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蒸汽管道伴热安装方式及铺设注意事项(2)

 汇聚0005 2016-03-31

典型蒸汽伴热的形式

蒸汽伴热定义

通过蒸汽和输油管线内介质的热交换及管线外绝热层的作用,以此来保证正常的输送工艺。

蒸汽伴热形式

夹套管伴热

内伴热

外伴热

c,外伴热形式

图6-1 蒸汽伴热形式示意图


6.12夹套管伴热的布置形式

夹套管伴热

又称外套管伴热,它是在输油管线外面套装蒸汽管,蒸汽管外再加上绝热。

工作原理

工作时,蒸汽从油管外和夹套管内通过,蒸汽直接加热油管,因而热效率较高。

不仅可以起到均匀保温作用,还可以使管线内的油温有所升高。

特点

生产效率较高

施工安装麻烦

钢材用量较多

不适用于较大直径的输油管线,尤其是油库的长距离输油管线

其管径多在 150m~ 300mm之间

图6-2 夹套管伴热形式示意图

6.13内伴热的布置形式

内伴热

又称内夹套伴热,它是在输油管线内部装一根小口径的蒸汽管,油管外面再加上绝热层。

特点

热效率高

材料较省

施工安装麻烦

漏汽不易发现

管线内积油难以清理

检修困难

产效率较高

图6-3 内伴热布置形式图

6.14外伴热的布置形式

外伴热

又称平行蒸汽伴随管伴热。它是在输油管线下面平行设置一根或两根蒸汽伴热管,然后再在输油管线和蒸汽伴热管线外面加上绝热层。

工作原理

工作时,由蒸汽伴热管将热量传至输油管线与蒸汽伴热管线间的热空气层,再由热空气层将热量传至输油管线内。

高熔点油脂吸收此热量来弥补向绝热层外空间的散热。

特点

热效率较内伴热和夹套管伴热稍低

施工安装检修方便

易于管线的清理

运行中不会发生油——汽窜通事故

安全可靠

图6-4 蒸汽外伴热形式示意图

6.15蒸汽伴热系统的设计形式

设计原则

输油管线伴热保温的蒸汽系统一定要单独供汽。

两个伴热保温系统也不应串联供汽。

各伴热管的冷凝液量应大致相同,在每个伴热保温系统中均应单独安装一只疏水器。

尽量使用虹吸式蒸汽分配和冷凝水回收伴热装置。

尽量采用密闭回水系统。

图6-5 蒸汽伴热设计形式示意图

6.16蒸汽伴热系统的安装形式实例

外伴热实例


图6-6 蒸汽伴热系统安装实例

6.2 蒸汽伴热站




6.21传统冷凝水收集器的缺点

缺点(以图6-7为例说明)

需22 只截止阀

10只 蒸汽疏水阀

所有连接法兰及螺栓

高额的焊接费用

需要较大的空间

难以做到整齐美观

疏水不畅


图6-7 传统冷凝水收集器

6.22虹吸式蒸汽分配器及冷凝水汇流器的特点

特点

紧凑模块设计,弹性使用。

附虹吸管,可避免回水压力不均引发的回水不畅现象。

可带2,4,6,8,10,12和14个截止阀,一体式安装。

可使用填料密封及波纹管密封。

可于现场更换功能部件,不需从管线上拆下。

提供保温夹套,减少热量损失。

图6-8 蒸汽分配/冷凝水汇流装置外观图

图6-9 蒸汽伴热站成品图


6.23蒸汽伴热站的应用形式

用于输油管路伴热系统

图6-10 蒸汽伴热站应用形式

图6-11 蒸汽伴热站实物

6.24整体式疏水站的特点

定义

代替传统的疏水阀组, 最大程度的减少连接点, 减少泄漏源。

可极大地减少安装及维护时间,是蒸汽管线疏水使用的最好选择。

整体式疏水站特性

典型安装长度:125MM

部件数量:1

连接焊点数:2

安装时间:最多45分钟

更换疏水阀时间:5分钟

整体重量:6KG

阀门泄漏:零泄漏

散热量:低

传统伴热站疏水阀组特性

典型安装长度:600MM

部件数量:20

连接焊点数:21

安装时间:最少240分钟

更换疏水阀时间:最少240分钟

整体重量:15KG

阀门泄漏:5个潜在的泄漏点

散热量:高

两种疏水站对比如图6-12所示

6.25传统疏水站的问题点

问题点

安装麻烦

阀门易泄漏

焊接点多(红点位置)

占地面积大

整体重量大


图6-12 传统疏水站问题点示意图

6.26整体式疏水站的应用

伴热线疏水

图6-13 整体式疏水站用于伴热线疏水

图6-14 整体式疏水站用于伴热站疏水


1.jpg (25.46 KB, 下载次数: 1)

1.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