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环境描写作用(意图)题
常见题型 1、环境本身: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4、主题方面:①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②丰富、深化主旨。 答题示例: (2013山东卷《活着》)21.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答案】①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 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④照应开头环使文章结构完整。 【解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衬托形象、推动情节、升华主旨等,本文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可从以上几个角度和结构角度进行思考。
环境描写技巧(手法)题 环境描写的常见技巧主要有:
1、 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 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对比,色彩搭配,渲染、衬托、烘托; 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 ④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等等。 2、从写景角度看,有: 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角度); 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仰视、俯视、平视; ③写景顺序——分层写景(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由高及低,由低及高;由内及外,由外及内等等)。
答题示例:【2010年安徽卷】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茎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 【解析】特点要答出手法特点及景物特点。 参考答案:(1)特点:采用白描(手法特点)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景物特点)的景象。(2)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了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第二部分 一、情节概括题 (一)提问形式: 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或梳理小说的脉络。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4、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二)思路点拨: 1、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 3、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 (三)答题格式: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四) 典例回顾
二、情节作用题 (一)提问形式: 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 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 3、小说写某某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二)思路点拨 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考虑: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2、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考虑: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线索,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 3、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 4、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考虑: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三)答题格式:作用点+体现点。
(四)答题示例: 2011年高考安徽卷小说阅读《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第14题: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参考答案:(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来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三、情节安排(艺术)题 提问形式: 1)、小说关于某某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作简要分析。 2)、小说在情节构思上的艺术特色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分析。 3)、本文情节“构思精巧,扣人心弦”,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4)、请简要赏析某某情节。 答题思路: (一)线索的安排 1、结构全文的线索:人物、事物、事件、情感、时间、空间。 2、分析线索的特点:单线结构、双线结构。 A、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双线必须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 B、寻找途径:抓小说标题、抓小说中的中心词。 (二)情节安排的技巧(见《学海导航》P210) (三)情节结构安排(情节运行方式) 1、情节运行方式: (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设置悬念
(4)铺垫照应 (6)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说明情节发生突转,“情理之中”说明前文有伏笔、铺垫、照应。 答题格式:艺术点+体现点。
答题示例:【《爷爷的宝藏》[美]劳拉·乌朗】小说通过哪些方式运行情节?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设置悬念。“藏宝图”的发现引起布丽姬特的极大兴奋,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②摇摆。小说的情节框架其实简单,但寻找宝藏的过程却跌宕起伏,极尽摇摆之能事,让“宝藏”不那么容易找到。 ③伏笔与照应。“藏宝图”上的日期与下文依靠日期找到宝藏等情节形成照应。 ④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花一番波折找到的宝藏竟是几个铁做的士兵,大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爷爷的形象。
四、情节探究题 提问形式: 1、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 3、有人说,文中故事情节的安排,不尽合理,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说说你的看法。 4、有人认为小说的××情节是多余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5、小说结尾(或其它部分)写了××,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从环境、情节、人物、主题、技巧等方面来切入,寻找突破点。具体来说,可以从环境描写、情节发展、人物形象、主题表达、读者感受、时代背景、艺术技巧与特色等方面入手。 答题格式:①表明观点,如,“我认为……”或“我赞同……”; ②阐述理由,如“理由:A、……;B、……;C、……”; 答题示例:2009年高考辽宁卷小说阅读《遗璞》第11(4)题: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参考答案:(观点一)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 ① ② ③从时代上说,这样的处理符合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有现实意义。 (观点二)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不合理的。 ① ②从叙事上看,炸掉遗璞修水渠的必要性并没有在小说中明确的饿交代出来,缺乏艺术上的逻辑性; ③从现实上讲,这种结局也不符合保护文物、合理开发的现代观念。
一、人物形象概括题 提问形式: 1、文中某某是一个怎样(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2、某某人物形象具有哪些(什么样的)特点或品质(精神、思想等)?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某某的形象。
思路引导 4、关注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答题格式:1。某某是一个个性特征(A、B、C……)+身份地位特征的形象。①分析个性特征A;②分析个性特征B;③分析个性特征C……。 2.概括出一个特点,就分析出一个特点,即:①个性特征A+分析;②个性特征B+分析;③个性特征C+分析……。
答题示例:2013新课标1《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演艺精湛:能说会道,善于捕捉观众心理,赋予无声的影子以独立的生命;②地位卑微:人前强颜欢笑,依靠表演取悦观众,却遭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③忍辱负重: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卖艺,却只能独自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 二、人物形象作用题 (一)提问形式:文中某某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二)思路点拨: 1、从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来看:对比、衬托,突出人物形象特点; 2、从与故事情节的关系来看:贯穿全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3、从与文章主题的关系来看:揭示、突出主题。 4、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三类:主人公、次要人物、线索人物。这三类人物形象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1)、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够揭示、突出、深化主题; 2)、次要人物能够对比、衬托、烘托主人公,突出主人公的特点,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也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者造成情节的陡转; 3)、线索人物是特殊的次要人物,有对比、衬托、烘托、线索、揭示主题的作用。 (三)答题格式: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 (结构上的作用主要指情节结构方面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主要指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的作用) (四)答题示例:2013湖南卷《未婚妻》“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答案】①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他的“玩笑”引起农民夫妇对“我”的身份的误会,从而推动情节发展; ②从人物关系的角度看,他是一个穿针引线式的人物,把“我”与农民夫妇、未婚妻联系起来。 【解析】本题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从人物本身的作用与推动情节的作用两个方面作答,既要用术语,又要引文本。
