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与材料,色彩基础理论,水彩技法介绍和风景写生。老编看后感到对老年朋友学水彩,很有帮助,因而在此转发,希望大家喜欢。 请点击上面兰色微信名,免费加关注。阅读全文。 第一章 工具与材料 一、颜料 商店出售的颜料很多,常备的有下列种类 柠檬黄、藤黄、中黄、土黄、深黄、桔黄 桔红、朱红、大红、曙红、西洋红、深红、玫瑰红、紫红、土红 天蓝、湖蓝、钴蓝、酞青蓝、普蓝、群青、青莲、紫罗兰 粉绿、草绿、浅绿、中绿、橄榄绿、土绿、树绿、翠绿、深绿、墨绿 赭石、熟褐、凡戴宗、生褐、褐色、培恩灰、象牙黑、白色 水彩颜色的透明性能不一, 以柠檬黄、普蓝、玫瑰红、群青、紫红、酞青蓝为最透明; 大红、西洋红、深红、青莲、翠绿、深蓝次之; 相对而言,湖蓝、钴蓝、天蓝、草绿、浅绿、中绿、橄榄绿、朱红、桔红、中黄、土黄、土红、赭石、熟褐、黑为不透明色。 水彩颜色的透明度是相对的,不透明的颜色加水多了,也会成为透明的颜色。水彩颜料中的群青、钴蓝、黑、熟褐等还具有沉淀性能。在调色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不同程度与形状的沉淀颗粒,水彩画家常常用这一特性在画面上想方设法形成各种色水分离的沉淀现象,成为种种斑点千姿万态的肌理。 二、水彩纸 细纹保定水彩纸,纸质洁白,上色效果好,有适度抗水性能和吸水能力。用这种纸画出来的画具有轻松、明快、柔润的效果。温州粗纹水彩纸,画出来的作品具有厚重、深沉的效果,且宜作多次重叠。莱顿水彩纸容易做出肌理效果、沉淀效果尤其好。巴比松水彩纸具有滋润、明快的特点,各种进口水彩纸性能各有不同,要去实践才知道它们的特性。水彩画对纸的要求较高,不宜太薄,至少要150克。 三、水彩笔 一般选用专用的水彩画笔,也可用水粉画笔或中国画笔,尖头、平头,大中小号都要有,再配两支底纹笔,水彩笔要求能包含水分,富有弹性。 四、其它工具 调色盒:颜料在调色盒内的位置,应按色彩冷暖和明度分类,注意盛好颜料的调色盒不能倒置或斜放,以免色彩相互混浊。作画完毕应及时清洗盒盖、画笔,关紧盒盖,以免颜色变干,可喷水保湿。 画板、画夹、画箱或画袋:室内写生用画板,室外写生用画夹或画箱。大小以四开纸为宜。 画凳:要求坚固宜携带,为写生创造较好的条件。 水壶:折叠小水桶很好,饮料瓶也不错。 其它如铅笔、小刀、胶带纸、橡皮、海绵也得配备。 第二章 色彩基础理论 一,光与色 现代光学研究告诉我们,色彩是物质吸收与反射不同光色所造成的结果。人们凭借光才能看见物体的形状、色彩。物体接受到光源射来的光线,依据它本身的性质,不同程度地把光线反射、吸收或让其透过。反射或透过的光,进入视觉器官由于光的组成和性质不同,传入大脑便感知不同的颜色。我们见到的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构成的,它们中的任何两种色光混合,都可以产生另一种色光。七色光混合呈白色光。无光就无色彩可言。在无光照的夜晚或在暗室里,任何色彩都归于一片漆黑。 不同的物质对光照的反应不同,其呈色状态也不一样。比如白光之所以呈白色,就是它反射了所有光线;黑色是吸收了所有光线;红色是吸收了其它光线,唯独反射了红光所致。其它色彩也是同一道理。当有色光照射时,比如红光,白色因受红光照射呈浅红,黑色还是黑色,红色更加鲜艳;换成绿光照射,白色呈现浅绿,黑色依然是黑色,红色呈现灰暗,因红色不具备反射绿光的能力。人眼所看到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是反射或吸收某些光色的结果。分析光色原理有助于我们提高对色彩的认识水平。 二,色彩的属性 色彩具有三个基本属性:色相、纯度、明度。 1,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称谓,用以区分各色彩之间的差异。自然中的色相太多太丰富了,无法逐一定名。所以一般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基本色相。在各色中插入一个或几个中间色,可以产生十几个以至几十个不同的色相。 1.1原色 原色是可以用来调配成其它颜色的基本色。 1.2间色 由两个原色混合的间色。亦称第二色。间色也只有三种,即橙、绿、紫。红 黄=橙。黄 蓝=绿,蓝 红=紫 1.3复色 两个间色或一种原色和其对应的间色(红和绿,黄与紫,蓝与橙)相混合得复色。亦称第三色。复色中必然包含了所有的原色成分,只是各原色间的比例不等,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红灰、黄灰、绿灰……等灰调色。 1.4补色 一原色和相对应的间色,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互称为补色。色光的补色是指两种色光混合得出白光的,这两色即互为补色,在颜料中,凡两色混合而成黑灰色的互为补色。颜料的三原色中任何一色与其余两原色混合成的间色在混合,都成黑灰色,他们便都互为补色。