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游上海,喜欢老房子,随走随拍,用镜头记录下这些或典雅、或雄壮、或瑰丽、或沧桑的古老建筑。回来整理了一下,发现这里的每一座房子、每一幢建筑都充满了历史和故事。 孙中山故居,香山路7号。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1918年入住于此。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续居住到1937年。现故居内的陈设绝大多数是原物并原样布置。1961年故居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公馆,即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思南路73号。是一幢一底三层的西式花园楼房,建于上世纪20年代,1946-1947年国共谈判期间,周恩来、董必武等曾多次在这里会见各界人士并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1959年被列为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修复建立纪念馆。
卢汉故居,思南路44号。卢汉(1895-1974年),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40年代寓居于此,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义,和平解放云南,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卢汉历任云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二、三届常委、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常委。1974年5月13日因患肺癌,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旧上海法租界警务处暨中央捕房,上海建国中路22号。1918年竣工,同年警务处与芦家湾捕房迁此,底楼为当时法租界最大的拘留所。1943年起先后为汪伪上海特别市警察局卢家湾分局、上海市警察局卢家湾分局。1949年5月后为上海市公安局卢湾分局。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马当路302-304号,建于1925年。朝鲜三一运动以后,韩国临时政府几经迁移于1926年入驻这里,当时金九任国务领(相当于总统)。1932年,由于韩国临时政府成员遭到日本军警的逮捕,被迫撤离上海。但它是韩国临时政府在上海办公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旧址”。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于1933年4月13正式对外开放,曾接待过3位韩国总统,3位国会议长。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韩国民族独立运动的圣殿”。 联合教堂(也叫新天安堂),南苏州路107号。原为中华基督教会下教堂,1866年由英美侨民建造,英国建筑师道达尔设计,供英国侨民做礼拜使用。联合教堂为近代仿哥特式砖木结构的教堂,中部设计有一座高达33米的钟塔。历史上,它曾是苏州河南岸的制高点。在钟塔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礼拜堂,因此教堂的总体平面呈双十字结构,可容纳五六百人祈祷。 有资料调查显示,联合教堂曾是外滩地区唯一没有被改建或重建的历史建筑,可惜后来遭到了破坏,早已面目全非:钟楼只剩下残缺的底部,西侧的礼拜堂早被拆毁,东侧的礼拜堂也在2007年的火灾中烧毁,只剩下四面的墙壁,和烧黑的屋架。现在的教堂是按原貌重新恢复重建的。
原英国驻沪总领事馆(1号楼),占地最初有126亩,后来只用了58亩,是外滩唯一拥有大片花园绿地的建筑。为目前外滩一线现存最早的建筑。它是上海近代历史的一个见证,是上海租界乃至上海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起点。 原划船俱乐部会所,南苏州路76号。建于1905年,由玛礼逊洋行设计,建筑风格折中。顶部为维多利亚风格,局部带巴洛克装饰。原建筑由会所(中部)和游泳池(西翼)、船库(东翼)等三部分组成,现保留的为部位会所建筑和原西翼游泳池的门楼。原东翼船库建筑因建设吴淞路闸桥需要于1989年拆除。
兰心大楼,圆明园路185号。原为上海兰心戏院,是近代外国人在华设立较早的戏院之一,建造在上海最早的剧场——兰心戏院旧址上。1927年竣工,当时国民政府外交部驻沪办事处就设在此处。大楼坐西朝东,七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协进大楼,圆明园路169号。建于1923年,高6层,立面为折衷主义风格。主入口大厅楼梯间有时代特征,楼梯为铸铁制造,木门玻璃。协进大楼曾是中国基督教和中国民众本身统一的象征,民国时期长期作为基督教协进会大楼使用。 哈密大楼,圆明园路149号。建于1927年。由新马海洋行设计,具有新古典折衷主义外立面,整幢为八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立面装饰细致丰富,立面风格为折衷主义三段式立面,整体比例适当,入口大门和阳台处理细节精到。该栋建筑曾进驻中央通讯社上海分社、文汇报馆、沙咪洋行、瑞和洋行等单位。
