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象学说(8)

 理智书香溢 2016-04-02

藏象学说之六腑(二)

  小肠

  小肠,是一个相当长的管道器管,位于腹中,其上口在幽门处与胃之下口相接,其下口在阑门处与大肠之上口相连。小肠与心有经脉互相络属,故与心相为表里。小肠的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主受盛和化物

  受盛,即接受、以器盛物的意思。化物,具有变化、消化、化生的意思。小肠的受盛功能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说明小肠是接受经胃初步消化之饮食的盛器;二是指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在小肠内必须有相当时间的停留,以利于进一步消化和吸收。

  小肠的化物功能,是将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进一步进行消化,最终将水谷化为精微。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泌别清浊

  泌,即分泌;别,即分别。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1.将经过小肠消化后的饮食,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个部分;2.将水谷精微吸收,把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3.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故又称“小肠主液”。

  张介宾在注解《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浊,水液由此而渗入前,糟粕由此而归于后,脾气化而上升,小肠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这就进一步指出: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还与尿液的量有关。如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正常,则二便正常;如小肠的泌别清浊异常,则大便变稀薄,而小便短少,也就是说,小肠内的水液量多寡与尿量有关。中医常用的“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治法,即是这个原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由此可见,小肠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的功能,在水谷化为精微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实际上这也是脾胃升清降浊功能的具体延伸。因此,小肠的功能失调,既可引起浊气在上的腹胀、腹痛、呕吐、便秘等症,又可引起清气在下的便溏、泄泻等症。

  大肠

  大肠居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紧接小肠,其下端紧接肛门。大肠与肺有经脉相互络属,而为表里。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化糟粕。

  大肠接受经过小肠泌别清浊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经肛门而排出体外,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传导,即接上传下之意。“变化出焉”,即将糟粕化为粪便。大肠的传导变化作用,是胃的降浊功能的延伸,同时亦与肺的肃降有关。如唐宗海在《医经精义·脏腑之官》中论述大肠传导作用时说:“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

  此外,大肠的传导作用,亦与肾的气化功能有关,故有“肾主二便”之说。

  膀胱

  膀胱位于小腹中央,为贮尿的器官。膀胱和肾直接相通,二者又有经脉相互络属,故为表里,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尿和排尿。

  尿液为津液所化,在肾的气化作用下生成尿液,下输于膀胱。尿液在膀胱内潴留至一定程度时,即可及时自主地排出体外。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全赖于肾的气化功能。所谓膀胱气化,实际上隶属于肾的蒸腾气化。

  膀胱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是小便不利,尿有余沥,甚至尿闭;或是遗尿,甚则小便失禁。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所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膀胱的这 些病变,也多与肾的气化功能失常有关。

哮喘患者应关注排便

  通畅地排便是健康人极平常的生理行为,但对哮喘患者来说,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因为它常常预示着喘息症状即将缓解,或者病情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反过来,如果患者出现大便秘结,则往往预示着疾病将发作或加重。

  肺与大肠相表里

  哮喘与排便,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怎么会有联系呢?中医对此进行了诠释——“肺与大肠相表里”,通俗地说,就是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了互为脏腑的关系。大肠形成粪便,传至肛门排出体外,所以有“传导之官”的美名。大肠经(十四经脉之一)在肺部分出许多小分支(络脉),故其“传导”功能有赖于肺的宣发与肃降。

  如果肺气宣降不利,不仅会引发哮喘,而且会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使患者出现大便不通或不爽、腹胀、纳差等。反过来,由于大便不通、腑气不畅、浊气上逆,则又会加重肺气的雍塞,使哮喘难以缓解。

  现代医学发现,胃肠道内的气体主要由肠壁血液循环吸收,经肺部排出。如果肺部排泄气体功能因肺炎或支气管哮喘等疾病而发生障碍,胃肠道内气体的排泄就会受到影响,因而引起腹胀或大便不畅等肠道症状。这些研究证明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价值,也证实了古代医家的“通腑平喘”之说,即以通利大便来缓解哮喘的治法,确有独到之处。

  通腑清肠喘自平

  哮喘发作时伴有大便秘结或大便不畅的患者,以“通腑平喘”法治疗收效甚好。“通腑平喘”法常用中药包括:泻热攻下之生大黄、芒硝、虎杖、番泻叶等;润肠缓下之郁李仁、火麻仁、冬瓜仁、蜂蜜等;增液通便之玄参、生地黄、麦冬、玉竹等。另外,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中医辨证属于“热哮”(喘息气粗、痰黄白量多质黏稠、腹胀、舌质红、苔黄白厚腻等)的,运用“通腑平喘”法,常可收到药到病除之效。

  应用“通腑平喘”法治疗哮喘,不是大便次数越多越好,而以每天3~5次为宜,以稀软便、便后患者感觉舒服为度。如果出现水样便、便后感觉身体不适,则应减轻泻下药之力或停用泻下药。

  值得提醒的是,“通腑平喘”法只是治疗哮喘方法中的一种,它并不能替代其他治法。当辨证不属于“热哮”时,应使用其他相应治法;当哮喘发作严重时,还需配合西药平喘。

夜尿多每晚按小腹

  不少老人有夜尿增多的毛病。老人本来睡眠少,夜里上厕所次数太多,想睡个好觉就不容易了。长期睡不踏实会影响老人的情绪,使他们变得容易发怒、焦躁不安。

  夜尿增多属于中医学“癃闭”“淋证”的范畴,其基本病理变化为膀胱气化失调,病变位置主要在膀胱与肾,初多为实,久则为虚。中医认为,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全赖于肾的气化功能。老人大多数年老体虚、肾气不足,为夜尿增多的发病基础。肾精亏虚,导致膀胱统摄无权,气化不利,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从而出现夜尿症状。

  老人夜尿多,可于每天临睡之前按摩小腹(指肚脐以下耻骨以上的部位)。具体方法为:平躺在床上,两手叠拢,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放在小腹上,然后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100圈为1次,以小腹有温热感为最好。1日1次,连续7日为1疗程。夜尿增多为肾气虚衰所致,所以要顺时针按摩,即推拿手法中的补法,可补肾气,减少夜尿。

  需要提醒的是,按摩之前,先将尿液排空。

涩肠名方:桃花汤

  桃花汤出自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是温中涩肠的名方。本方煎煮成汤,其色淡红,鲜艳犹若桃花,故称桃花汤。

  组成:赤石脂500克,一半全用,一半筛末(30克);干姜9克 ;粳米30克。

  功效:温中涩肠。

  适应证:久痢不愈,便脓血,色黯不鲜,腹痛喜温喜按等。

  用法:上三味,以水700毫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150毫升,纳赤石脂末(过筛)5克,日三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