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生无名小鸟

 神仙湾老宋 2016-04-10

 放生无名小鸟

 四月九日1:30左右,我们旅行在白水县山区的一个乡村小道上,发现路边山崖边树上有一只鸟,脖子卡在密集的小树上,无法飞行,只能在树上挣扎,看像一个乌鸦,就没当回事,可以一走了之,但一想一个生命如果不救,就会变成尸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善念一出,付出行动,想法救救那鸟。那鸟状态如下图:


笔者从远处,慢慢的绕到山上,劈荆斩刺,身体多处被划伤,历经千辛万苦,冒者生命危险终于挪到树前,将其解救出来。拿下树来,就近一看,不是乌鸦,没有腐尸味,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一种鸟,黄嘴,红喙,黑衣,绿腿,个头和鸽子差不多,不知姓名。如下图:
 
   
我们研究了半天,也分析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决定,是生命,就应该让回到自己该去的地方,于是举起小鸟,让其展翅飞翔,松开手,让它回归了森林,回归了自然。


 神仙湾老宋我不知道是什么鸟,但既然是生命,就有存在下去的意义,最好的办法就是放生,再见吧,鸟儿,再见吧,无名氏鸟!

 如有人认识此鸟,请文字点评,谢谢。

我查询了网络发现有一物种和其相似,但生存环境不同,当地是山区,水源不足甚至缺水,鸟会飞。

附注:类似动物:黑水鸡 

黑水鸡 

    黑水鸡,又名红冠水鸡、红骨顶、红鸟、江鸡,是中型涉禽。全体大致黑色。嘴红色,嘴尖端黄色,脚绿色。遍及全世界,在北纬32度以南越冬。多见于湖泊、池塘及运河,不善飞,起飞前先在水上助跑很长一段距离。黑水鸡已被列入国家三有保护鸟类。黑水鸡雏鸟黑色,幼鸟和亚成鸟转为灰白色,至成鸟又转为黑色,注意区别辨识。

黑水鸡(学名:Gallinula chloropus)是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共有12个亚种。中型涉禽,体长24-35厘米。嘴长度适中,鼻孔狭长;头具额甲,后缘圆钝;嘴和额甲色彩鲜艳。翅圆形,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或第2枚和第3枚初级飞羽等长,第1枚约与第5枚或第6枚等长。尾下覆羽白色。趾很长,中趾不连爪约与跗蹠等长。趾具狭窄的直缘膜或蹼。通体黑褐色,嘴黄色,嘴基与额甲红色,两胁具宽阔的白色纵纹,尾下覆羽两侧亦为白色,中间黑色,黑白分明,甚为醒目。脚黄绿色,脚上部有一鲜红色环带,亦甚醒目。游泳时身体露出水面较高,尾向上翘,露出尾后两团白斑很远即能看见。栖息于灌木丛,蒲草,苇丛,善潜水,多成对活动,以水草,小鱼虾,水生昆虫等为食。广布于除大洋洲以外的世界各地。

中文学名 黑水鸡 拉丁学名 Gallinula chloropus 别称鷭、江鸡、红骨顶 界 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鹤形目 科秧鸡科 属黑水鸡属 种黑水鸡 亚    种 12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英文名称 Common Moorhen 英文名称 Moorhen

外形特征

黑水鸡成鸟两性相似,雌鸟稍小。额甲鲜红色,端部圆形。头、颈及上背灰黑色,下背、腰至尾上覆羽和两翅覆羽暗橄榄褐色。飞羽和尾羽黑褐色,第1枚初级飞羽外翈及翅缘白色。下体灰黑色,向后逐渐变浅,羽端微缀白色:下腹羽端白色较大,形成黑白相杂的块斑;两胁具宽的白色条纹;尾下覆羽中央黑色,两侧白色。翅下覆羽和腋羽暗褐色,羽端白色。幼鸟上体棕褐色,飞羽黑褐色。头侧、颈侧棕黄色,颏、喉灰白色,前胸棕褐色,后胸及腹灰白色。
虹膜红色,嘴端淡黄绿色;上嘴基部至额板深血红色;下嘴基部黄色。额板末端呈圆弧状,仅达前额。脚黄绿色,裸露的胫上部具宽阔的红色环带。胫的裸出部前方和两侧橙红色,后面暗红褐色。跗蹠前面黄绿色,后面及趾石板绿色。爪黄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200-340g,♀141-400g;体长♂240-345mm,♀250-325mm;嘴峰♂24-32mm,♀21-31mm;翅♂143-174mm,♀140-171mm;尾♂53-77mm,♀61-80mm;跗蹠♂43-54mm,♀36-52mm。  (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栖息于富有芦苇和水生挺水植物的淡水湿地、沼泽、湖泊、水库、苇塘、水渠和水稻田中,也出现于林缘和路边水渠与疏林中的湖泊沼泽地带。不耐寒,一般不在咸水中生活,喜欢有树木或挺水植物遮蔽的水域,不喜欢很开阔的场所,垂直分布高度为海拔400-1740 米。

