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现代湖湘名门书法考 —何凌汉家族 (一)

 d大羊 2016-04-11

 


 


内容摘要:近现代湖湘书法,随着曾国藩等人在晚清政坛的崛起大放异彩,书法名家迭出,本文着重研究道州何凌汉、益阳胡达源、湘乡曾国藩、湘阴左宗棠、茶陵谭钟麟五大名门家族书法相传的现象,以期展示湖湘书法文化的深厚底蕴。


关键词:  湖湘名门书法


湖南自古称“南蛮”之地,史上曾是谪放之所,汉贾谊、唐柳宗元、宋秦观都曾因流放湖南而留下千古名篇。书法方面,湖南在唐代虽然出现过楷书大师欧阳询和草书大家怀素,但此后一千年间,湖南在书法方面影响式微。当下的史学界有一种说法,即:近代中国史,有半部是湖南人写成。可见湖南人在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作用。文化的繁荣离不开政治的影响和经济的支撑,湖湘书法真正大放异彩乃是近两百年的事,这与清中期科举考试“以字取人”之风兴盛密切相关,也与曾国藩等人在晚清政坛的崛起密不可分。

笔者在研究近现代湖湘书法史时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世家名门书法家迭出,这当中最著名的分别是道州何凌汉家族、益阳胡达源家族、湘乡曾国藩家族、湘阴左宗棠家族、茶陵谭钟麟家族。字因人贵,这几大家族在当时都是官宦之家,他们明白:富贵一时,翰墨千秋,故都极其重视书法的研习和传承,因而在书法上代有传人,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何凌汉家族


     地处湘南一隅的湖南永州,虽然地理条件并不优越,但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却出现过几个响当当的人物,如唐代草书大师释怀素、宋代理学大家周敦颐,著名的浯溪碑林也在永州的祁阳县境内,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至今屹立在浯溪之畔。到了清嘉道年间,周敦颐的家乡道州(今称道县,隶属永州)涌现出书法世家何凌汉家族。湖湘文库《湖南历代文化世家·道州何氏卷》前言中定义云:道州何氏卷——中国近代史上一道奇异的文化景观。

何凌汉(1772-1840),字云门,号仙槎,湖南道州人。清嘉庆十年(1805)进士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先后充广东、山东、福建、浙江乡试主考官,曾任山东、浙江学政;历任顺天府尹、大理寺卿、左副都使,工部、吏部、户部右侍郎,晋左都御史,升工部尚书,兼署户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安,赐祭葬及御赐祭文。长于诗文、书法。朝廷重大训诂册文,多出于其手。著有《云腴山房集》。子绍基、绍祺、绍业、绍京,皆精书法,史称“何氏四杰”。

何凌汉擅小楷和行书,其小楷以欧阳询楷书为宗,行书取法王羲之《圣教序》和董其昌,技法精熟,笔力精到,疏淡潇洒,风规自远。


何凌汉书法(现藏湖南省图书馆)


何凌汉为官清廉,不治家产,惟好藏书,对子女课书极严。起初何绍基等人接受父亲指导从欧字入手,后转向颜体与碑帖融合,兄弟间在一起时常研究拓本、切磋书法,故绍基、绍业、绍祺、绍京四兄弟书法风格接近,父子五人一同名列《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

有清一代,书法兴盛,清三代因康熙推崇董其昌、乾隆雅好赵孟頫,故以董、赵为代表的帖学笼罩书坛150余年,虽然名家辈出,但独树一帜的书家并不多见。至雍正、乾隆年间,由于文字狱愈发严酷,文人们逐渐转向考证以避时祸,出土的金石一方面成为考证的工具,一方面又成为学书的范本。碑学自此兴起,至晚清流行,赵之谦、吴昌硕等为一时翘楚,但纵观清朝三百年历史,最有成就且影响深远的书法家莫过于何凌汉的长子何绍基。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别号猿臂翁。清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编修,历任国史馆和武英殿协修、纂修、总纂,国史馆提调,典福建、贵州、广东乡试,咸丰二年(1852)出任四川学政。后因言降调,遂离官场,游学各处。曾主讲山东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岳麓书院。通经史、小学,著有《说文段注驳正》《惜到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集文钞》等大量学术、诗文著作。


何绍基题匾“缥被遗风”(现藏湖南永州市博物馆)


何绍基一生孜孜于书艺,上溯周秦两汉古籀篆,下至六朝南北碑,皆心摹手追,取各家之长,融各体之奇,篆、隶、楷、行无所不工。早年为应科举考试,主学欧阳询、颜真卿两家。何绍基的小楷兼取晋楷,笔意含蕴;偶为小篆,不顾及俗敷形,必以顿挫出之,宁拙毋巧,并能掺入隶笔,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他临写汉碑极为专精,《张迁碑》《礼器碑》等竟临写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至今存临本仍然不少。