补色用色相环表示更清楚,在色相环中成180度的一对色均为互补色。 2,纯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鲜灰程度,又称彩度或饱和度。三原色红、黄、蓝与三间色橙、绿、紫纯度最高,它们之间任何两色相调纯度就会降低;同一色彩与白或黑相调,纯度也会降低。 3,明度 明度又称亮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或指色彩的深浅程度。自然中的色彩明度取决于光照的强弱,如在强光照射下的黑可能比暗处的白色显得更亮,又如红色会产生浅红、红、深红……到暗红,可以有很多明暗层次的变化。颜色中的明度以白色最亮,黑色最暗,这是色彩明度中的两极。其它颜色处于这两极之间,其深浅变化不一。 三,观察物体的色彩变化要考虑到如下三个方面: 1,固有色:是物体呈现的基本色相,如蓝色的布、白色的石膏、红色的苹果等。光滑的物体如瓷器、玻璃、电镀金属等,它们的固有色弱,受光源色和环境色影响显著。质地粗糙的物质和毛棉织物、树木、地面等,固有色强。另外固有色随着光照的强弱变化而变化,在柔和的光线下,固有色较强。 2,光源色:指发光体的颜色。不同的光源色对物体的色彩影响不同。比如在阳光、灯光和烛光下观看一个人的肤色,会看到不同的脸色,或黄,或灰,或红,因光源色而变化。 3,环境色:是指物体受周围物体色彩反射而引起的色彩变化。如一个白色石膏像的暗面受背景红衬布的影响,呈现发红的色彩;一个放在蓝布上的红苹果暗部会出现蓝紫色。光线愈强,影响愈大。
环境色主要作用于物体的暗部。光源色主要作用于物体的亮部。正确地判断光源色,观察环境色,区别它们对固有色的影响,是观察和理解色彩的正确方法。
训练正确的观察方法,简单说来,就是整体地去观察对象。具体训练,一是要迅速地看,抓住瞬间的色彩感受。所谓“第一印象”,即对所描绘景物总的色彩印象,此刻的感觉敏锐而且新鲜,当然不是没有色彩知识的凭感觉走,只有理解了才会有正确的感觉。二是同时看,不能孤立地看某一块颜色,应同时看到被描绘的对象,不必寻求细微变化抓住色彩的总倾向和物体之间的色彩大关系即可,起码应该同时看到两三块颜色,便于找准色彩关系。三是比较着看,这是整体观察的深入,常说的看天画地,看关系画关系通过不同物体色彩的相互比较,找出其共同点,也找出其不同点,这样才能找准色彩关系,也才能画出色彩变化。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色块之间的冷暖、纯度和明度关系,找准每块颜色在画面中应处的位置,及同其他物体色彩的正确关系。不应该孤立地去获取每一块颜色的肖似,这是不必要的,也往往是不能实现的,是徒劳的,是不正确的。通向色彩准确的途径,还是要不断地进行比较。 在比较时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即比色调、比明度、比冷暖、比色相。 3.1比色调 色调是一幅画的总面貌,调子乱了,全盘皆失,即使局部色彩画得还行,也无济于事.例如,晨光下的景物,受光面无不处在阳光色的暖调之中,暗面受天光影响,统一在冷调之中。如果这一暖一冷的调子关系不明确,早晨的特点就不能充分表现;如果亮面或暗面的调子不统一,整个调子就乱了;如果画面以受光面暖调为主,画面即呈现晨光柔和温暖的气氛;若受光占得少,以暗面冷调子为主,画面即呈现早晨清新的感觉。 生活中并不是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有着明显色调特征的。早晨与傍晚,光源色鲜明,景物比较统一,易于掌握其色调;中午在白色阳光照射下,色彩倾向微弱,景物固有色占优势,固有色便成为决定调子的主要因素了,就要观察一下固有色哪种色占优势,相互统一起来;如不统一,就会感到“花”或“乱”。一般来说,中午的阳光强,色性反而偏冷,景物都在顶部受光,如果以光源色来统一画面也可以。总之,在色彩倾向不明显的情况下,选景很重要,否则难于画出统一的色调。 3.2比明度 比明度就是比黑、白、灰的层次。这里指的黑、白、灰不是指纯粹的黑色、白色、灰色,而是指相当于黑、白、灰的色度。画面如果缺乏最深色或最淡色,往往显得软弱无力;但层次过多,没有概括,也会出现灰暗无力状态。画者强调什么,减弱什么,突出什么,降低什么,全然失去选择,结果是照搬照抄,自认为“忠实于对象”,得到的却是自然现象的拼凑,失去对象本质的真实感。自然现象是无法抄录的,即便描绘得仔仔细细,和客观实际比较,还是差距甚远。 画者根据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将客观对象的无数层次概括压缩到较少的几个层次,比如黑、白、灰三个主要层次,或黑、深灰、中灰、淡灰、白五个层次,就足够了。初学者把画面层次分得很多,其中有些层次是互相抵消的或摸棱两可的,含糊的,倒不如概括成少数几个层次,严格区别,做到色度正确,画面色彩效果反而显得丰富。 3.3比冷暖 辨明冷暖色性,是研究色彩的首要问题。它可以表现出色彩微妙的变化,初学的人不从冷暖角度去观察色彩,只想调准对象的颜色,于是就问老师,那是什么颜色?