圆明园公寓,圆明园路115号。建于1904年前后,由近代上海知名建筑师事务所爱尔德洋行设计。主体为四层砖木混合结构,局部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是上海最早的英式公寓。清水砖墙、砖雕、使用白色的粉刷和砖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室内装饰豪华。在建筑沿街的两个角部,建筑师作了切角处理,而在底层则做了一个半圆的浅门廊,用两根爱奥尼克短柱支撑,自然地为二层退出一个别致的阳台;门廊上有十分精美的砖雕装饰。像当时的许多洋行一样,在建筑的中部有一部很宽的,精美的直跑大楼梯,楼梯的雕刻十分仔细,虽然已经百年沧桑而仍可见其美,而在建筑的后部则有一部较小的楼梯。建筑的层高也比一般的洋行要高。圆明园公寓曾经进驻的机构包括谦信洋行(1882)、汉成洋行(1935-1948)、亚洲花边厂(1948)等。
上海早晨1846外滩店,虹口区黄浦路1号。是远东第一大饭店“理查饭店”又名“上海浦江饭店”,是一家老文化博物馆餐厅,主要是上海本帮菜和老式上海西餐的口味。整个餐厅美轮美奂,聚集了巴洛克、维多利亚等多种欧洲建筑风格元素。沉稳的仿大理石水泥柱华丽大气,包房内壁画以19世纪绘画而复原。几十盏价值四五万元一盏的水晶吊灯,无不重现出当年的奢华盛景。 上海总会大楼(曾为东方饭店),中山东一路2号。上海总会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建于1864年。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处理,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建筑设计师是H.TARRANT。室内装潢由马海洋行的日本建筑师设下田菊太郎设计,装饰华丽,以长达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柜台著称。有利大楼,中山东一路3号。原名联合大楼,为美国有利银行所有,故称有利银行大楼。大楼于1916年建成,是上海第一幢采用钢框架结构的大楼,钢框是向德国著名的克虏伯工厂定制。楼高7层整体仿效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整幢建筑是以门为中心的轴对称图形。窗框多采用巴洛克艺术富有旋转变化的图案,大门有爱奥尼克立柱装饰,高大的落地窗既有利于采光,又增添楼宇气势。现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
大北电报公司大楼,中山东路7号。建成于1908年,原是旗昌洋行的产业,轮船招商局将它买下后,即归属下的大北电报公司使用。该楼的设计者为英资通和洋行,是一幢典型的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大楼,横、竖三段式手法处理十分明显。顶部两端各设计了带有洛可可艺术风格的黑色穹窿房顶,与白色的墙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20世纪90年代,通过房屋置换,泰国盘谷银行获得大楼使用权。泰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也设在三楼内办公。
汇丰银行大楼,又名市府大楼,中山东一路12号。属新希腊建筑,大楼由著名的英资建筑设计机构公和洋行设计,德罗·可尔洋行承建,1923年建成,原系英商汇丰银行上海分行。英国当时将这座建筑自诩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的最讲究的建筑。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档案馆曾进驻于此,现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上海第一食品商店,前身为“新新公司”,南京东路720号。“1926年,新新公司在此开业,与“先施”、“永安”、“大新”四足鼎立,被誉为上海南京路上四大公司。 上海时装商店,南京东路690号。原先施公司,建于1917年(后被轰炸修缮),是南京路上第一个由中国人筹建的大型环球百货公司。 永安百货,南京东路635号。创办于1918年,1966年更名为国营东方红百货商店,随后再次更名为上海第十百货,于1988年定名华联商厦。2005年4月,该商厦重新起用旧称“永安百货”。
上海人民大舞台,九江路663号。人民大舞台1909年落成开业,是上海最早的京剧演出场所。京剧名角杨小楼、梅兰芳、王凤卿、王又宸、小子和、刘鸿声等先生曾在此登台献艺。1919年,由上海大亨黄金荣接办,易名荣记大舞台。1951年改为国营人民大舞台。2011年,重建后的人民大舞台正式开业。
|图文由小麦原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