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世纪中医学的发展前景

 虎王村中 2016-04-12

21世纪中医学的发展前景

《循证国医》五评《中医理论体系》

 

《中医理论体系》不但阐明了经典中医学的理论系统,而且还阐述了21世纪初中医学的研究进展,展示了中医学发展前景。可见中医学并不囿于继承,更着眼于发展。中医学是我国古代文化和文明各项成就中历史最悠久、系统最完整、应用最普及的成果,她具有中华民族海纳百川胸怀的基因,在战国时期成书的《内经》就是一部多学科交叉的中医学经典。中药材的产地很多在国外。把生产于外国的有功效的食用动植物通过中医学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功能归类和归经后作为中药药材。之所以近代以来中医没有及时吸纳西方的物理学化学等还原论的科学成果融入自己的理论体系,原因很多。除了中医学采用的方法论是整体论的黑箱方法,并不需要一定要采用物理学化学的原因外,主要是中华民族在近代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在中国办医院、办医学教育的目的是要消灭中医,中医处在自保的地位,几乎不可能把西方科学吸纳入中医学。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受宪法保护,才开始吸纳西方科学的实证加推理方法,努力吸收西医的基础理论、实验病理生理学和临床各科学的成果,并在系统生物学的平台上从微观的分子水平研究中医药基础理论。

进入21世纪后,中医学发展迅速。中医学正通过循证医学化,取得新成就。

一、中医学群体化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新进展

《中医理论体系》在《第十三节 中医群体化和个体化治疗模型 》中指出:中医自2000年前成书的《内经》开始就是群体化和个体化相结合治疗的模式,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一部群体化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临床经典。

《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论述东方、西方、北方、南方、中央各地域的气候、饮食、体质不同,常用的自然疗法也不同,“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强调根据环境差异辨证施治。《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内经灵枢·论勇》提出各类个性、人格、体型、体质类型不同的人,系阴阳五运属性不同,强调依照个体差异辨证施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既有群体化治疗的规矩,又有个体化治疗的方圆,既原则又灵活。群体化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相结合,是中医学根据人类基因型和表型的一致性确定疾病的证型,又根据个体发病的表型(如症状群、脉象、舌苔等)确定疾病的证型,同时参合天时地理、人型等因素加以综合辨证,即所谓“谨察阴阳所在”,然后通过对方剂中的中药君臣佐使配伍而调之,达到“以平为期”的目的。

21世纪系统生物学的“表观遗传学”表明,个体不仅从父母继承而且也可以在生活中获得表观遗传(表观遗传(epigenetics)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因为个体的生活环境有千差万别,使个体的表观基因表型千差万别,群体治疗不完全适合每一个体,只有个体化治疗才能治愈个体的疾病。群体化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用还原论的方法肯定不行,需要系统论的医学科学理论和医学诊疗技术。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技术,均从整体入手以全面、系统地把握疾病病因损伤与机体抗损伤斗争的变化态势,是系统性医学。这是中医学能够在2000年前就开展群体化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相结合,并有效地应用至今的原因。

进入21世纪后,中医正在循证医学化,用群体化医疗,研发专病专方专药,结合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的辨证论治。循证中医学的群体化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相结合将中医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专病专方专药是针对疾病的发病机制的某一环节的,靶点将明确;辩证论治是针对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异常所造成的整体水平的生态内环境和各系统组织、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的生态微环境的,靶向明确。温州循证中医学学者认为,生态环境的异常表现为阴阳失衡。局部病灶是在系统的生态内环境阴阳失衡的基础上形成的,局部病灶也影响各层次的生态内环境,出现阴阳失衡的疾病状态。疾病状态为“证”,“证”既具有群体化的特征,又具有个体化的特征,循证中医学研发专病专方专药加辨证论治,是群体化医疗和个体化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由于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征,所以群体化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相结合是数千年来中医学临床的特征,更是21世纪医学发展方向。在这个方面,中医学完全领先于西医学。

二、中医生物-自然-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新进展

《中医理论体系》在《第十四节中医生物-自然-社会-心理医学》中说:“经典中医学用整体论黑箱方法创立了中医自然-社会-心理的表型医学,在新世纪正在引进还原论实证加推理的方法建立经典中医生物-自然-社会-心理医学。”

经典中医学没有用还原论的白箱方法,因此中医学不是生物医学(生物医学指立足于生物科学的基础,把人看作一个生物机体的医学),中医学的五藏六府并不等于解剖学的脏器概念。五藏六府系统是机体的功能表型系统。20世纪提出的中西医结合,实质是试图让中医学与生物医学结合。事实上生物医学模式回答不了人类的社会心理医学问题,中医学的医疗模式一直是“自然-社会-心理医学”比西医学先进了2000年。但中医学缺少生物医学的研究,没有用实证加推理的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难以在理论上被人理解。20世纪实验病理生理学、系统生物学的发展已经为经典中医学的生物医学研究打下了基础。本世纪初中医生物-自然-社会-心理医学得到了长足的进展。

