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使用好技术的“铅笔卷刀”帮助学生“削尖”支持个性化学习的“数字化媒体技术素养”,从而改进他们现行的教学模式。教育信息技术在直面传统课堂模式的时候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转型,因为目前在推动个性化学习时,我们主要面临以下三大挑战。
挑战1:尽管学生面临着不同的学习需求和挑战, 但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却一直僵化保守。
挑战2:我们在经常手握教学作息时间表与允许学生学习的多样化之间进行犹豫的对比。
挑战3:学生的学习数据由于获得太迟,往往导致来不及应用,从而变得没有什么使用价值,犹如雕刻在荒野墓志铭上的文字信息一般无人问津。
教师与学生对待媒体、技术和流行文化的态度就能看出他们是在如何塑造自己的教和学。教师培训机构可以通过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途径激发教师主动“削尖” 他们自己的媒体素养,为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服务。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8种媒体素养(Doug Belshaw, 2013),该系列媒体素养如化学元素周期表一般排列如下图所示。
文化的(Cultural):要关注数字化时代所处社会情境性的文化素养。 创新的(Creative):采用创新的技术需要教师冒一定的风险,因为要教一门指令性的课程、常规的教学安排和面对一个严格的目标设定制度,创新似乎不太有帮助。 建构的(Constructive):不应该成为技术和信息被动的消费者,我们应该努力反思和寻找合适的方法来运用数字化工具。 交流的(Communicative):沟通交流方法需要数字化工具和强有力的结构性变革。作为能力素养之一就是要掌握结构从而有效进行沟通交流发挥建设性作用。 自信的(Confident):为了熟练应用技术,使用新工具时必须要有勇气和信心挑战未知的事物,包括冒险、犯错、展示信心。使用新技术需要教师能有意愿甘冒创作方面的风险,应对指令性课程、常规实践以及严格的目标制度设定。 认知的(Cognitive):使用设备媒体做项目学习时,不能紧盯着过程性的方法,而应该也要关注我们的思考方法。 批判的(Critical):数字化素养涉及对超空间和超文本的的理解,理解批判性不完全是对阅读和口头表达。要能批判性评价我们使用的技术。 公民的(Civic):许多学校在拥抱技术,以改善我们与世界各地人们彼此之间的生活。
本文节选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年第4期《美国中小学教师媒体素养的提升与课堂个性化教学改革》一文。转载请保留以下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