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九年春,宋桓公卒。未葬而襄公会诸侯,故曰“子”。凡在丧,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夏,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王使宰孔赐齐侯胙1,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2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宰孔先归,遇晋侯,曰:“可无会也。齐侯不务3德而勤远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为此会也。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其在乱乎!君务靖乱,无勤于行。”晋侯乃还。 九月,晋献公卒,里克、丕郑欲纳文公,故以三公子之徒作乱。 初,献公使荀息傅奚齐。公疾,召之曰:“以是藐诸孤5辱在大夫,其若之何?”稽首而对曰:“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其济6,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公曰:“何谓忠贞?”对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耦7俱无猜,贞也。”及里克将杀奚齐,先告荀息曰:“三怨将作,秦、晋辅之,子将何如?”荀息曰:“将死之。”里克曰:“无益也。”荀息曰:“吾与先君言矣,不可以贰。能欲复8言而爱身乎?虽无益也,将焉辟9之?且人之欲善,谁不如我?我欲无贰,而能谓人已乎。” 冬十月,里克杀奚齐于次10。书曰:“杀其君之子。”未葬也。荀息将死之,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辅之。”荀息立公子卓以葬。 十一月,里克杀公子卓于朝。荀息死之。君子曰:“《诗》所谓‘白圭之玷11,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荀息有焉。” 齐侯以诸侯之师伐晋,及高梁而还,讨晋乱也。令不及鲁,故不书。 晋郤芮使夷吾重赂秦以求入,曰:“人实有国,我何爱焉?入而能民,土于何有?”从之。齐隰朋帅师会秦师,纳晋惠公。秦伯谓郤芮曰:“公子谁恃?”对曰:“臣闻亡人无党,有党必有仇。夷吾弱不好弄,能斗不过,长亦不改,不识其他。” 公谓公孙枝曰:“夷吾其定乎?”对曰:“臣闻之,唯则12定国。《诗》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文王之谓也。又曰:‘不僭13不贼14,鲜不为则。’无好无恶,不忌不克之谓也。今其言多忌克,难哉。”公曰:“忌则多怨,又焉能克?是吾利也。” 宋襄公即位,以公子目夷为仁,使为左师以听政,于是宋治。故鱼氏世为左师。 【译文】九年春,宋桓公去世。尚未安葬而宋襄公就会见诸侯,所以称其为“子”。凡在丧事期内,君王称为“小童”,公侯称为“子”。 夏,诸侯在葵丘会见,寻求结盟的共同点,而且重修友好,符合社会行为规范。周襄王派宰孔把祭肉赏赐给齐桓公,说:“天子有事于文武大臣,派我把祭肉赏赐给伯舅。”齐桓公准备下拜接受。宰孔说:“后面还有命令。天子让我说:‘因为伯舅年龄老了,加上功劳,奖赐一级,不用下拜了。’”齐桓公回答说:“天的威严不能离开颜面咫尺,我小白敢贪求天子之命不下拜?恐怕会坠落于君位之下,给天子带来羞辱。敢不下拜吗?”于是下阶,拜叩,登阶,接受祭肉。 秋,齐桓公在葵丘与诸侯结盟,说:“凡是一同结盟的人,既已盟誓后,言归于好。”宰孔先行回国,遇见晋献公,说:“可以不去参加了。齐桓公不致力于规律而勤于远征,所以向北征伐山戎国,向南征伐楚国,向西就举行了这次盟会。向东我不知晓,攻打西边就不会了。他很混乱吧!君主务必安定混乱,不要勤于行动。”晋献公于是返回国。 九月,晋献公去世,里克、丕郑打算安排文公为国君,所以发动三公子的徒众作乱。 当初,晋献公派荀息担任奚齐的老师。晋献公患病时,召见荀息说:“你因此轻视我认为当此大夫为辱,现在怎么样?”荀息叩拜而回答说:“臣将尽股肱之力,加上忠贞。如果能成就,那就是君主的灵验,不能成就,那么我就跟着您死去。”晋献公说:“什么叫做忠贞?”荀息回答说:“公室的利益,知晓了没有不做的,这就是忠。送走过去的侍奉活着的,相对而无猜疑,这就是贞。”等到里克要杀奚齐,先告诉荀息说:“三种怨恨都将发作,秦国人和晋国人都辅佐他们,你打算怎么办?”荀息说:“我打算去死。”里克说:“你死了没有什么益处。”荀息说:“我曾经与先君说过,不可以二心。