连老师也很难回答,因为老师缺乏适当的语言来描述很多种复杂的颜色,眼睛的辨色能力却比语言要丰富得多。辨色能力的锻炼,首先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色性的冷暖,倾向暖的到暖色系统中去找适当颜色调合,倾向冷的到冷色系统中去找适当颜色调合,才能收到正确、生动的色彩效果。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同是红色有冷暖之分,同是蓝色也有冷暖之分,而且色彩的冷暖离不开黑、白、灰色块的处理。作画时要在确定了黑、白、灰关系的基础上作冷暖色性的比较,否则冷暖关系有了,黑、白、灰关系不正确,仍然会产生繁杂、混乱的局面。为此必须以黑、白、灰色块为基础,在同类明度的色层中进行冷暖的比较,即黑色块与黑色块相比,白色块与白色块相比。这样比较它们之间的冷暖关系,就不难区分了。 3.4比色相 色相是颜色的“相貌”,如红、黄、蓝、绿等。在绘画中比色相是容易的,但不应当以固有色的观察方法,看到某物就孤立地去计较黄还是绿,红还是橙,这样就违背了条件色的观察方法。条件色的观察方法一般是不强调比色相的,只是在明度相同、冷暖难分的情况下,才用色相来分。
从四个方面作比较,若有一个方面物象的色彩过于接近,而难于区别的话,即可以其它三方面加以比较,找出其差别来。通常的办法是:明暗相同比冷暖,冷暖相近比明暗。
四,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通常我们对单独的一个色很难作出美或丑的评价,但若有两个以上的色彩并列组合时,就会产生调和或不调和的感觉.倘若我们看某种色彩组合感到悦目,就是说这种色彩组合调和,并给人以美的印象。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的方法主要有: 1,近似色对比 当一组近似色对比时,若将其中某色彩的明度或纯度作一些变化,效果就会好些。否则就易感到单调。 2,异色对比 异色对比是指一组色相距离稍大的色彩组合时,要注意色彩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面积、形状、明度、纯度的变化。 3,补色对比 一对补色并列组合时,会产生最鲜明和强烈的冷暖对比效果。补色对比也须注意面积形状等变化,倘若用金、银、黑、白等色分割,会显得更加协调。 4,明暗对比 通过变化一组并列色彩的明暗,可产生不同的效果。一般来说,同明度的对比显得朦胧;近明度对比显得轻快;明度差别大的显得清晰、明快。 5,纯度对比 在色彩配置中通过纯度变化可以产生丰富的效果。高纯度的对比显得华丽、刺激;低纯度的对比显得沉着、朴素。纯度高与纯度低的色彩对比时显得沉着而不单调、华丽而不俗艳。 6,冷暖对比 在色彩配置中可以冷色为主,也可以暖色为主。无论以冷或暖为主,都应有冷暖变化。物体的受光部呈暖色,背光部则呈冷色,反之亦然。次乃色彩变化的规律。 7,面积对比 一组色彩并置,变化其面积,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一般说来,面积大的会成为主导色。若大面积纯度低的色彩与小面积纯度高是色彩并置时,纯度高的色彩愈显强烈、鲜明。
五,色彩的视觉感受 各种不同的色彩通过人的视觉器官,传入大脑后,将给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联想。色彩学家和心理学家对称此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总结了一些基本规律。 1,对比与同化 人们看到的客观世界中,决不是单一的色彩,客观世界总是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色彩,我们看到的任何一种色彩,总是和其它色一同存在的。由于周围色彩的影响,我们注视的色彩,所得的印象,也会起变化。
某一色周围的亮度高,此色的亮度看起来就会感到亮度比实际低,反之则感到比实际的高。如同一块灰色,在白底上显得明度要低些,而在黑底上则显得明度要高些。色相和纯度也会有这种感觉上的变化。同一块灰色放在红底上,则灰色带绿味;若放在绿底上则带红味。若一块鲜艳的色彩放在纯度很底的底上,则这块鲜色会显得更鲜。感觉明者更明,暗者更暗,鲜者更鲜,灰者更灰,不同的色彩相邻,则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
在某种情况下,色彩还会在感觉上产生同化的现象,例如在灰色上画黄色的细纹,底色上的灰色调就会略显黄味;若灰底上画蓝色细纹,则底色的灰色就略显蓝味。对比是两色产生互相排斥使之向相反方向推移;同化则是两色互相融入对方中去。在特定的条件下,例如,在较远的距离,观看相互交错并置面积很小的黄点和蓝点,就会给人以绿色的感觉,这叫色彩的空间混合。著名的法国画家乔治.修拉就是将纯度高的色用小点笔触并置在画面上,让观赏者通过视网膜自行混合.所以此法也称视觉混合.
