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不爱买基金,因为不想做“韭菜”|| 小钱频道

 汕头能率 2016-04-05



文/张愎


   周前,红塔红土基金发行了一款名为“韭菜1号”公募产品,该产品因名字十分抓人眼球而一时成为热议的话题。几天之后,华夏基金旗下的两只基金——上证能源ETF和上证原材料ETF因表现欠佳而被迫清盘,成为2016年首例清盘公募基金,另还有200余只基金同样游走在清盘线边缘。


华夏基金因长期业绩出众而被视为公募基金行业的领跑者,其清盘的两只基金,主要与今年以来原油等能源类大宗商品大跌有关。但不得不说的是,大部分公募基金产品因长期以来没有体现出明显的赚钱效应,而饱受投资者的诟病。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财经记者,我因为工作关系开始关注股票市场。跟大多数中国的散户投资者一样,我不爱买基金,甚至拒绝买基金。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不想做“韭菜”。



避开羊群效应


   我们都知道,资本市场中有一个铁打不动的规律,那就是“二八定律”,即80%的人赔钱,20%的人赚钱。正是因为很少有人能保证自己属于20%中的一个,所以买入基金确实是一个相对股票风险较小的一个选择。


而且买基金,尤其是指数型基金,求的是稳定增值,图的是轻松和放心,投资者可以不必像买股票那样天天盯着大盘看。如果预判大盘处于长期上涨初始,买入基金是一个比较稳健的做法。


但有些投资者,因为听了基金推销员的介绍,就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盲目拿来买基金了,买好之后以为万事大吉,等到亏损的时候才开始追悔莫及。 有些投资者则由于曾亲自试水股市而损失惨重,从而想找个看起来可靠的人“代理”投资,自己却缺乏专业知识,也不愿意花时间做研究。而以上的这两种人,已经不可避免地被划分到了80%的亏损人群中。



因此,希望大家明白一点,并不是因为我们不专业才去买基金。买基金同样需要做研究,而所谓的专业性,还体现在“不盲从”这一点上。


股市还有另外一条定律,那就是“羊群效应”,也是“韭菜”一词戏谑的来源。当市场越是疯涨或者是狂泻之时,散户投资者就越是迅速积聚,形成趋同性的羊群效应。追涨时信心百倍蜂拥而至,大盘跳水时,恐慌心理也开始连锁反应,纷纷恐慌出逃,造成踩踏。



但我们都知道,公募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有着非常严格的仓位限制,这一点则让股票型基金很有可能就成为市场中那待被割的“韭菜”。而且,相对于成熟的发达国家市场,A股市场“牛短熊长”,公募基金管理费率高,申购赎回不够灵活,同样令适合长期投资的公募基金处于相对劣势中。


根据监管规定,目前市场上的股票型基金仓位下限为80%。也就是说,只要有越多的资金买入基金,那么基金经理就必须把更多钱投入到股市中去,哪怕这个基金经理是看空后市,他也并无他法,因为一旦没有完成最低的仓位限制,就将被视为违规。而这一部分流入基金的资金,基本上全部来自于散户。


去年,股市在最为狂热的时候,公募基金就有被指是推高创业板的主力军。


2015年的3底,创业板总市值约为4.2万亿,流通市值大致25~30%,也就是1~1.2万亿。当时,公募基金持有创业板市值近7000亿,也就是说公募已经持有创业板真实流通盘的60~70%。



“基金”黑洞


   10多年前,《财经》杂志出了一期封面为《基金黑幕》的文章,其中对于基金暗箱操作的揭发让许多人记忆犹新。


然而,10多年过去了,基金经理的违法成本仍旧较低,“老鼠仓”、“对敲”等黑幕似乎仍在持续。


例如,博时基金马乐的“老鼠仓 “一案,经历了一审、二审以及最高法再审程序,历时两年半,在2015年年底,最高院最终做出判决:依法对马乐改判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1913万元,这个结果可以来说除了名声外没有其他损失。



当然,美国也有很多骗子,比如2007年的麦道夫事件,但大浪淘沙之下,最后的胜者都经历了市场检验。毕竟,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已有几百年历史,这其中出现了很多价值投资大师,或者是投机大师,正是这些人不断努力的研究才让大型的公募(私募)基金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取得了投资者的信任。


而目前中国的基金行业中,公募行业的人才流失严重,许多长期业绩表现较好的基金经理纷纷“奔私”,而任职年限在五年以上的偏股型基金经理不足两成。


据数据统计,目前A股市场上主动管理的偏股基金(包含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部分灵活配置型基金)共有1031只,基金经理共743名,平均每人管理1.39只。


 在这些基金经理中,任职年限在五年(含)以上的有135名,三年(含)至五年的有115名,一年(含)至三年的有242名,一年以下的251名,这意味着约有三分之二的偏股基金经理是在2013年3月份以后才开始管理基金的,没有经历过上一轮熊市。


相信自己,还是相信别人,这是一个选择。但在我看来,想要战胜市场,只要一条出路,就是做自己的主人。不过,随着A股市场越来越成熟,发展越来越健康,我个人不喜欢投资基金的想法或许会转变。


(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