生活习性

迁徙

部分夏候鸟,部分留鸟。长江以北主要为夏候鸟,长江以南多为留鸟。春季于4月中下旬迁到北方繁殖地,秋季于10月初开始迁离繁殖地,一直到10月末。 

习性

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善游泳和潜水,频频游泳和潜水于临近芦苇和水草边的开阔深水面上,遇人立刻游进苇丛或草丛,或潜入水中到远处再浮出水面,能潜入水中较长时间和潜行达10米以上,能仅将鼻孔露出水面进行呼吸而将整个身体潜藏于水下。游泳时身体浮出水面很高,尾常常垂直竖起,并频频摆动。除非在危急情况下一般不起飞,特别是不做远距离飞行,飞行速度缓慢,也飞得不高,常常紧贴水面飞行,飞不多远又落入水面或水草丛中。 

食性

主要吃水生植物嫩叶、幼芽、根茎以及水生昆虫、蠕虫、蜘蛛、软体动物、蜗牛和昆虫幼虫等食物,其中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白天活动和觅食,主要沿水生植物边上游泳,仔细搜查和啄食叶、茎上的昆虫或落入水中的昆虫,有时也在水边浅水处涉水取食。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阿根廷、亚美尼亚、阿鲁巴、奥地利、阿塞拜疆、巴哈马、巴林、孟加拉国、巴巴多斯、白俄罗斯、比利时、伯利兹、贝宁、百慕大、玻利维亚多民族国、博内尔岛、圣尤斯特歇斯和萨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博茨瓦纳、巴西、文莱、保加利亚、布基纳法索、布隆迪、柬埔寨、喀麦隆、加拿大、佛得角、开曼群岛、中非共和国、乍得、智利、中国、哥伦比亚、科摩罗、刚果、哥斯达黎加、科特迪瓦、克罗地亚、古巴、库拉索岛、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吉布提、多米尼加、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埃及、萨尔瓦多、厄立特里亚、爱沙尼亚、埃塞俄比亚、芬兰、法国、法属圭亚那、冈比亚、格鲁吉亚、德国、加纳、希腊、格林纳达、瓜德罗普岛、关岛、危地马拉、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牙买加、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拉脱维亚、黎巴嫩、莱索托、利比里亚、利比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澳门、马其顿、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里、马耳他、马提尼克、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马约特岛、墨西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摩尔多瓦、蒙古、黑山、蒙特塞拉特、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荷兰、荷属安的列斯群岛、尼加拉瓜、尼日尔、尼日利亚、北马里亚纳群岛、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帕劳、巴勒斯坦、巴拿马、巴拉圭、秘鲁、菲律宾、波兰、葡萄牙、波多黎各、卡塔尔、留尼汪岛、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卢旺达、圣赫勒拿、阿森松岛和特里斯坦 - 达库尼亚群岛、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马丁(法国部分)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多美与普林西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塞舌尔、塞拉利昂、新加坡、圣马丁岛(荷兰部分) 、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索马里、南非、西班牙、斯里兰卡、苏丹、苏里南、斯威士兰、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多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乌干达、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美国、乌拉圭、乌兹别克斯坦、委内瑞拉、越南、维尔京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

地区灭绝:赤道几内亚。

旅鸟:法罗群岛、直布罗陀、格陵兰、冰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

中国繁殖于新疆西部、华东、华南、西南、海南岛、台湾及西藏东南的中国大部地区。在北纬23°以南越冬。为较常见留鸟和夏候鸟。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4-7月。雌雄成对单独繁殖,有时也成松散的小群集中在一个苇塘中繁殖,巢间距最近为1-3米。营巢于水边浅水处芦苇丛中或水草丛中。有时也在水边草丛中地上或水中小柳树上营巢,但周围均有芦苇或高草掩护,巢甚隐蔽。巢的形状为碗状,主要由枯芦苇和草构成,内垫芦苇叶和草叶。巢的大小为外径20-27厘米,内径10-15厘米。巢深3-5厘米;巢高15-20厘米。巢紧贴于水面,但不是浮巢,而是贴着水面弯折芦苇作为巢基,然后在其上面用枯草堆集而成。每窝产卵通常为6-10枚,也有少至4枚和多至12枚的。卵的形状为卵圆形和长卵圆形,颜色为浅灰白色,乳白色或赭褐色,被有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9-31×40-45毫米,平均为41.2×29.8毫米,重16-19克,平均17.4克。通常每天产卵1枚。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孵化期19-22天。雏鸟早成性。刚孵出的雏鸟通体北有黑色绒羽,嘴尖白色,其后一直到额甲为红色。孵出的当天即能下水游泳。
 网上收集的 黑水鸡图片
黑水鸡属