能倾覆我原先的言论而爱护自身吗?虽然没有什么益处,我将怎么逃避呢?况且人都想要善良,有谁不如我?我想无二心,而能叫别人停止吗?” 冬十月,里克在奚齐办公事的房屋里杀害了奚齐。记载说:“杀死了君主的儿子。”人们还没有安葬奚齐,荀息就准备自杀,有人劝他说:“不如拥立卓子为君主而辅助他。”于是荀息拥立公子卓以安葬奚齐。 十一月,里克在朝廷上杀害公子卓。荀息也自杀而死。君子说:“《诗经》上所谓‘白玉上面的污点,还可以将它磨掉兮。这话要是有毛病,没有办法可取消。’荀息有价值了。” 齐桓公率领诸侯联军征伐晋国,到达高粱就返回了,他这是讨伐晋国的混乱。因为命令没有到达鲁国,所以不记载。 晋国的郤芮让夷吾给秦国送去重礼以请求进入秦国,说:“别人占有了国家,我们还爱惜什么呢?进入国家而能得到人民,土地又有什么呢?”夷吾听从了。齐国的隰朋率领军队会合秦国军队,容纳晋惠公。秦穆公告诉郤芮说:“公子中谁可依靠?”郤芮回答说:“臣听说逃亡在外的人没有党羽,有党羽的人必然有仇人。夷吾软弱不喜好搬弄是非,能斗争也不过分,有长处不改变,其它我就不知道了。” 秦穆公告诉公孙枝说:“夷吾能安定吗?”公孙枝回答说:“臣听闻,唯有效法才能安定国家。《诗经》上说:‘不认识不知晓,顺应上天而效法。’说的就是周文王。又说:‘不过分兮不伤害,少数行为不效法。’这就是无爱好无厌恶,不忌讳不克制的说法。如今他的言论多有忌讳克制,我看很难。”秦穆公说:“忌讳则多怨恨,又怎么能克制别人呢?这就是于我有利。” 宋襄公即位,以公子目夷为仁爱,便让他担任左师以听政,于是宋国治理。所以鱼氏世代承袭左师之职。 【说明】本篇所记之事发生在公元前651年,周襄王元年期间。主要记述了六件事,一是宋桓公去世,宋襄公还没有举行即位仪式就会见了诸侯。二是诸侯在葵丘会见,寻求结盟的共同点。三是周襄王派宰孔给齐桓公送来祭肉,表示慰问与感谢。四是齐桓公与诸侯结盟。五是晋献公去世,晋国于是陷入混乱之中。六是宋襄公终于在年底举行了即位仪式,而且任命公子目夷为左师。 —————————————————— 【注释】1.胙:(zuò坐)《周礼·膳夫》:“彻王之胙俎。”《管子·小匡》:“成周反胙于隆岳,荆州诸侯,莫不来服。”《管子·小问》:“祝凫已疵献胙。”《左传·僖公九年》:“王使宰孔赐齐侯胙。”《左传·僖公四年》:“太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尔雅》:“夏曰福胙。”《说文》:“胙,祭福肉也。”这里用为祭祀用的肉之意。 2.耋:(die谍)《易·离·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诗·秦风·车邻》:"今者无乐,逝者其耋。”《尔雅·释言》:“耋,老也。”郭璞注:“八十为耋。”《公羊传·宣公十二年》:“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礼记·射义》:“耆耋好礼。”这里用为老人之意。 3.务:(wù雾)《书·康王之诰》:“富不务咎,厎至齐信。”《管子·立政》:“君之所务者五:一曰山泽不救于火。”《管子·轻重甲》:“务在四时,守在仓廪。”《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雍也》:“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战国策·秦策一》:“欲富国者,务广其地。”《荀子·解蔽》:“法其法以求其统类,以务象效其人。”《吕氏春秋·察今》:“非务相反也。”这里用为专心致力于某件事之意。 4.靖:(jìng劲)《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於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诗·周颂·我将》:“日靖四方。”《广雅》:“靖,安也。”这里用为安定、和平之意。 5.孤:(gū辜)古代王侯的自称。《管子·轻重甲》:“今每战舆死扶伤如孤。”《庄子·盗跖》:“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战国策·齐策》:“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穀。”《吕氏春秋·君守》:“君名孤寡。”《资治通鉴》:“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6.济:(jì技)《书·君陈》:“必以忍,其乃有济。”《诗·大雅·棫朴》:“济济辟王,左右趣之。”《管子·宙合》:“毒而无怒,此言止忿速济也。”《老子·五十二章》:“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荀子·不苟》:“独行而不舍,则济矣。”