2,色彩的前进感与后退感 由于各种色彩的色光波长及相应的折射率不同,它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影象不同。波长长的暖色光在视网膜内侧呈像,给人以前进感;波长短的冷色光在视网膜外侧呈像,给人以后退感。 我们在山林中旅游时,就会发现开始看到远处的山感觉蓝色,但慢慢走近这座山时,就会发现,山上被阳光照射的树,受光处呈黄色。作画时往往是把远处的山画成蓝色,近处的山画成绿色。再如田野中的几个星星点点的红衣服的人,觉得特别显眼,这也与红色的波长较长有关。
3,色彩的冷、暖感 人们根据自己.自己长期和自然接触的体验,对色彩产生一些联想,如看到红色就会联想到或太阳,感到温暖;看到蓝色就会联想到水或冰雪的阴影,感到寒冷。
在色彩的冷暖中,一般在色相环中从红色到红调黄这一范围的色称为暖色;从蓝色到蓝调绿、蓝调紫这一范围的色称冷色。绿及紫属于中性色。
但是,各种色相在具体条件下,也不是绝对地区分为冷暖。两种色相在一起时也有相对的冷暖,例如:紫色在和蓝色对比时,它显得暖些;但若与红色对比,它则显得冷些。同样是冷色的蓝色中,群青就比普蓝暖一些。
4,色彩的软硬感与轻重感 这也与人们的实际生活体验中产生的联想有关。例如:人们看到黑色就会联想到坚硬沉重的煤炭、钢铁、看到白色就会联想到柔软而轻的白云和棉花。因此,色彩的软硬和重量感主要与色调有关。感觉柔软的色彩,通常是明度较高,而纯度较低的色彩,感觉坚硬的色彩多半是暗色或纯色。另外,明色感觉轻,暗色感觉重,同明度的色彩则纯度高的感觉轻,纯度低的感觉重。
5,色彩的兴奋感与沉重感 人们在阳光充足的房间里会感到兴奋;而在光线柔弱的房间里,则感到沉静。可见,色彩的兴奋程度与光线强弱有关。纯度高、明度也高的暖色系给人以兴奋感;明度低、纯度也低的冷色系给人以沉静感。
此外,色彩还有膨胀感、收缩感、华丽感、质朴感等等。这各种色彩感觉,都是相对的概念,不能公式化地来运用,作画时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具体环境、具体条件作具体分析。
六,色调 色调指画面的主要色彩倾向或总体色彩印象。一幅画的成败,色调的处理十分重要,是抒发情感,表现内容的关键。 色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色调变化,有强烈的,也有柔和的,有冷的,也有暖的,需要我们在写生实践中仔细体会把握。色调是一种主观的色彩表现,人的个性、情感、心境等经常左右着我们色彩感觉上的差异,或平和,或激奋,或忧伤,或欢快。同在秋天的景色中,有人看到了饱满热烈,有人感到了萧瑟凄凉。色调反映一个人对色彩的认识和组织水平,在色彩写生中应有意识地进行不同色调的练习。色调按色相分有红调子、蓝调子、黄调子、绿调子等;按明度分有亮调子、暗调子等;按纯度分有纯调子、灰调子等;按冷暖分有冷调子、暖调子等。现实中的色调并不一定按某一色彩定调,而是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比如一个黄调子,可能有冷黄、暖黄之分,有亮黄、暗黄之差、有鲜黄、灰黄之别,需要认真体会并逐步丰富自己的色调语汇,以期达到运用自如。 【本文来源网络,如涉及侵犯版权,请与老编联系,就行删除】 |
|
来自: Tomxiao1961 > 《水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