三、人物形象技巧题 (一)提问形式 1、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某某人物?请简要分析。 2、分析文章对某某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3、文章是如何塑造某某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二)知识储备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作用是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2、神态描写,作用是表现人物在不同境遇中的神情变化,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反映人物的心灵状态、性格特征及思想情感的波动和发展过程,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 3、心理描写,作用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 4、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作用是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 5、动作描写,作用是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 6、细节描写,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作用是刻画、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氛围,渲染时代气氛,深化主题; 7、其他术语:工笔、白描、正面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白描、工笔)、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对比、衬托、烘托)及修辞手法等。 (三)答题格式: ①指出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是什么; ②分析这种手法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③点出这种手法的作用、效果,即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四)答题示例: 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贝尔蒂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2013重庆卷) 1)对比。 (2)①贝尔蒂与霍夫曼之间的对比,即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与贝尔蒂的真诚、高尚相对比; ②贝尔蒂与迈尔之间的对比,即迈尔对待俘虏时的冲动与贝尔蒂的理性相对比,迈尔在死亡面前的恐惧与贝尔蒂的视死如归相对比; ③在霍夫曼狼一样的眼光下,人们的惊慌失措与贝尔蒂的镇定自若相对比。
四、人物形象探究题 1、考查重点:人物本身评价(性格成因、命运成因、行动成因或内涵、现实意义与启示)、人物形象作用(对环境、对人物、对情节、对主题)、人物形象地位(是否主要人物/主人公)、人物塑造意图等角度展开。 2、答题思路:从环境、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来切入 3、答题格式:①表明观点,如,“我认为……”或“我赞同……”; ②阐述理由,如“理由:A、……;B、……;C、……”; 4、几种探究题型举例: 1)、探究人物性格与情节发展的关系 2)、探究小说的主要人物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判断是否是主要人物(主人公): (1)是否运用大量的笔墨进行描写和刻画人物; (2)人物形象是否鲜明突出; (3)是否是贯穿全文始终的角色。 3)、探究小说中人物塑造的意图 从人物对人物、人物对情节、人物对主题的作用的角度来探究。 4.答题示例:(2009年全国卷Ⅲ《孕妇和牛》【铁凝】)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地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参考答案】(示例1)这样写让人感动。①突出了孕妇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虽然她不识字,但这不影响她对文化的尊重; ②揭示了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在将为人母时的责任感,在她看来,学会认识这几个字,将来就不担心孩子的提问了; ③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也表明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知识的不足。 (示例2)这样写有些做作。①触动她描画字的原因主要应该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不只是路边的一块废旧的石碑; ②孕妇自己不会写字,想临摹石碑上的字; ③作为未来的母亲,孕妇不识字,喜欢不喜欢字,其实都不影响她对孩子的责任与爱。
概括主题类 1、提问形式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3)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4)读完作品后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2、思路点拨 1)、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入手 2)、从小说的情节入手 3)、从小说描写的典型环境入手 4)、从小说的标题入手 5)、从揭示主旨的重要句子入手 3、答题格式: 通过塑造××人物……的形象(或描写、叙述了……),表达了(赞扬了、批判了、揭示了)…… 4、答题示例 探究主题类 主要包括意蕴类探究和启示感悟类探究 1、 探究思想意蕴要善于从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方面切割小角度,善于将文本中的人或事抽象化、符号化; 2、 探究情感意蕴要抓住文本中不同的人、事、物,再分别探究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态度; 3、 启示感悟类的探究题则多以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特点及其社会意义为依据。
答题示例(2013湖南卷) 综观全文,作品表现了“我”这个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①“我”从农民夫妇对“我”父母般的关爱中感到了温暖,同时产生了对自己身世和处境的伤感之情; ②看到农民夫妇一家的恩爱、和谐,“我”产生了羡慕之情; ③“未婚妻”的幸福,引发了“我”对亲情、爱情的期待和渴望。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品的意蕴。注意对象是“我”的思想感情,从“温暖”到“伤感”从“羡慕”再到“渴望”,注意“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分析。
一、 提问形式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二、思路点拨 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安排、语言技巧等角度切入。 三、答题模式: 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四.答题示例:(2013湖南卷) 作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人物对比的两个例子,并分别谈谈其艺术效果。(5分) 【答案】①老媪与农民夫妇形成对比,老媪的自私、冷漠更加凸显农民夫妇的善良、热情;(或老媪与其他旅客形成对比,相互映衬,表现出老媪的冷漠和其他旅客的热情。) ②“我”与未出场的“未婚妻”形成对比,“未婚妻”的幸福,突出了“我”的孤苦处境。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手法及其效果分析。注意“指——析——点”三步答题;两个例子要分别作出分析,点出效果。
一.提问形式 1、XX标题有什么含义。 2、XX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这篇小说的题目改成“XX”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4、小说题为“XX”,但写别的文字多,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安排的理由。 5、这篇小说以“XX”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题材选择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二.答题指导 (一).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 1、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3、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二)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 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3、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4、如果以问题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的作用。
三、答题示例 【答案】①“活着”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 ②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③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 ④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分析文章题目可从内容、结构、情感、主旨等角度进行。
对于小说的理解,在做题时一定要建立“情节——人物——环境——主旨”四级循环的答题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