何绍基《隶书四屏》

见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5春季拍卖会中国古代书画专场


何绍基主张“欲习鲁公书,当从楷法起”,[1]他在题《争座位帖》诗云:“模楷得精详,传自张长史,莫信墨濡头,颠草特戏耳,欲习鲁公书,当从楷法起,先习争坐帖,便坠云雾里,未能坐与立,趋走伤厥趾,呜呼宋元来,几人解此道”。当然,何绍基成就最高的当属行草书。他主张“书家须自立门户”“学书重骨不重姿”,自颜真卿开创有别于王羲之的行书体系后,历代承其衣钵、成就卓著的书家并不多见,学颜者多只在颜真卿的楷书中讨生计,乾隆年间的钱南园也不例外。自颜真卿以降一千余年,惟何绍基成功地将其颜体楷书沉雄郁勃的气质融化到行草书当中,不见其形却深得其神,故成自家面目,世称“何体”。

何绍基书法中堂(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何绍基的行草书采用回腕法,运笔方圆兼施,字字筋骨内敛,如壮士挽弓。这种执笔法远离正常生理习惯,故每次写字须“通身力到”,每次写完“汗湿襦衣”,别有趣味。《清稗类抄》称之为:“往往一行之中,忽而似壮士斗牛,筋骨毕现;忽而又如含环勒马,意态超群,非精究四体,熟谙八法,无以领其妙也。”何绍基书法晚年已臻炉火纯青之境,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恣肆老辣、醇厚深沉。他并不刻意追求墨色的变化,但涨墨法的自然运用,使得他的作品满纸烟云。何绍基一生饱读诗书,遍游大江南北,胸中藏丘壑,付诸笔端自然气势豪迈、气概非凡。其门人林昌有诗云:“文如鹫鹫诗如虎,染翰直驱万雷斧。胸次广博天所开,万花飞舞毫端来。”

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评价何绍基曾说:盖子贞之学,长于五事,一曰《仪礼》精,二曰《汉书》熟,三曰《说文》精,四曰各体诗好,五曰字好,此五事者,渠意皆欲有所传于后少。以余观之,此二者,余不甚精,不知浅深究竟如何,若字则必传千占无疑矣。诗亦远出时手之上,必能卓然成家。


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记载他的老师曾农髯曾称赞说:“何子贞七十岁以后下笔时时有犯险之心,所以不稳,愈不稳则愈妙。人称其篆书用笔遒劲,貌似古藤,古朴典雅;隶书运笔浑圆,婉和韵雅,古拙朴厚,具有浓厚的金石味……是“晚清二百余年第一人”,“把中国书法艺术推向第三个高峰”。

何绍基的行草书风靡一时,同代学其书法者就大有人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湖南永州知府的杨翰就极其服膺何绍基,学习何绍基书法几可乱真。齐白石在其自述中也曾说早年学过何绍基书法,其早期绘画上的落款也常见何绍基风格。自晚清、民国乃至当代,学习、研究何绍基代不乏人,原中国书协主席舒同也是学“何体”书法的代表。

何绍基书法对联(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何绍业(1799-1839),字子毅,绍基孪生兄弟,以荫生官兵部员外郎。善书法,近其兄,精绘事,力追宋、元,花鸟、人物偶一涉笔,清超绝俗,不落恒蹊。因少时多病,遂究心岐黄,脉理入微,故有医名。何绍业去世较早,所以其书法雄浑大气,行笔迅疾,没有受何绍基颤笔书法的影响。其后人著名摄影家何华中现居北京,目前致力于何凌汉家族文化的研究,曾与笔者一同驱车千里到永州追寻先人文脉。


何绍业书法条屏(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何绍祺(1801-1868),字子敬,号勖潜,何凌汉三子。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任广通知县,改江苏同知,调浙江,补台州知府,升道员。咸丰十年(1860)署粮道,后辞官回籍。书法颜真卿,能承家学。

何绍祺书法手札(私人藏)

何绍祺书法对联(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何绍京(1809-不详),字子愚,何凌汉四子,道光十九年(1839)举人,湖北候选道员。以诗词、书法及鉴赏名于时。花卉兰竹,随意挥洒,清逸雅秀。书宗颜真卿,晚兼董其昌。与兄绍基、绍业、绍祺时称“何氏四杰”。(《昭代尺牍小传续集》)

何绍京书法对联(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何庆涵(1821-1892),字伯源,道州(湖南道县)人,何绍基之子。咸丰八年戊午科举人,官刑部郎中。楷书师颜真卿、欧阳询,行书宗李北海,晚年书风近似乃父。因作品鲜见,故书史不传。

何庆涵书法扇面(私人藏)


何庆澂(1833-不详),何绍业次子,曾任常州府阳湖县知县,1860年5月,太平军攻占常州,阳湖知县何庆徵逃离常州,县署毁于兵火。承家学,亦擅书。上海朵云轩藏有其行书扇面。

何庆澂书法对联(私人藏)


何绍基兄弟及后人受其影响,要么师法颜字,要么直接学习何绍基本人的行草,但如齐白石所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无论是何绍基的弟弟们,还是他的后人都无出其右,名声和影响有限,唯独其孙何维朴在民国期间长期寓沪上鬻字卖画,颇有点名气。

