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汉中师范附属小学 李龙昌
一、课题研究的方向
什么是课题?(课题就是课题。凡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是要研究的课题,通过研究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就是课题研究。)
课题背景:就是指该问题是在什么情况或条件下产生的,课题研究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等等。
课题界定:简单地说就是题目的解释。对有的课题要进行界定,包括: 1。题目的含义。
2.题目的内容
3.课题的研究范围。
4.课题研究的方法。
5。课题研究的对象。
目前理论与实际情况的分析
(一)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现状与问题
1、三大主题的现状与问题:
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三大主题。
从全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来看,三者之间缺乏相互联系与协调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
三大主题依次进入高原期,在热热闹闹红红火火一段时间之后,相继趋于平静。
(二)信息时代对学生的要求
学会四种本领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具有创新素质
创新意识——积极创新、勇于创新
创新思维——综合思维方式:常规性、批判性、
创造性思维
创新技能——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利用
创新人格——自主意识、合作精神
教师教育科研的重新定位:
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提高自我,学校和教师同发展;
发现普适性的教育规律(在改进工作与提高质量的过程中)。
教师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
作为发展的工具和手段
作为个人的兴趣爱好
作为自我实现的途径选择
作为当代学校的基本工作方式
二、课题研究的途径
(一)选题目标
(1)如何能体现教学目标的转变
(2)如何能体现学科课程的特点
(3)如何能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
(4)如何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5)如何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6)如何能促进学生的协作关系
(二)选题重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1、实现教学中心的两个转移和两个最佳结合
(1)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中心,力求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激发和两个转移上: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将教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
4)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2、以知识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能力为重心,力求做到与能力的最佳结合。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
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包含以下五个因素: (1)理论基础:指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 (2)教学目标:指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结果.(3)操作程序:指教学活动的环节步骤及操作方法。(4)实现条件(手段和策略):对各种教学条件进行优化组合,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5) 评价:由于每种模式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教学目标,因此,其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建构意义为目的。
学生是知识建构意义的主动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作为学生主动学习、进行协作探究和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
(四)课题研究水平提高的途径
注重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加深对学与教理论的理解
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
(1)行动研究中的观察
——任课教师和其他同行研究工作者一起,对行动过程和行动后教师学生的反应进行考察:
⑴ 课堂行动观察,如对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进行录像纪录
⑵ 学生作业分析
⑶ 问卷调查(分别对学生和任课教师)
⑷ 任课教师以教学日志方式写下感受
(2)行动研究中的三角反思
