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钢筋翻样和对量理论与实践

 zugexin 2016-04-07
现 状:
钢筋翻样与对量至今还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充其量是一些经验之谈和脱离实际的概念。
虽然“钢筋” 在结构设计、施工阶段和造价控制永远是个主角。但钢筋翻样的独立性、专业性和职业地位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钢筋翻样社会角色模糊,时常“沦为”施工和预算的附庸。这是一种结构性的失衡。
钢筋翻样和对量对于行业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许多没有专业训练也无钢筋翻样的经历和专业经验的人滥竽充数 ,缺乏共同的专业语言沟通极为困难。甚至引发“劣币驱逐良币” 严重后果。
钢筋翻样无统一权威的计算规则,钢筋对量无规范透明的操作流程,变得无序混乱。
钢筋翻样无行业协会,没有行业自律约束,钢翻成为游兵散勇,没有归属感。
每根钢筋的计算都蕴涵着极丰富的理论、规范和构造方面知识。钢筋翻样的复杂性、专业性不容置疑。
钢筋翻样手工、软件杂呈,没有统一精确的度量衡工具。粗糙计算横行天下;粗放对量比比皆是。
对量方式原始陈旧落后,缺乏对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


钢筋翻样的多元理论 :

1、钢筋翻样的角色定位理论:钢筋翻样高风险职业,由于理论、经验、知识的局限和职业操守等因素使计算结果产生极大偏差。
2、钢筋计算和对量的可靠度理论:必须是精确的、公正的、可信赖的,不留后患。
3、钢筋翻样的平衡理论:钢筋对量是个交互的过程必须得到各方认可,尽可能地协调、平衡各方利益达到帕累托最优和纳什均衡。在约束条件下使某些人的情况最好而又不使任何其它人处境更坏.
4、钢筋翻样的可持续理论: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一定要有安全边际,这个安全边际的缓冲效果就是保护你和对方,因此所做工程不一定是最满意的但必须是最放心的,因而是可持续的。
5、钢筋翻样的边际效用递增与递减理论:钢筋翻样、对量为客户创造最大化价值。
6、钢筋翻样和对量全信息模型理论:在钢筋文件中集成所有工程图纸及变更以及对量过程中增补和核减的信息。每一数字都有来历。
钢筋对量理论辨析:


1、钢筋施工翻样与钢筋预算的区别:本质上是相同的,依据的规范、图集也是相同的,结果应该是相同的,仅计算口径和方法有所不同。
2、钢筋翻样与造价师的区别:钢筋翻样必须是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社会越发达分工越精细。不提倡不熟悉施工现场的造价师做钢筋审核。
3、结算双方反向变动关系:由于计算主体的立场不同计算结果迥然不同,面对对量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如何把握?任凭惊涛骇浪我自有定海神针。
4、要有风险控制意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特别是错误的指令要婉拒,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如果无法拒绝应留下证据。
5、钢筋指数的适用性问题。钢筋指标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而仅仅是参考的。但用经验指标可发现数据异常。
6、对量双方主体地位平等。人不论是法律上还是人格上是生来平等的,虽然平等也是相对的。
7、利益博弈充贯穿对量全过程。如何做到游刃有余呢?

钢筋对量的方法论问题 :

1、信息技术与传统方式之间的并存和过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钢筋的计算和对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2、全面审核法重要性:提高精确度,严格控制工程造价。不提倡改料单法、抽查法、对比审核法和重点审核法。但应该也是有所侧重的。
3、沟通的技巧、谈判的艺术在对量中的作用。“人藏于心不可测度也”。
4、求同存异:计算结果的不同是必然的,相近是偶然的,相同是没有的。
5、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6、在钢筋对量技术中融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方法结合传统的方法,形成多元化技术,并形成具有普适性理论。
7、积累和总结经验:根植于经验的实战智慧绝对是无可替代的。
8、钢筋混凝土的问题是模糊控制的宏观问题,有许多理论还没有成熟,有许多算法还有争议。不能无视现实的可能性急于求完美,但要有宏观控制的能力。