《淮南子·览冥》:“杀黑龙以济冀州。”《后汉书·荀彧传》:“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资治通鉴》:“以济大事。”这里用为帮助、成就之意。 7.耦:(ǒu偶)同“偶”。《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射者三耦。”《左传·僖公九年》:“耦俱无猜。”《庄子·齐物论》:“嗒焉似丧其耦。”《韩非子·内储说上》:“乃贵薄疑以敌之如耳,尊魏姬以耦世姬。”《易·系辞下》:“阳卦奇,阴卦耦。”这里用为双数、成对、相对之意。 8.复:(fù服)《荀子·臣道》:“以德复君而化之,大忠也。”俞樾平议:“《韩诗外传》复作覆,当从之。以德覆君,谓其德甚大,君德在其覆冒之中,故足以化之。”这里用为倾覆之意。 9.辟:(bì毕)通“避”。《周礼·掌交》:“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管子·权修》:“刑罚不审,则有辟就。”《左传·庄公九年》:“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礼记·中庸》:“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攫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孟子·离娄上》:“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荀子·荣辱》:“不辟死伤。”《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不辟亲贵,法行所爱。”这里用为回避、躲避之意。 10.次:(cì刺)《易·旅·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周礼·地官·司市》:“以次叙分而经市。”郑玄注:“次,谓吏所治舍。”孙詒让正文:“凡官吏治事处,通谓之次。”《管子·侈靡》:“故有次浮也,有差樊,有瘗藏。”这里用为官吏办公的房屋之意。 11.玷:(diàn电)《诗·大雅·抑》:“无不柔嘉。白圭之玷。”《诗·大雅·召旻》:“不知其玷。”《汉书·韦元成传》:“元成复作自荐复玷缺之艰难。”《广韵》:“玷,玉瑕。”这里用为白玉上的斑点或玷污之意。 12.则:(zé责)《书·禹贡》:“咸则三壤成赋。”孔传:“皆法壤田上、中、下三品,成九州之赋。”《诗·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诗·小雅·鹿鸣》:“视民不佻,君子是则是效。”毛传:“是则是效,言可法效也。”《诗·大雅·抑》:“不僭不贼,鲜不为则。”《诗·鲁颂·泮水》:“敬慎威仪,维民之则。”《管子·法禁》:“则生之养,私不死。”《老子·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礼记·中庸》:“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史记·夏本纪》:“皋陶於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这里用为仿效、效法之意。 13.僭:(jiàn渐)《书·洪范》:“曰僭,恒旸若。”《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以籥不僭。”《诗·大雅·抑》:“不僭不贼,鲜不为则。”《荀子·致士》:“赏不欲僭,刑不欲滥。”《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诸侯僭于天子。”《汉书·五行志》:“庶位逾节兹谓僭。”这里用为过分之意。 14.贼:(zéi戝)《书·泰誓中》:“剥丧元良,贼虐谏辅。”《诗·大雅·抑》:“不僭不贼,鲜不为则。”《管子·宙合》:“没法贼发,言轻谋泄,菑必及于身。”《左传·文公十八年》:“毁则为贼。”杜预注:“毁则,坏法也。”《老子·六十五章》:“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论语·阳货》:“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庄子·秋水》:“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孟子·尽心下》:“乡原,德之贼也。”《荀子·修身》:“害良为贼。”《韩非子·十过》:“十过:一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说文》:“贼,败也。”这里用为伤害、坑害之意。 |
|