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琴曲欣赏之乌夜啼|国学素养

 为什么73 2016-04-05

古琴曲欣赏之乌夜啼|国学素养

2016-04-05 罗大伦频道

乌夜啼 戴茹 - 广陵散


《乌夜啼》,琴曲。原为南北朝时期表现爱情题材的西曲民歌。后散佚,现在通常弹奏的《乌夜啼》一曲为著名古琴家姚丙炎先生打谱演奏,现存琴谱初见于《神奇秘谱》。解题引《唐书·乐志》临川王刘义庆作曲之说,后世多沿用之。曲谱中有“反哺”、“争巢”等文字,表明琴曲是描写慈乌与雏鸟的活动情景。需要注意的是此处乌指的是慈乌,即寒鸦,而非乌鸦。



传说后汉何宴的女儿听到乌鸦啼声,认为是预兆被囚禁的父亲将得释,因作此曲。但琴谱中流行的却是另一种说法:南北朝时,宋临川王刘义庆因受皇帝疑忌,自己担心将有大祸临头,非常恐惧。他的姬妾听到乌鸦夜啼,告知将获赦。后来果然应验,因而作此曲。两个不同的故事都反映了封建阶层之间的互相倾轧迫害,以及以乌夜啼作为喜事的征兆,来表达他们渴望自由的愿望。故有题解为“乌夜啼,好事近”。



《乌夜啼》题解有二种。其一,《乐府诗集》卷47《清商曲辞》四,有《乌夜啼八首》。其序文说,《唐书 乐志》:《乌夜啼》宋临川刘义庆作。元嘉十七年,王义康被贬到豫章,义庆时在江州,到镇江与义康相见,大哭。文帝得知而见怪之,征召义庆还家,义庆大惧。侍妾夜闻有乌啼之声,敲开书斋门说,明天皇帝应会赦免相公。是年义庆升为南兖州刺史,因而作琴歌《乌夜啼》;其二,《乐府诗集》卷60〈琴曲歌辞〉有“乌夜啼引八首”序文云,李勉《琴说》:《乌夜啼》晋何晏之女所造。当初何晏罪及上,被下狱,傍晚“有二乌止于舍上”,女儿见了说,乌有喜色,父必赦免。于是撰琴曲。



曲谱中有“反哺”、“争巢”等文字,表明琴曲是描写慈乌与雏鸟的活动情景。唐代的软舞,宋代的词牌,元代的曲牌中亦均有此目。



现存刊传此曲的谱集,有二十八种之多,到近现 代一直有人演奏,可见其艺术生命力是非常旺盛的。 下面以管平湖先生据《自远堂琴谱》所演奏的曲谱作 简要分析。 全曲共十段 :第一、二、三段逐步引入,第六、七、 八段进入高潮,第九、十段导向结束。 乐曲的开端用了舒缓而平稳的泛音曲调,描写月 明星稀、宁静安谧的夜间景色。明代的《良宵引》用了和它完全相同的曲调来开始,这个开始已经成为描 绘夜色的典型手法。统率并贯穿全曲的是表现雏乌争 巢的主题,在活泼跳动的曲调中,展现出生机勃勃、 生意盎然的雏乌形象。先在第一段中以简短的原始形 式出现,而在第三段中以此为基础,发展了它的头部和尾部 ;第六段变化再现了第三段,第七段发展它的 尾部,形成争巢的喧闹气氛,第八段发展它的头部, 运用华彩性泛音,造成欢乐的高潮。 和雏乌争巢的主题相对比而存在的,有一个深沉而稳重的主题,用低缓的按音演奏,显现出温和而慈祥的母乌性格。这一主题先在第二段中多次出现,类似的曲调还出现在第四、五、九、十各段。它和雏乌主题交替出现,对比鲜明地推动着乐曲逐步展开。末两段为了进入尾声,都以“打圆”指法开始,以造成“入慢”的趋势。各段多以主音羽结束,是一首调性鲜明 的羽调式作品。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