⑴ 任课教师与其他参与观察者(教师)座谈,交流感受
⑵ 观察者(其他教师)与学生座谈
⑶ 研究者与学习者交流
(3)三次行动梯度
4、以专题为中心,形成综合研究成果
环绕一个专题,一套相关资源。
制定3-5个教学设计方案,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完成3-5个课堂教学案例
整理分析一组“观察”、测量和评价数据资料
形成一个专题的行动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
四、课题申的报
(一)选题
1.选题原则
☆ 符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
☆ 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 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具备主客观双重条 件,具有可行性
☆ 具有前瞻性、能体现时代精神
☆ 倡导原创性或开拓性课题,
2.选题的基本思路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注重应用,提高效益
☆广泛合作,和谐发展
3.选题的经验
选好课题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一半。
选题宜小不宜大,宜选应用型或开发型,宜选实践性,不宜选理论性课题。
4.选题的重点内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研究
☆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评价研究
☆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研究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应用研究
似是而非的口号不能列为课题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二)课题研究方案制定
1、课题研究的核心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课题研究方案基本骨架
一、课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谈为什么要研究,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二、课题界定(题目包括的范围。如果课题非常明确就省略此部分。)
三、理论依据(如课程标准、建构主义等)
四、研究目标(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及达到的目标,要具体。)
五、研究方法(根据课题的性质及类型,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如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
六、研究过程(步骤、时间、内容、措施)
七、预期成果(研究报告、论文、教学设计、课件、软件、课例等)
八、研究人员组成(每个人的基本情况及承担的任务)
九、经费等保障措施(如硬软件、培训、奖励等)。
2、课题研究方案制定时应该重视
(1)重视课题研究过程的设计
1)选题是课题成功的一半。
2)制定科学的课题研究方案,为课题研究提供论证和评价的依据, 并为课题实施提供全面的、系统的工作程序。
3)确定明确而具体的课题研究要求。(有明确而具体的实验的;有确定的实验因素;实验的全过程必须严格控制;实验必须有计划;要有科学地分析、研究、评价体系。
4)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实验顺利进行。(行动研究法)
5)注重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形成与积累。(每一个研究阶段的研究任务
要明确;每一个研究阶段的研究成果要明确)
6)重视阶段性的多层理论培训。(理论依据的阐述要实事求是;理论
应用要结合课题研究内容;理论要切实成为课题研究的支撑。)
7)重视评价指标体系的形成。(评价指标是课题研究成功与否的依
据;评价指标是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评价指标是课题研究过程中
研究对象的行为检测的依据;评价指标是课题资料分析整理的依
据。)
(2)重视课题研究成果的形成。
1)成功的实验,必须要有理论的指导。
●必须有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才能确保实验成果的科学性、适用性、先进性、精品性。
●没有一种万能的学与教理论。不要企图用一种学与教理论,去解决学习
与教学中的一切问题。
2)成功的实验,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持
●必须重视教学设计,为学生保证良好的学习条件。
●必须重视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
●没有一种人人适用,处处适用的万能媒体。
(3)成功的实验,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
●实验目标应该预先确定。
●实验目标应以明确、具体的行为术语表达实验的结果。
●在实验开始前,应把目标告诉所有参加实验人员,使之心中有数,实验有的放矢。(开题仪式中宣读研究方案)
(4)成功的实验,必须要有创新的精神。
课题研究是向新的领域探索,是走新路,需要创新精神,固守传统,不思开拓,是难于取得成功实验。
五、课题研究步骤
(一)课题研究主要步骤
1、开题
2、实验对象确定、前测、问卷调查
3、研究环境准备(硬件、软件)
4、按方案中确定的步骤分段进行研究,及时交流研究进展及效果。及时收集各阶段的研究资料,及时总结研究阶段成果。
