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空头》是最棒的金融电影?但它和原著有啥区别?

 真友书屋 2016-04-09

?本文首发于虹膜公众号(IrisMagazine)。?


本文是读者投稿,来稿请寄irisfilm@qq.com。


文 | 铁西区的李子


由罗登(电影编剧、导演)和罗攀(电影摄影师)主持的《硬影像》播客曾经做过一期讨论改编剧本与原创剧本的专题,叫《Adaption or Original》(播放地址https:///hardimage/26/),提到改编剧本常常带有一种推动力不强的散漫情节。


节目中并未对此进行过多解读(也可能是我走神没听到),总结起来这些看起来几乎游离于故事之外的番外篇(常常发生在远离主要故事场所的位置),所起到的作用其实是塑造人物或者说推动人物,为其下一个阶段的行为铺垫动机。

 



按照原创剧本的表现方式,这类情节没有明显商业化价值但消耗经费同时拖慢故事节奏,很可能会被简化甚至省略,这是由电影的影像化表达方式相对于文字受到的限制所决定的。

 

这种限制还体现在影像难以还原原著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硬影像》这期节目中还举了《老人与海》的例子(曾改编成电影,但差强人意),小说结尾是老人睡了,梦见了狮子,这种借由猛兽表现人性的方式非常震撼,例如《燃情岁月》片尾主人公和熊的搏斗,但「梦到」这个动作很难用影像表现出来,《燃情岁月》中人与熊的搏斗是故事中真实发生的。

 



这些主观或客观的限制在《大空头》的改编中也有所体现,改编剧本在处理原著时在部分细节上进行了更直观的改写,其原著与电影各自的呈现形式,也呈现了美国通俗文学与电影的诉求和特征。

 

围绕人物的一些变化



原著中首位出场人物是史蒂夫·艾斯曼(史蒂夫·卡瑞尔扮演),一个在华尔街颇有名声的基金管理人,在电影里,首位出场人物被改成了另一个基金管理人,克里斯蒂安·贝尔扮演的迈克尔·巴里。后者被刻画成了一个类似于《模仿游戏》中图灵的角色(或《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神探夏洛克》里的福尔摩斯),天才、怪咖、不善交流并且极度自信。

 



这种人物形象代表了普通观众对天才的常规认知,在文化作品中具有普遍性的商业价值,因此会在几乎任何电影中成为核心人物。同时这也是一种扁平化的,代表了好莱坞塑造天才的所有陈词滥调的刻画人物的方式。

 

艾斯曼是原著中的第一主角,也是作者迈克尔·刘易斯对自我形象在书中最主要的投影。电影中艾斯曼的弟弟自杀身亡,原著中他失去的是自己刚刚出生的孩子,这个经历让他对现实产生怀疑,自己的事业很顺利,但任何糟糕的事情都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

 



这个经历直接解释了艾斯曼选择做空次贷债券的原因。作为做空的起始人,巴里的判断依据是直击本质的能力,艾斯曼的依据则是通过巴里对格雷格·李普曼(瑞安·戈斯林所扮演角色,因巴里的做空需求,开始销售做空次贷债券的金融衍生品:信用违约掉期产品)的影响。

 

另外一组人物查理·莱德利和加米·麦在原著中极度不自信,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一定的洞察力,他们也因此受到了巴里的间接影响开始做空次贷债券。在电影里被削减了好奇心,更着重于刻画他们对华尔街的向往。他们的伙伴本·霍克特在电影中成为了原著里本·霍克特和埃斯·格林伯格(前贝尔斯登银行董事长、CEO)的合体,这一设置同样是基于电影让故事更具戏剧性的意图。

 



原著在进行人设时更加强调了他们能够预言次贷危机的原因,巴里是因为直视本质的能力、艾斯曼是警觉心、莱德利和麦是因为强烈的好奇心、李普曼是因为贪婪,这些人中共享着一些相同的性格特征,例如洞察力、好奇心、性格古怪之类,这是他们敢于与华尔街对抗,做空次贷债券的根本性原因。

 

而通过对人设的改变,同样可以看到的是电影《大空头》更明显的商业化特征。电影将巴里包装成主流认知的天才,赋予了更多的怪癖,如书中只是说巴里买了一把吉他,电影中巴里在家里打架子鼓,这个修改体现出了一定的智慧,打架子鼓时更能够宣泄压力与愤怒的途径;将原著中的霍克特和格林伯格合写成一个传奇性的大人物,邀请布拉德·皮特扮演,为这个人物帮助莱德利和麦的原因找了一个颇为蹩脚的理由,「你们想成为有钱人,现在你们有钱了。」莱德利和麦在电影里也成了实现美国梦的有为青年。

 



就像大部分商业电影一样,电影《大空头》因为对原著商业化的调整,削弱了人物本身的完整性,因此也削弱了他们的行为动机,电影中艾斯曼做空次贷债券可以解释,但是莱德利和麦的动机则不够清晰,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原著中的洞察力,这不足以让他们在得知有人做空次贷债券后愿意继续研究更深层次的原因,按照电影原本的设定,他们会很快依据思维惯性放弃这样的设想。


