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一、 研究背景: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何为合作学习呢?合作学习是指依学生的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异质小组中,通过同学间和师生间的互动、互助、讨论、交流、沟通等,从而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学习目标的教学目的。 在日常教学的合作学习中往往存在着很多问题,使得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具体表现如下:
(一)、组内学生的分配不当,男女不均,质量不平衡。 班级分组的依据多样化,有的班级是按照文化课的学习成绩从前到后排列,小组也就从前到后来划分,最后两个组的组员全部是班内倒数第几的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一样差,严重缺乏在美术课上的自控能力和约束能力,甚至上课捣乱,不能完成作业。 (二)、以文化课成绩的高低确定小组的组长。 有的班级划分小组是注重以好带差,但这个“好”主要指学习成绩高,成绩高的同学就是小组长,小组长全权负责本组的学习,这种划分虽然可以约束纪律,但不能真正提高美术课上的合作效率。 (三)、 “风头”让组长出尽,组内成员有“等”“靠”现象。 组内成员中的好学生往往平时课堂上善于回答问题,他们认为自己是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佼佼者,所以自己的关点和建议就是小组中最好的和最优秀的;使得内向的同学保持沉默,他们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肯定不是最好的,因为本组里有师生公认的、比自己优秀的精英才子,自己定位自己就是该保持沉默的对象;还有的同学认为小组内有优秀者发言或设计、制作,自己可以坐享其成。所以就趁小组互动的空隙,拿着交流当幌子自娱自乐。 (四)、作业拖拉现象严重,不能按课时完成。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美术,尝试体验各种美术工具的应用,感受其中的快乐。但在小组合作形式下,有的同学没有明确目标,只顾“玩”给他们带来的新鲜的工具,没有紧凑感,拖拖拉拉,有限的活动时间内完不成目标。
二、 研究过程:
本课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9-2012、10 (一)尝试在各班以四——六人为一小组,组内成员按照性格、性别、爱好及造型基础平均分配。 (二)教师查阅有关资料,加强理论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阶段:2012、10-2013、12 (一)设计研究方法,了解目前初中生在课堂学习时小组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修改完善课题实施的方案。 (3)写阶段性小结,以教案、作业、课堂录像、小组评分等形式展示方案实施的进展与深入情况,及时反馈,进一步探究。 将具体的策略应用于实践中进行实证研究,确定有实效、可操作的策略。 第三阶段:2014、5 (1)进行总结工作,效果调查及资料数据的整理、统计,并写出结题报告。 (2)以经验总结、实验报告、论文、学生作品、课堂片段实录等多种形式展示实验成果。
三、 研究结果:
美术课堂活动中的合作学习给每个同学提供了参与的机会,给课堂带来生气和活力,给部分同学找到了自信,让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课堂交际能力。 美术课合作学习活动时的特点及操作方式: 第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形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小组的划分是根据学生的美术基础和个人的管理能力而定的。为了不影响教学正常的秩序,在小组质量的划分中每4人一小组,每一组内都有美术基础较好和创作思维比较突出的学生作为这一组的组长,组长用来负责组员携带美术工具、材料的情况,以及课上的组织、活动的筹划研究。一般都是前后桌组成,遇到小组里学习成绩好或成绩、习惯都差的双差生过于集中时,就要重新调配。充分体现了合理的差异,为合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在全班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由于每组都有素质不同的学生,组与组之间就形成了大体的均衡。 第二、根据课程特点适当调整组长,有利于目标的完成。 小组的组长划分不是固定的,也不是永久不变的,是根据课程的特点、种类而适当调整。比如,这个单元是绘画课,张同学造型能力强,那么张同学就是这单元课的组长,到了下一个单元是手工课李同学擅长手工,那么李同学就是这个单元课的组长,这样适当的调整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和课堂目标的顺利完成。比如:初二年级《中国结》的活动,在编制平结时,每个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女同学心灵手巧,会编织的手链种类较多,一般平结是她们拿手的结扣。一大部分男学生手的灵活度较女生差,没有基础。针对这样的情况,就在本组内选出心灵手巧、编制技术高、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女学生作为小组组长,充当“小老师”的角色,教会各自的组员,如果有特殊的组内没有引领小组的组员就要重新分配小组,把别的组里“优秀”的女学生分到这个组来,让她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按照课程的所需机动调配组内成员的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三、 组内分配角色,各负其责。 在小组里合作学习中,由各组组长负责,合理分配各自的角色,各负其责,让每一位同学都感觉到自己的角色不可忽视,自己有多么的重要,缺了“我”一个,任务就完不成,就会影响全组的成绩。比如:初一年级《小挂件》的制作中,从课前材料的收集到课上作品的完成,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充当了重要的角色,课前的准备中,有的带了卡纸、浆糊、剪刀,有的带了绳子、丝带,还有的带了一次性纸杯,口服液瓶和小装饰件:折好的星星、贝壳、纽扣等等,丰富的材料给挂件增添了装饰感,每一位同学充当了主人。课上的制作中更是各显其能。经过交流和思考,大家促成了共同的设计方案,根据各自的特长,协商后每位成员给自己选择了自己的任务,有的画、有的剪、有的贴、有的折、有的穿——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第四、 任务分割,结果组合。 合作学习得需要组内成员的共同努力,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上有很强的依赖性。在“切换拼接法”中把学习任务切成若干块分给小组成员,这就使得每个小组成员既要对自己承担的那部分任务全力以赴,同时,小组同伴也要将他们负责的那部分学习任务讲授给另外的同学。另外,象“小组调查法”和“共同学习法”等也都是将专题任务分给小组成员后再汇总向全班汇报和展示,或者各个小组只承担全班总任务的某一部分,最后再汇总。例如:初二年级《五角星》活动一中,同学们分别尝试拓印,组内每人拓印一种图片,最后按照预先设计的构图形式进行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拓印拼贴画。这类有分有合的做法保证了全体学生共享资源积极投入。 第五、 每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 以往的小组合作往往是有几个愿意抛头露面,稳操胜券的学生一手包办。学习较差不善言谈的学生常常被凉在一边,久而久之他们也养成了懒得介入,乐意搭便车的不良习惯。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在形成性评价时,每个人都必须依靠自己努力独立完成任务,但是小组中每个人的积分都加在一起,各小组总分要进行比较,所以合作小组对那些拉后腿的组员要多加帮助,使得大家共同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在小组比较中领先。 第六、 有限时间,共同体验,完成目标 如果是一人作业,在有些课上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是很难达到目标的,通过小组合作、分工,学生在同样的一节课中既学会了交流,也体验到制作的过程,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目标。比如:初一《和平鸽》活动一要求学生尝试改变招贴画《宽容与尊重他人》的形状、位置、大小或颜色,创作出新的画面,其中提示应用剪贴的方式更简单、更灵活。这样就提示了同学们用剪贴的方式来完成这幅画面。显然是一节手工课,得用充足的时间才能制作完毕。小组了通过交流讨论确定整改方案后,组员们分别领取自己的任务,每人制作一种形状的社交人物面孔,094班学生在年级中最为突出,小组和谐而有序,张晨雪同学的绘制的帽子、围巾和组员们的手套、袜子等形象,最后组合,形成了自己小组的特色。一人制作一种社交面孔造型所用的时间是做五种面孔的时间的五分之一,大大节省了活动过程制作的时间,即体验了剪贴形式又在有限的时间内共同完成了任务。 通过合作,学生在一节课上学会充当主体的角色,提高了个人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和同学的交往能力,学会了与人合作,培养了强烈的责任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