5、深入研究。形成研究目标所确定的成果,如教学模式的形成与评价、开发的软件评价,成果鉴定、成果推广等。
6、整理资料,申报结题。
(二)课题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1、重视课题研究物化的、理论的成果形成与升华。
(1)课题研究物化的成果:
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典型课例、专题学习网站、评价体指标与体系、检测标准、数据统计与量表、统计图表等。
(2)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
●整合教学模式
●其他教学模式----主要指:依据教材特点、资源配置、教学者实际、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形成的教学模式。
●探索形成的科理论方法渠道等体现研究成果形成规律的经验。
●探索形成的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和管理办法以及标准。
(3)课题研究成果的交流、展示是成果形成与推广的标志。
(3)课题研究成果的交流、展示是成果形成与推广的标志。
● 阶段实施计划中的预期成果应做到八定:教材、资源、学习者与教
者、教学设计、学习方式(学习环境)、时间、评价和检测标准与方法、
数据统计与分析落实到人等。
● 实施与资料搜集相符。
● 阶段展示与反思研讨。
● 观摩与对比分析交流。
● 研究成果形成与验证、研讨结合。
● 研究成果的完善与理性升华。
● 终期成果的形成与鉴定验收。(终期成果应与预期目标相对应)
● 终期结论应与课题提出的问题解决相对应,研究结论和成果与课
题的假设能自圆其说且相对应。
六、申报结题
(一)结题需要上报的材料
1.结题验收申请书;
2.结题验收鉴定书;
3.研究报告或实验报告;
4.研究或实验工作总结报告;
5.若干件实验研究成果精品
(二)结题材料的基本格式
1、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1)内容提要;
(2)课题的提出:从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两方 简述课题研究的背景与价值;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研究目标;
(5)研究方法;
(6)研究过程 ;
(7 )成果与分析 (分析中要将研究成果的价值与特色谈出来);
(8)结论与思考;
(9)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研究。
(10)附件(佐证研究成果的原始资源与统计表、阶段性成果等)
(11)参考文献。
2、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
(1)课题名称;
(2)课题的提出:实验的背景、针对性及价值性;
(3)课题实验的目标;
(4)课题实验的假设;
(5)课题的实验研究过程:
1)实验对象的确定;
2)实验的自变量与因变量;
3)干扰变量的控制;
4)实验环境的创设;
5)对实验自变量的操作。
(6)实验目标检测体系;
( 7)利用实验目标检测统计资料得出结论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8 )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得出结果并对
实验结论进行分析;
(9)实验成果;
(10)参考文献。
3、研究(实验)工作总结报告的基本结构
(1)研究(实验)单位领导对研究工作的基本认识;
(2)研究(实验)单位对研究(实验)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措施,包括组织保证、经费保证、政策保证、制度保证等;
(3)课题研究(实验)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即使学校发生的变化;
(4)经验体会;
(5)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5、优秀论文与优秀软件的基本标准
(1)优秀研究论文的基本标准:
1)论点科学,有创新性;
2)论据充分,有实践性;
3)论证严谨,有逻辑性。
(2)优秀软件的基本标准:
1)构思巧妙;
2)内容丰富;
3)界面友好;
4)页面生动;
5)交互性强。
6、课题研究价值的评价
社会价值
学术价值
经济价值
思想价值
七、成功案例
汉师附小
“十五”课题获全国优秀课题受到国家表彰
“十一五”课题又获国家优秀课题,又一次受国家表彰
教师参加全国大赛频频获奖。2006年7月王红在深圳参加全国第四届创新与实践大赛获一等奖;2008年4月王红在安徽芜湖参加全国动漫与教学现场教学大赛获一等奖;2009年5月王红在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电子白板教学大赛获一等奖;2010年5月陈红、马治娟、高小明三位教师参加全国第三届电子白板课例大赛,陈红获一等奖,其余二人获二等奖。 2012年5月,许英、袁晓明、王玉莹参加全国第五届电子白板课例大赛,许英、袁晓明课例和现场上课双获一等奖,王玉莹获二等奖。十一五期间,全校59人次的教学成果在国省级获奖,其中一等奖26个,参加全国教学大赛,有8人次获全国一等奖,12人次获二等奖。
选派教师赴南郑牟家坝,宁强大安、燕子砭、宽川小学、北关小学,略阳高台小学,城固二里,西乡三中五中陕飞二小等十所学校进行学术交流和送教下乡。我校五名教师由市教育局派各县区作示范课和学术报告,进行阳光师训。
(二)十一五课题研究详情介绍
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内 容 提 要
一、课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标
三、理论依据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过程