(1)中医应对传染病的生物-自然医学不断得到验证

众所周知,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与自然环境的时间气象有关。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需要生物-自然医学,但也不能忽视社会-心理医学。中医治疗传染病既根据患者机体抗感染反应的表型,又参合自然环境五运六气变化的征象,如20世纪蒲辅周老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经验表明,不参合自然环境的五运六气变化征象和参合自然环境的五运六气变化征象所制定的中药治疗方案,疗效不同。所以中医应对传染病的模型是生物-自然医学。进入21世纪后, 在世纪初中医学在抗传染性疾病中展示了优势。如在2002年底至2003年夏秋之交的抗SARS传染病中,在2013年抗H7N9禽流感中中医都有出色表现。中医学抗传染病的成就验证了中医生物-自然医学的科学性。表明中医生物-自然-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介入传染病临床是必要的。

(2)应对非传染性疾病的中医生物-自然-社会-心理医学的验证

对于非传染性疾病,循证中医学注重动物模型研究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大样本的临床随机试验研究中医学证型的群体中医辨证规律、论治规律。21世纪初中医学生物医学已开展了实验室研究,如用类似人类行为的环境因素复制人类心理应激反应的动物模型、用类似人类多吃少动的生活方式因素复制人类胰岛素抵抗的动物模型证实中医学的病因病机,通过对大样本的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代谢综合征组分的聚集性和生活行为环境因素的调查以及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疾病的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确认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表型和生活行为表型。通过掌握人类心理应激反应的中医辨证规律、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辨证规律,研制中药复方,并用复方中药治疗模型动物的有效性研究,并且通过大样本临床随机试验,验证中医的病因病机学说和中药复方的疗效;在中药药理学实验中,研究相应的中药专病专方专药的药理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都取得了成果。目前,中医大样本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室研究方法是中医循证医学的主要方法。这是中医学的生物医学的新进展。

综上所述,新世纪中医循证医学的研究开启了中医生物医学、中医生物-自然-社会-心理医学的新纪元。针对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经济全球化,人类精神压力和营养压力增大,心理应激反应和胰岛素抵抗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剧增而现代西医学无力应对的窘境,中医学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对精神压力、营养压力的中医学病因病机进行研究,如温州循证医学研究所针对心理应激反应这一慢性精神疾病共同的发病中心环节治疗应激相关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的疾病的复方中药专方专药;针对胰岛素抵抗这一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共同的发病中心环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超重、微量蛋白尿等疾病的专方专药(可参见《温州日报》2010-7-13 本地医讯“中药抗胰岛素抵抗研究通过验收”)。复方中药专方专药的研发者说,使用抗胰岛素抵抗的复方中药同时加上个体化的中医辨证论治,可以最大地提高治疗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前期、胰岛功能尚未衰竭的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血脂异常、肥胖超重的有效率和治愈率;使用抗心理应激反应的复方中药同时加上个体化的中医辨证论治对防治各种慢性精神疾病效果满意,在急性发作期加用化学药可以提高疗效。这是中医学群体化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例子。通过模型动物的实验证明抗心理应激反应复方中药专方专药可以拮抗慢性应激使脑区AC-cAMP信号转导通路受损的效应。通过模型动物的实验,证明抗胰岛素抵抗复方中药的专方专药可以降低应激反应增高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物活性,通过大样本的临床治疗肥胖超重、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疗效观察,表明抗胰岛素抵抗的专方专药合乐茶有同时减肥、降糖、降压、调脂的综合作用,表明该复方中药可以降低胰岛素抵抗的连锁反应,其药理的分子机制尚待系统生物学的实验证明。

21世纪循证中医学的实践表明,对医学来说,用整体论方法发现、建立理论体系,再用实证加推理的方法加以证实、发展,是比较合适的科学方法。医学是一门拯救生命的生物学,医学的核心价值是疗效,因此一门医学是否科学必须以疗效去衡量,医学的话语权最终在于疗效。目前通过系统生物学平台对中医学的科学原理在微观水平得到解释,可以揭开她在分子水平的面纱,展示她辉煌的本质。我们期待着。

有学者在《李氏医学观》博客上说:“系统医药学将是未来世界的主流医学,人类更需要的可能是几亿年共同生息而适应下来的自然系统药(中药),而不是人造的、自然不存在的、有害的小分子化学药。”这是很有见地的预言。

从中医理论体系我们看到,经典中医学是从人体整体表型入手的表型医学,由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人群应对良性应激原或劣性应激原的应激反应的中枢效应情绪反应、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的一致性来看,人类的基因型和表型是一致的,中医针灸在世界各国的发展表明中医学的经络、穴位是客观存在的,也表明人类基因型和表型的一致性,所以中医学不仅适合中华民族,也同样适合于世界各民族。由此可以断言,中医学是人类的医学。中医学在中华大地上的发展将给人类带来福祉。从历史上看,中医药在中国悬壶济世、大医精诚地服务了数千年,不带有资本逐利的本质,因此她带给人类的还是“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服务。“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服务体制也是全球性医改的方向。通过对中医药的生物分子水平的解释,吸纳现代科学技术充实中医学自己,相信中医药最终会成为世界主流医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