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题材分类鉴赏之羁旅行役诗专题学案 一、以往羁旅行役诗回顾 (一)《唐诗宋词选读》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 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 归思欲沾襟。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自河南经乱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长安晚秋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二)小学初中课本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落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山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三)其他 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旅次朔方(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南陵道中(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过分水岭(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南海旅次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途中见杏花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二、羁旅行役诗分类总结 (一)该类诗歌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 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在此过程中,他们因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诗。它们或写羁旅之思(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二)常见意象及常见节令: (1)常见意象 1、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思乡思亲。 2、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 3、寒蝉——悲凉。 4、猿猴——伤感。 5、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6、沙鸥——飘零;伤感。 7、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 8、凄风、苦雨——人生的失意;伤感。 9、杜鹃——环境的凄凉;人的哀伤,思亲、思乡;忠贞。 另外有客船、车铎、孤帆、驿道、落日、圆月、晚钟、秋风、苦雨、鸿雁、浮萍、飞蓬、天涯、砧声、油灯、家书、故园(西楼、高楼、小楼、危楼)、慈母等词语。 (2)常见节令 1、人日:正月初七日。古代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 2、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 3、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曰,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难得的娱乐活动。 4、寒食:清明前二日,此日禁火吃冷食。 5、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 6、上巳(阴历 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7、端午:五月初五日。 8、七夕:七月七日,传说此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 9、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10、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 11、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古人认为阴极阳生之时。 12、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 (3)景物特点常常是: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三)思想内容: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在外(四处漂泊)的凄凉,孤独(孤苦无依) 愁苦,寂寞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②直接叙写思亲怀乡之情。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 ③感慨身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江汉》、《旅夜书怀》、《登高》。 (四)语言特色: 质朴清新,如王禹偁的《村行》。 苍凉低沉,如秦观的《踏莎行》,范仲淹的《苏幕遮》。 浑厚悲凉,杜甫的《江汉》、《旅夜书怀》、《登高》,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深沉委婉,杜甫的《月夜》,方干的《思江南》,张继的《枫桥夜泊》。 (五)羁旅诗常用的艺术手法 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如《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以凄清的景象抒发了羁旅者的愁思。 2、烘托渲染。 渲染指的是诗歌一而再、再而三地描写一个事物,以使事物的形象更为突出或突出某种气氛或烘托某种情思。如杜甫的《旅夜书怀》中“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就渲染出孤清、冷寂的气氛,与诗人漂泊生活孤独凄凉的苦闷心情相吻合。 3、以乐景衬哀情。 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4、虚实结合。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郁的情思。 5、从对方落笔(对写、想象)。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衬托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又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从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三、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4分) 2、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分)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2分)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少年游·早行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时通过哪些景象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4分) (2)词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分) (3)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4分)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晚次鄂州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1]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2]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①估客:贩货的行商。②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 (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变化。(2) (2)颔联描绘入微,试简述其描述的情景,并说说该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3)本诗颈联和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4分) 【练习答案】 1、(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1分),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1分),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1分)。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那种孤寂心情(1分)。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1分),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2分)。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1分)。 2、(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1分)。“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2分)。 (2)以鸦归巢反衬人不能归家,更凸显出游子有家不能归的思家之苦。(2分) (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1分)。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2分) 3、(1)诗人用早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山径行人稀少,寒霜犹重等景象来表现早的。 (2)氛围:清幽静谧(清静)。 手法: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用两三声鸟鸣声反衬环境的清幽。 (3)表现了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 4、(1)“远见”表达了作者远远望见汉阳时的喜悦之情,(1分) “犹是”突显出作者对仍有“一日程”的惆怅之情;(1分) 一联之内,作者情感由喜转悲,感情跌宕起伏。 (2)①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的所见所闻:白天风平浪静,单调的行旅生活使人昏昏欲睡;夜间江潮看涨,船家絮语,更觉长夜难眠。2分 ②反衬,用估客昼眠反衬出诗人昼夜不宁的纷乱、焦躁思绪。2分 (3)①身世飘零之感。诗人飘零于江湘之间,国难家愁,已染成两鬓星霜,恰又逢上这肃杀的秋天,愁绪倍增。 ②彻骨的思乡之情。诗人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向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 ③国恨家愁(忧国情怀)。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战乱消失了。但战火未熄,所到之处战云密布。(任答两点即得满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