六、成果与分析
七、存在的问题与今后设想
1、课题的提出
1.1.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1.2.我国小学作文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了创新
人才的培养。
1.3.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具有强大的优势。
让学生学会自主作文、修改作文、欣赏作文,使作文教学不局限于课堂,扩展到课外、家庭、社会生活之中,处处留心作文素材,想写就写、想改就改,把畏惧作文变为喜欢作文。
2、研究目标
2.1. 研制开发基于网络环境下能满足小学作文教学需要的作文教学专题网站,为学生提供搜集素材、在线作文、提交作品、多元评改、发表交流的平台
2.2. 探索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优化环节,形成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的新模式。
2.3.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获取信息、自主作文、自主评改、自主发展的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综合作文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络文化的营养汲取、伦理道德的培养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3、理论依据
3.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2.新课程《纲要》理论。
3.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4、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教学研讨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在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课题研究,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不断改进课题研究方法。
5、研究过程
该课题从2006年3月开始启动,至2009年3月结题,历时三年时间,研究过程分四个阶段。
5.1.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7年3月)
5.1.1.建立课题组织机构。张玉为课题组组长,彭文柱、李龙昌为副组长,成员由一至六年级有科研经验和有网络操作能力的语文教师担任,参加课题研究的主要人员有36人,我们聘请省市电教馆有关领导、专家为课题研究顾问和指导老师。
5.1.2.课题研究环境建设
建第三网络教室;购专业摄像、照相机、数字录像机,升级非线编辑机;更换教师办公计算机。
5.1.3.课题研究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
课题研究方法;资源建设技能;作文网站使用技能培训。实验老师和学生都掌握了网站中的用户注册、信息发布、作文批改等技巧。
5.2.资源建设阶段(2007年4月—2007年12月)
5.2.1.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开发
5.2.2.七次专题研究(课题选定;作文教学类型;网站栏目规划;作文教学所需的资源内容;交流资源建设;资源建设评审;教学模式研究。)
5.3.教学应用阶段(2008年1月—2009年1月)
5.3.1.确定实验班。在一、二年级各选了一个班、三、四年级选了四个班,五、六年级选了四个班进行作文教学实验
5.3.2.网站使用技能培训。对实验教学的师生进行网站使用方法培训。实验教师和学生都完全掌握了作文教学平台的使用技巧。
5.3.3.实验教学。由36篇教学设计中确定6名教师进行课堂实验教学。
5.3.4.反思总结。经过三次反思总结,总结出网络作文教学的“四环”教学模式,最后由10名教师进行实验教学验证。最后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评审定出了8节成功案例在全校推广。
5.3.5.硕果累累。
共收集教师教学设计36篇,教学论文28篇,教学案例7份,录制教学课例12个,制作专业作文教学网站一个,教师制作网络作文教学课件4个。
有5件论文、教学设计在各级刊物发表
有32件成果在省市级获奖,其中一等奖15件,二等奖7件。
有19件成果报上级待评。
5.4.结题验收阶段(2009年1月—2009年3月):撰写研究报告,汇集成果,申请结题。
6、成果与分析
6.1.形成了网络环境下“四环”作文教学模式
6.1.1 激趣导入、确立目标
6.1.1.1.通过谈话或媒体资料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6.1.1.2.明确写作目标和要求。
6.1.2.探索素材、浏览信息
6.1.2.1.探索素材.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和作文目标要求后,围绕作文主题,进入作文网站,浏览优秀作文、优美词句,在素材库中寻找自己需要的素材,或在互联网查找信息。
6.1.2.2.浏览信息。根据自己选材自主选取文字、图片、影音等信息进行认真浏览,从而获取自己习作所需的素材。
6.1.形成了网络环境下“四环”作文教学模式
6.1.3.自主构思、自由表达。
6.1.3.1.自主构思。学生在获取到所需信息、了解写作方法、学习优秀范文和优美词句后,就开始构思自己的习作,写什么,怎样写,基本心中有数了。
6.1.3.2. 自由表达。根据自己的构思、所找的素材,加上充分地想象,最后通过计算机输入写成文字作文,再将自己的习作通过“习作园地”的发布平台提交到作文网站,作为其他同学学习、评价、批改的资料。