何维朴(1842-1922),字诗孙,晚号盘止,亦号盘叟,又号秋华居士、晚遂老人,室名颐素斋、盘梓山房,何绍基之孙。以山水画著称,宗娄东派;书摹其祖何绍基亦得其形似。同治六年(1867)副贡,官内阁中书,协办侍读,江苏候补知府。

何维朴书法对联(私人藏)


何维朴晚寓上海盘梓山房,其画清远高妙,无时流霸悍草率习气,对于古画之鉴别尤精。少精篆刻,宗秦汉,晚年倦于酬世不复作。有印文曰“清凉山下转轮僧”。收藏古印甚多,有《颐素斋印存》六卷传世。

何维栋(1852-1887),字研孙,何绍业长孙,书法家,光绪九年癸未科进士,得选翰林院,官刑部主事,后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僚。通经史,能诗文,尤擅作赋。书宗颜真卿,圆熟遒劲,著有《十六观斋遗集》五卷、《宝凤阁随笔》等。

何维栋家书(何氏后裔藏)



何维棣(1856-1913),字棠荪,绍基孙,何维朴之三弟,亦工书。光绪壬午举人,四川候补道。有《潜颖诗》。1896-1897年任四川洋务总局委派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委员,即四川大学首任校长。

何维棣书法扇面(私人藏)


何维棅(生卒年不详),字琴荪,号静轩主人,道州人;何凌汉之曾孙,何绍基侄孙,何绍业三孙,是晚清进士何维栋之弟。

史料记载:何维棅博学多文,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著名的谜家。

著有:《静轩主人灯虎》,该书已被收入《中华谜书集》(第二册),与他人合著有:《新灯合璧》。亦擅书画。

何维棅画作


何维构,字肯荪,号继曾,何绍京之孙。民国初年苏州城防部队军官。承家学有一定数量的书画作品存世,拍卖市场也有偶见。

何维构对联立轴水墨洒金笺


何积祜(1880-1934),字翼芸,号韶华馆主,何绍业曾孙。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公元1903年)举人(何氏家族最后一位举人)。

何积祜接受民主革命的新思想,反对袁世凯独裁。民国初年,曾为四川督军陈宦重要幕僚之一。后辗转到陇南镇守孔繁锦幕下,于1921年出任西和县县长,在任一年多,为官清廉,有益地方,深受赞誉。

何积祜的书法从家学书体中脱而出,可见其识见之高远。因承家学,何积祜书法作品大气磅礴,下笔不凡。他的书法楷隶皆长,楷书深得魏碑真意,撇捺舒展如鹏翼,竖划如柱,横划先抑后扬,飘逸有姿。隶书行笔粗重而舒展,风格与楷书相似。时有书坛巨子的美誉。有诗文及书画作品存世。著有《莲心室诗文》稿本(现藏于湖南图书馆)。

何积祜书画作品(何氏后裔藏


何积祉,约活动于清末民国年间,何凌汉之玄孙,何维栋之四子。1933左右,撰写《渴斋印存题辞》一文,擅书,惜未见传世作品。

何善垣(1901-1990),生于湖南湘潭,何绍业四世孙,何维栋之孙。

民国十六年,何善垣二十六岁时,受国民政府高级官员、财经专家俞鸿钧先生(1899~1960)赏识成为其重要幕僚;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上海解放前夕,何善垣奉命协助俞鸿钧先生将中央银行金库库存黄金92万两及8000万元美钞抢运往台湾。民国四十年俞鸿钧先生出任台湾省主席,何善垣随之转任省府主任秘书;退休后获聘为央行顾问。乃台湾著名书法家,台湾中国书法学会创会发起人之一,擅写隶、楷、行、草。


何善垣题签自右至左1972、1974、1980、1985年书


何善垣1954年4月代俞鸿钧(中央银行行长)拟书信稿何善垣书《灵飞经》跋

何华中(1963-),何绍业嫡孙,成年后自学摄影,使用大画幅技术相机拍摄黑白影像作品,艺术影像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参展。曾获得国际摄影联合会奖章。近年来致力于何凌汉家族的研究,所著《何绍基年谱简编》已经被收录入国家出版项目湖湘文库《湖南人物年谱》。

何凌汉一门书法相传,何凌汉的墓志由何绍基书写,何凌汉墓葬于今长沙望城黄金乡,可惜毁于20世纪50年代,所幸友人收藏了何绍基为其父书写的《御赐碑》和《神道碑》拓本。


何绍基为何凌汉书写的《御赐碑》

何绍基的墓志由子何庆涵书写(何绍基墓在今湖南省政府西门,距笔者单位一公里),也算是一段书坛佳话。



欢迎大家转载文章,转载时请注明出转载出处:抱朴求真曹隽平


作者系 国家一级美术师 湖南省文化馆副馆长 《艺术中国》杂志主编





     曹隽平,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家、书法家、收藏家。现任湖南省文化馆副馆长,巜艺术中国》杂志主编,刘海栗美术馆研究员,湖南省文化系列高级职称评委。

   在《中国书法》《书法》等 发表文物考证、书法评论逾百篇。 著有<抱朴求真>>四卷本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