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姿势| 让国宝起死回生的100种方法

 天空勇者 2016-04-06

  

修复中的《紫禁城》图

整理 | 多棱镜

转自博物馆丨看展览(微信号:atmuseum),本文经公众号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想  必

大  家  都知道西班牙千年古堡马德雷拉被修复成水泥柱子的消息了,为此我们还特地给大家讲述了一些文物与之相似的悲惨遭遇,不,是令人唏(发)嘘(指)的“死亡”方式。那么如何妙手回春,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1
   论文物医生的重要性


想必大家最近一定是被《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里的各路修复大神们各种圈粉,妙手回春的文物医生,他们就像魔法师,通过自己的双手让文物幻彩生辉。文物修复是一项非常细致且耗时很长的工程,要做到慎之又慎,不能有一点马虎。文物也有生命,手术不允许失败,否则一段历史也许就此消亡。


文物医生不仅要具有相当的历史、绘画、文字功底和—定的化学、物理、美学、材料材质知识外。还需要有超强的耐心、高度的责任心和坚强的毅力。因为对文物医生的要求过高,据估计,中国真正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人员,全国也不过2000人。



《我在故宫修文物》片段

2
  论代言人的重要性


同样是兴建于公元9世纪的建筑,相比于西班牙古堡,距今已有1150余年的历史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的命运就完全不同了。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官式木构建筑之一。自从1937年被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发现以来,佛光寺就时时刻刻受到大家的关注,并且也得到了比较好的修复和保护。虽说佛光寺主要是因为本身地处偏远得以存活,但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所做也是功不可没。


左图:林徽因测绘佛光寺经幢;右图:林徽因在佛光寺宁公遇夫人塑像前留念

3
   论拼贴手法的重要性


2006年1月,一位名叫尼克·弗林的参观者在英国剑桥菲兹威廉博物馆参观时,因为跟自己的鞋带过不去,被绊了个跟头,从楼梯上滚下来,并不幸砸在了摆放在楼梯转弯处窗台上的3只至少有300多年历史的中国花瓶中间,其中2只当场被打得粉碎,另1只也严重破损。博物馆用了两天半的时间收集了113片碎片,然后经过区分碎片、粘合、风干以及补色这些程序,历时两个半月,花瓶们总算活了下来。

 

修复前


修复中


修复后

4
  论点金的重要性


上面的中国花瓶用的是常用的一种瓷器修复手法,还有一种方法是将瓷器碎片由天然大漆黏合,表面再敷以金粉或者金箔,装饰性较强。金缮用于瓷器和紫砂器居多,此外也可以用于竹器、象牙、小件木器、玉器等。用金虽不是太多,但金代表一种态度,用贵重的金这种完美的物质来面对缺陷,精心修缮,是一种对世事无常、不完美的坦然接受。


 


5
   论模拟试验的重要性


说完了瓷器,咱们来看看青铜器。1980年在秦始皇陵园封土西侧,考古队员在地下7米深处发掘出土两乘四马系驾青铜车马。除铜马较完整外,车身、车盖、车轮、缰绳、辔绳均破碎不堪,两乘车的残片共3010片,一个一平方米的伞盖,厚度仅在0.1-0.4 厘米之间,破碎近200片。修复人员通过大量理论研究、模拟试验,最终经过3年时间,一号铜车马修复完成,5年后,二号铜车马也被修复。修复项目在1997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出土时的一号铜车马


修复完成的一号(左)、二号(右)铜车马

6
   论祖传技法的重要性


上回提到的大英博物馆所藏《女史箴图》经历了被强行割裂,并被装裱在镶板这一“死亡”方式之后,目前已经完全没有绢画的样子了。好在后来英国人民觉悟了,专门从我们这请了老师,学习了中国古画修复技术,这样其他古画才没有经历《女史箴图》的悲惨遭遇。看看这件修复完成的明代朱邦绘制的《紫禁城》图,是不是可以让大英博物馆一雪前耻了。



修复前的《紫禁城》图


修复中的《紫禁城》图


修复后的《紫禁城》图

7
 论数字技术的重要性


除了这种传统的古画修复手法,还有一种紧随时代潮流新的方法,那就是线上、动画、数字展示。现在《女史箴图》掉粉也挺严重,虽然也有修复,不过也 不是长久之计,而且每年最多只能展出8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大英博物馆机智地推出了线上高清展示的《女史箴图》。


还记得上海世博会期间展示的动画版《清明上河图》,是不是令人眼前一亮。不过最出彩的还是南京博物院配合“和合”大展推出的《和合》IOS版本的手机APP了,该APP真的是打造了一个永不落幕的展览,你可以在APP上了解到该展览的展览主线与展出的精品文物,还可以参与“金榜题名”等趣味互动。


话说回来,只有本体保存好了,这些辅助手段才会更加有意义,本体都不好好保存,看着这些虚拟技术的产物也只能感概“我年轻的时候怎么那么不懂事”。


上面说到的数字技术这种现代手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还有两种现代方式那真是令人拍案。



8
  论衍生的重要性


有时候人对一件文物的喜爱之情可能达到魂牵梦萦的程度,光看实物或者图录、照片那是完全不够用,恨不得咽下腹中去。这时候你真想问他一句:文物是什么,可以吃吗?你别说,还真可以吃,秘色瓷莲花碗曲奇饼干、三星堆古蜀面具饼干味道真是好极了,想要体验文物的味道看来就是如此这般了。


下面请允许我描绘这样一个场景:晚餐时间到了,点上长信宫灯,摆上海昏侯火锅以及瘦金体刀叉餐具,码放好食材,给鸮卣立体水杯添加些柠檬水,备好餐后甜点莲花碗曲奇,完美。


把文物转化成文创产品,让文物的各种元素极具创意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空间融合,文物在另一种意义上获得了生命的延续。



秘色瓷莲花碗曲奇饼干

9
  论炒作的重要性

 

最后就是这种炸裂的方式了,当然本着对文物的尊重,我方极力反对这种方式。不过不得不承认,你现在肯定知道了那件2.8亿港元拍卖成交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那幅一分为二的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这些文物仅仅以一个名字的姿态,永远地活在了人们的脑海里,虽然你可能不知道她具体长什么样。



鸡缸杯


每一件文物的存在都是一个传奇,每一件文物的背后或许都有着一个故事,她们自身的存在就阐释了她们的活法。不论是自然存在,还是被发现、被保护、被修复,或是被拿来作为谈论的话题,她们始终都保留着一种名为“文物”的特有价值。

 

好 文 推 荐


探秘十三陵: 祖孙三代帝王陵

这些帝王陵寝展露在世人面前的形态大致相似,背后的故事却各不相同。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涨姿势 | 为什么82年的拉菲喝到现在还没喝完?

很多人直觉上会觉得,哪怕拉菲1982产量达到24万瓶的峰值,到现在2015年,33年了,全世界这么多爱酒之人,再加上中国那么多有钱人爱喝,还不得把它喝光了?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图志 | 一年一张照片,坚持62年是什么感觉…

叶景吕,一个见过世面的不算普通的普通人。从1907年到1968年,他每年都去照相馆拍摄一张个人肖像。用这些照片,他编制了一部跨越了大清国、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影像传奇。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国家人文历史 ID:gjrwl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