动已经有一定耐受能力,而“有限度的低度通货膨胀”已经是没有多大刺激的游戏了,又怎么去刺激人们对于通胀的担心而去把储蓄变成投资或商品?总不至于疯狂到要用高通货膨胀加大刺激力度?那可就真是彻底的玩儿火了。

    二是用通货膨胀带经济增长其实是无效劳动,简单的说,假设现在商品平均价格指数1000,平均工资2000,工资是价格的2倍,刺激通货膨胀之后,商品平均价格指数2000,平均工资4000,工资仍然是价格的2倍,根本就没有实质性的增长,只是名义上的数字变大了,这有什么意义?况且这只是所谓的“平均工资”,众所周知中国国家统计部门的“平均工资”从来是高于多数人真实的工资水平的,以至于每一次公布所谓“平均工资”都有相当多的人说自己“拉后腿”了!因此很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平均工资不是4000,而是3000!结果制造通货膨胀刺激增长之后,工资变成了价格的1.5倍,而不是2倍!实际生活水平反而下降了!这已经不是无效劳动的问题,而是负增长!这当然不是民众所需要的增长,对于经济管理者也并非好事。

    还有第三点更重要:中国经济迫在眉睫的根本问题是增长还是转型?这是最重要的!在过去的岁月中,分别在1997年、2008年实施过用通货膨胀带经济增长的措施,结果只是帐面的粉饰,却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历史的经验教训不能忘!目前的产能过深实际上比过去有增无减,这时再只考虑所谓的增长速度,是否过于狭隘、过于短视了?除去再次制造一堆过剩的产能之外,还能剩下什么?

    目前,经济转型其实也是最高经济管理者的话题,并不新鲜,可是却没有几个人去提醒:转型是不能太顾及速度的!一场战争有两个以上目的是兵家大忌,经济也一样。如果还是关心速度重于关心转型,最终必然要回到印钞、制造通胀刺激经济,造成表面上的GDP速度回升——临时的短视行为,实际上的产能继续严重过剩的老路上去!而这条路是不可能永远走下去的!这条路的最终结果必然是崩溃!也可以叫“硬着陆”,也许,现在就是命运给中国的最后转型时机!谁也不知道今后还有没有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