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津门掌故:天津老城厢的来历

 天津实诚人 2016-04-08


文图|天津市档案馆




20世纪初的鼓楼


  天津老城厢拆了,人们都知道旧城四周有东、西、南、北四条马路,稍上年纪的人还知道,这四条马路原本是环绕城池的城墙,那么您知道旧城墙是什么时候建的?什么时候拆的?人们为什么又要叫它老城厢呢? 



同治九年(1870)的郡城濠墙图


  永乐二年(1404),天津设卫筑城,修建门楼,挖掘城池。城垣外用城砖,内用土坯,周垣长九里十三步,东西宽504丈,南北长324丈,呈矩形,俗称“算盘城”。城高三丈五尺,广二丈五尺。四面开门,门上建高大城楼,北城门楼为最大。四门题字,东门为“镇海”,南门为“归极”,北门为“带河”,西门为“卫安”。城中心建一座高三层的鼓楼,以鼓楼为中心的十字街,向外延伸可通四方大道。



天津老城南门门外(天津市档案馆馆藏)


  弘治四年(1491),明政府重修城垣,改土城为砖城,变更了四门名称,东门称“镇东”,南门称“定南”,西门称“安西”,北门称“拱北”。在城的四角增设“角楼”,还添加了与护城河相通的四座“水门”,引海河水入城。




正在拆除的天津老城墙(来源:天津广播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