如何审核对方计算的准确性:
1、 选取有代表性的构件进行手算与电算验算和比较。
2、要有宏观把握,可根据经验数据和直觉进行比较判断。
3、检查是否有值得怀疑的异常数据,发现异常数据须进行诊断,对数据要有高度敏感性和敏锐性。
4、要有怀疑精神,不能过分信赖软件计算,软件仅仅是使用工具,不能失去自我。
5、不能用一种不正确的计算方法去验证一个正确的结果 。以已昏昏怎能使人昭昭?
6、自己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我从不放弃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我能用经验指数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7、核减率虽然是对审计成果的一种考核指标,但只追求核减率后患无穷。
8、与类似的工程进行比较 ,但不要有“路径依赖”,对不具可比性工程不生搬硬套。

对量的实战技术:
1、“从粗到细,先易后难,控大量调小量,求同存异,相互沟通。”
2、如何识别送审资料的真实性。
3、手工对量的流程和思路:
4、软件对量的流程和思路:
5、混合型对量的注意事项 :
6、永远处于主动地位。知彼知已,弱者攻之,强者避之,傲者击之,忙者扰之,疲者劳之,以柔克刚,以弱胜强,辅之以攻关战、心理战。对智者,要用新奇的博学;对愚者,要用重复的雄辩;对同道,要以速度取胜;对异道,要以气势震撼。
7、面对惊心动魄的对量场面冷静以对。极限状态下的对量,力求速战速决。
8、在对量中学会对量,在对量实践中提高对量技巧。
钢筋对量的发展趋势
网上对量方式:通过QQ或MSN进行实时远程对量,网上对量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延伸和扩大了结算对量的方式 。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有专业的网上对量软件诞生。
无纸化:电子料单具有合法性,用电子文档交换交流成为普遍。电子文档更容易保存。手工的方式将逐渐淘汰,手工料单淡出信息时代,料单打印是浪费资源。
钢筋结算中心:类似于国际银行结算中心,基本操作思路是甲乙双方的钢筋不再委托造价咨询单位而是由专业钢筋结算中心计算,由于它的公正、独立、专业性和权威性,所以也不再对量,实行二算终审制。
不对量而能完成结算善之善者也,也是对量的最高境界。
现行与钢筋计算相关规范

关于平法:
平法是一种科学、简洁的结构设计方法,是对传统设计方法的一次深刻变革。
平法思想来自设计、钢筋翻样和施工的实践。是对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并使之系统化、标准化。
平法系规范规程的应用细则延伸,是规范的具体化和细化。平法钢筋构造设计依据是混凝土等设计规范,平法处于规范的下游,平法不能脱离和突破规范。
平法是一种参考性的方法,设计者可以有所创新,钢筋翻样也不一定要拘泥于平法。日本有许多节点构造由施工单位发明并申请专利,而中国用标准图集束缚人们的创新。
平法远没有囊括钢筋工程全部,主要解决普遍性问题,钢筋节点构造贫乏。有许多特殊性问题和技术有待突破。
6、平法并没有神秘感和深奥性,是一种新的设计制图规则和标准钢筋构造节点详图的集合。其节点构造与03G329大同小异。
7、平法是一种动态的技术,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8、平法的适用性很强。广泛用于设计、监理、施工、翻样和造价。


       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1)基础结构 (2)柱墙结构(3)梁结构(4)板结构,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相对完整性
——层次性:基础→柱、墙→梁→板,均为完整的子系统
——关联性:
柱、墙以基础为支座——柱、墙与基础关联 ;
梁以柱为支座——梁与柱关联;
板以梁为支座梁——板与梁关联。
——相对完整性:
基础自成体系,仅有自身的设计内容而无柱或墙的设计内容;
柱、墙自成体系,仅有自身的设计内容(包括在支座内的锚固纵筋)而无梁的设计内容;
梁自成体系,仅有自身的设计内容(包括锚固在支座内的纵筋)而无板的设计内容;
板自成体系,仅有板自身的设计内容(包括锚固在支座内的纵筋)。



更多优秀文章,详见广粉首页。点击楼主头像,可看楼主其他文章!进入论坛,可看论坛全部文章。--回帖或加入广粉群426716476进行互动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