6.1.4.在线评改、交流反馈。
6.1.4.1.在线评改。教师、学生、家长运用网站提供的作文批改工具对学生作文进行在线批改、点评、打分,一篇作文可能会有来自教师、学生、家长多人的详细批改
6.1.4.2.交流反馈。网络作文讲评则是通过小组评、课堂议,师生共同确定优秀作文和作文修改典型案例,然后由各小组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达到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使作文讲评变得参与面广、快捷高效。
6.2.开发了一个内容丰富、功能齐全、具有创新的作文教学网站
6.2.1.网站主要特色:
6.2.1.1.本作文网站系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6.2.1.2.小学作文网站集学生写作素材、写作技巧、习作发表、作文批改点评、打分、作文讲评为一体的全功能作文网站,能在网站实现常规作文教学的教、写、改全过程,功能齐全属全国首创;
6.2.1.2.本作文网站最大的特色是具有作文多元化批改功能,利用网络进行作文批改的工具是我们自主研发,目前,此功能在国内属首创,准备申请专利技术;
6.2.2.作文网站栏目设置:
本网站是由低、中、高三个分站组成,低段作文网站供一、二年级使用;中段作文网站供三、四年级使用;高段作文网站供五、六年级使用。各分站内大小栏目设置各不同。总站共设置27个大栏目,139个子栏目,其中低段有47个子栏目,中段54个,高段38个子栏目。各段网站都有供学生使用的素材库,好词佳句,佳作欣赏,写作技巧,习作园地,作文评改等栏目,为学生写作提供优质的素材、实用的写作技巧、作文在线发表和批改、点评等功能。
6.2.3.1、资源学习功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写作素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素材;提供优美词句、优秀片段、优秀范文、名人名篇等欣赏资料,供学生在写作前自主学习。同时还为学生提供各类作文写作方法技巧,供学生自主学习写作方法。
6.2.3.2.自主互动功能。为学生提供作文发表、发表评论等交互功能,实现学生在线写作和实时交流。
6.2.3.3.在线批改功能。提供了自主开发的国家标准的作文批改符号工具,让教师、家长、学生运用专用批改工具进行网络作文批改,实现多元化批改,使作文批改有了重大的改革。
6.2.3.4.分班管理功能。作文教学教师可以自动添加本班学生,并对学生参与交流互动情况进行自动统计和管理。教师、学生年级班级变化后,系统会自动重新分班。
6.2.3.5.用户权限管理。注册用户可以不需要教师或管理员审核,直接发表作文、修改作文;注册用户只能对本人发表的作品进行修改、删除;注册用户可以对所有发表的作文进行批改、点评,系统将自动记录批改人姓名、批改人数、作文总平均分、浏览人数等信息。未注册用户只能游览信息而不能发表,也不能修改作文,但可以对作文发表评论。
6.2.3.6.个性设置功能。高级管理员可根据自己学校实际,随意增减年级、班级、用户类型、网站大小栏目、各类用户权限设置等,形成个性化网站。
6.2.4.作文网站模块
6.2.4.1.信息发布模块。有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信息发布记录,包括:作者、年级、班级、联系方式、发表时间、浏览次数、各栏目发表的文章数统计、批改次数、作文打分人数及自动求出平均分等信息。第二部分是作文正文信息。第三部分是作文批改信息,包括:评改时间、评改人、各段批内容、总批内容、对作文批改时留下的符号使用效果、本次批改得分等信息。第四部分是作文评论信息,包括:评论人,时间,网络IP。
6.2.4.2.作文评改模块。当注册用户进入网站浏览作文时,在作文正文下方会出现“我要评改”, “我要评论”两个按钮,点击“我要评改”按钮会打开评改窗口,在窗口内会将原作文全部内容自动复制进去,在窗口上方有各种批改工具,在窗口右侧有给各自然段写点评、批语文字输入窗口,文章结尾处的窗口有给全文进行总评的窗口。在批改窗口只使用标准批改符号进行批改,不能对原文进行直接修改、删除。原作者在采纳多人批改意见的基础上将原文修改好后重新发表到精品作文或优秀作文栏目中,供大家借鉴欣赏。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随时登录网站进行作文批改。作文批改效果显示在网页上的形式和在作本子上批改一样,能保留原文和批改痕迹。这是我们网站自主开发的功能,属是国内首创。
7、存在问题与今后设想
存在的主要问题:师生对作文教学平台使用技能的掌握有待提高,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全面培训,全面掌握平台中的常用功能,让师生用的得心应手,在教学前培训工作量大,任务重;需要探索更多的作文网络教学模式;作文网络教学评价体系有待探索。
今后,我们将加强后续研究,进一步对作文网络教学的应用模式和评价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及时总结作文网络教学规律、研究成果,在更大范围进行推广。进一步发挥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推动课题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力争在今后研究成果中能取得更加优异的研究成果。
汉师附小“十一五”课题重要资料
课题申请·评审书
中期评估报告
课题成果鉴定书
课题研究报告
工作总结报告
主要经验
选题最重要(可操作、符合实际、新颖)
领导重视是保障(人力、财力、时间)
培训教师是前提(培训贯穿于研究的全程)
研究环境建设是基础(硬件、软件、资源)
主研人员扎实勤奋是关键(有一帮实干家)
专家指引是捷径(少走弯路、不跑题)
成果提炼是根本(高质量、有创新)
结束语
蜜蜂因采花而酿蜜,
春蚕因食桑而吐丝,
牛因吃草而产奶。
教师要靠积累资料才能
创造出新的有价值的东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