【科属分类】动物界、鸟纲、鹤形目、秧鸡科
       名称类别
外形特征

黑水鸡属普遍嘴长度适中,鼻孔狭长;头具额甲,后缘圆钝;嘴和额甲色彩鲜艳。翅圆形,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或第2枚和第3枚初级飞羽等长,第1枚约与第5枚或第6枚等长。尾下覆羽白色。趾很长,中趾不连爪约与跗蹠等长。趾具狭窄的直缘膜或蹼。全世界有9种,广泛分布在非洲,欧洲,亚洲,澳大利亚,北美洲南部和南美洲。中国有1种,各省区均有分布。  

地理分布

全世界有9种,广泛分布在非洲,欧洲,亚洲,澳大利亚,北美洲南部和南美洲。中国有1种,各省区均有分布。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印度洋(包括马达加斯加群岛及其附近岛屿。),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2]  )
中国繁殖于新疆西部、华东、华南、西南、海南岛、台湾及西藏东南的中国大部地区。在北纬23°以南越冬。为较常见留鸟和夏候鸟。

生活习性

栖息在有挺水植物的淡水湿地、水域附近的芦苇丛、灌木丛、草丛、沼泽和稻田中。不耐寒,一般不在咸水中生活,喜欢有树木或挺水植物遮蔽的水域,不喜欢很开阔的场所。善于游泳和潜水,受惊时可潜入水底隐藏,用脚抓住植物经久不出,呼吸时在水面露出鼻孔。不善飞翔,飞行缓慢,飞行时头颈和腿均伸直,飞行不远即落下潜入草丛中。非繁殖期有群聚现象。杂食性,食谱中的动物和植物有小螺蛳、蚊子、甲虫和植物的茎、叶及草籽等。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次之,体重在50 g以下者其食物种类单纯,多为浮萍和水藻,偶见有水生昆虫,体重在100 g以上者其食物种类较多如水稗、葎草、薄荷、藜、狗尾草、马唐以及稻和芦苇,动物性食物有小鱼、小蛙、飞蝗和蟋蟀。

生长繁殖

在温暖的地区4—9月繁殖,1年产2窝卵;在北方4—7月繁殖,1年产1窝卵。1岁可开始繁殖。单配制,有领域性,有时配对关系可维持数年。但也有1雌2雄建立家庭,或2雌、多雌与1雄合作建巢的记录。两性共同营巢,巢筑在草丛或芦苇丛中,用细枝、芦苇或薹草建成碟形或杯形巢,高出水面或漂于水面,偶尔也把巢建在灌丛中或树上。

巢的大小:外径24—30 cm,内径14—15 cm,巢高18—20 cm,巢深3—7 cm。每天产1枚卵,每窝可产5—8枚卵,若多于13—14枚可能有2只雌鸟产卵,如卵丢失可以补产。卵呈椭圆形,白色或乳白色,带有红褐色斑点。两性轮流孵卵,但雌鸟孵卵时间长。雏鸟为早成鸟,全身被黑色绒羽,在巢内停留1—2天,3日龄可游泳,8日龄可潜水。
雌雄共同喂养照顾雏鸟,有时前窝产的未成年鸟和同窝内的其他成鸟也参与照顾雏鸟。21—25日龄可自行觅食,45—50日龄长出飞羽,72日龄可独立生活。

黑水鸡属(9种)

黑水鸡 Gallinula chloropus (Common Moorhen)
绿水鸡 Gallinula mortierii (Tasmanian Native Hen )
黑尾水鸡 Gallinula ventralis (Black-tailed Native Hen)
斑胁水鸡 Gallinula melanops (Spot-flanded Gallinule)
小黑水鸡 Gallinula angulata (Lesser Moorhen)
暗色水鸡 Gallinula tenebrosa (Dusky Moorhen)
萨摩亚黑水鸡Gallinula pacifica (Samoan Moorhen)
特岛骨顶 Gallinula nesiotis (Tristan Moorhen)
圣岛骨顶 Gallinula silvestris (San Cristobal Moorhen)
古氏黑水鸡Gallinula comeri (Gough Gallinule、Gough moorhe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