愤怒


越到后期,原著中最主要的四位主人公的心里活动产生了很大的趋同性,例如巴里和艾斯曼的愤怒。原著中巴里的愤怒是由于这个人物本身的性格所导致的。巴里在原著中并非电影里那个有着坚定不移的自信的天才,而是会时不时地产生自我怀疑,这些怀疑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1、本身并非专业金融人士,而是一个心理学医生,因为对金融的兴趣在网络上模拟投资,引起了华尔街的注意,并且入行。会隐性的担心投资人因此质疑自己。

 

2、审视自己不善交流的性格,与具有完美人格的巴菲特进行对比,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将自己视为巴菲特的合伙人,与他同样有着古怪性格的查理·芒格。因此他选择通过电子邮件与投资人进行汇报及沟通。

 

3、曾经认为自己独一无二,巴里从小孤僻并且对金融有巨大的兴趣,并且能够排除情绪的干扰集中于事实和数据。在对赌次贷债券的艰难时期,他偶然发现自己是阿斯伯格综合症(自闭症)患者,意识到自己仅仅是一个普通人。

 



这些自我怀疑在原著后半段导致了巴里对投资人的愤怒,华尔街无视次贷危机已经开始爆发的迹象:房价下跌、贷款人违约,而他的投资人也无视这些现象以及他在邮件中的理性分析(甚至他曾经不论牛市、熊市,均有大额回报的投资记录),任由非理性的情绪左右他们对事实的判断。

 

现实是当次贷危机爆发,巴里通过对赌协议赢得了数亿美金的收益,他的投资人对他依然并不认同,没有人因为曾经诋毁他而道歉或者因为收益而向他道谢,部分人在协议生效期结束后立刻拿回了投资,部分人因为贪婪继续相信他,但是当他们看到巴里的投资与整体经济形势相反时,他们仍然对巴里发出质疑。

 



巴里的愤怒在于投资人对他的不认同,他觉得投资人似乎从来都只是扫一眼自己的邮件,而不会真正去看他的分析和判断。这与他的自我怀疑是关联的,这些愤怒的里层是他曾经以为自己的投资人是聪明人,结果他们和那些根据经历、衣着、举止、谈吐来判断一个人的凡夫俗子一样,同样诋毁他其实只是一个医生、有心理问题、缺乏智慧上不了大台面。

 

虽然这些在巴里眼中都只是表面,他之所以自信就是因为自己能够透过这些表面现象看到最核心最本质性的事实(他甚至去阅读除了律师没人会看的贷款协议的次贷债券协议),他有这样的能力,他的投资人没有,那些华尔街的高管、分析师们没有,但是他从来没有获得过应有的赞誉。

 



艾斯曼的愤怒更加外露,他原本就是一个自信而且刻薄的人,因此也敢于对愚蠢的华尔街人报以赤裸裸的攻击。然而在原著的尾声,次贷危机爆发后,艾斯曼在攻击美林CFO杰夫·爱德华的愚蠢之后产生一些羞愧,并且开始收敛自己的性格,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和善的人。

 



这些原著中人物的趋同性所显示的是作者刘易斯的自我映射。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刘易斯把四位主要人物艾斯曼、巴里、莱德利和麦视视为不同阶段的自己,莱德利和麦是刚入华尔街的自己,有天赋和好奇心;巴里是了解了华尔街规则的自己,明明看到了真像却不被认可,充满愤怒;艾斯曼是作为畅销书《说谎者的扑克》作者的自己,功成名就,而且看到愚蠢的人为此付出了代价,有着怜悯之心,愿意和解的自己。


在原著的尾声,据刘易斯描述,他与曾经的上司,华尔街之王、前所罗门兄弟CEO约翰·古弗兰共进午餐(不知真假)。这是刘易斯向华尔街发出的和解,也可以看做是示威,就像一个有着大智慧的人用慈悲的方式,向愚蠢的人伸出橄榄枝。

 



在电影中这些都被弱化了,巴里几乎一直是胸有成竹的表现,最后写下盈利比率时的姿态也更像是示威而不是宣泄;莱德利和麦震撼于华尔街人去楼空的惨相;艾斯曼为是否抛出所持有的买空产品身陷道德纠结。电影与原著的诉求是不一样的,原著所表达的是华尔街的愚蠢和危机的源头,电影所表现的是贪婪的原罪,电影认为这是华尔街所有一切的源头。


局外人与局外人


某种程度上,刘易斯在原著中扮演了四位主人公,并且通过这四位主人公的行为斥责华尔街,即便最后他借由艾斯曼表现出了自己更加和善的倾向,但艾斯曼也同样仍然说,「毁灭它是正义的行为」。他在作为局外人审视华尔街,并且自我约束变得更加平静的时候,仍然坚信对与错的清晰性。

 



电影《大空头》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它非常好地扮演了另一个局外人的角色,也就是再向外一层的局外人,审视了华尔街的同时,也审视了原著作者刘易斯、艾斯曼、巴里和整个金融行业。电影中艾斯曼对标准普尔的女性员工发出评级机构并未做出尽职调查的责问后,受到了对方「你们的动机是什么?」、「你们买了多少做空证券?」、「你们是伪善者」的反诘,艾斯曼最后不愿卖出做空产品的原因就是如此。这些东西在原著中的表现则相对较少。

 



从这个角度切入,很多时候原著与改编剧本的差异性也就随之呈现出来。优秀的文字会集中于人物,而作者会将人物所谓自己的投影,借书中人物表达自己;改编剧本则则是一个说书人,更关注故事,并且试图通过故事总结一切发生的原因。简单来说,人物的诉求是言志,故事的诉求是追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